• 信息门户
  • 邮箱
  • EN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大学章程
    • 历史名人
    • 历任党政负责人
    • 现任领导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院系部门
    • 院系设置
    • 党政职能部门
    • 群团组织
    • 派出机构
    • 直属单位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学术会议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
      • 省部级
    • 科研成果
    • 学术期刊
    • 管理部门
      • 科技处
      • 社科处
    • 信息公告
  • 教育教学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留学生培养
    • 终身教育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终身教育招生
    • 就业指导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国内合作发展
    • 基金会
    • 校友会
  • 校园生活
    • 校园文化
    • 校园景观
    • 校园服务
    • 图书档案

2015新版栏目添加

首页  2015新版栏目添加  专题页面
  • 专题页面
    • 文明校园创建
    • 2018年魅力毕业生
    • 2018年“海韵风华十杰百佳”优秀学生评选和...
    • 新时代@教育
    • 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中的河海校友
    • 2019年魅力毕业生
    • 2019年“海韵风华十杰百佳”优秀学生
    • 2019年招生材料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2020年魅力毕业生
    •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论述
    • 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2021年魅力毕业生
    • 2021科技大会
    • 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河海人
    • 2022年魅力毕业生

专题页面

首页  2015新版栏目添加  专题页面
  • 2022 10.24
    “华水首任院长钱正英的故事”之二 心系师生情倾河海———钱正英对学校及师生的关心、关怀与关爱
    上文说到,1952年12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提名,中央正式任命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为华东水利学院首任院长,29岁的钱正英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年轻的部省级领导一个月后,又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关心师生成长钱正英不论是任院长期间,还是1955年不再任院长后,数十年心系广大教师学生,关心爱护师生成长。1954年8月2日,华水400余名毕业生完成统一分配,即将奔赴水利建设第一线。钱正英因在淮河指挥抗击特大洪水,不能到校参加毕业典礼,专门致信全体毕业生表示祝贺:同学们:在你们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因防汛工作紧张,不能前来参加,特遥致祝贺。祝贺你们胜利完成学习,祝贺你们为了祖国需要,服从统一分配,愉快地踏上工作岗位,接受实际工作的考验!虽然我不能在学校里和你们见面,但是相信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认识的。希望你们不辜负母校的培养,不辜负人民的期待,按照毛主席的要求,继续锻炼自己,成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祖国好青年!1957年4月10日,钱正英来到学校,给师生作了《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关系》的报告。她回顾了自己从小当工程师的梦想和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投身革命,以及在革命斗争中坚持学习专业知识为
  • 2022 10.24
    “华水首任院长钱正英的故事”之一 从留学梦到中国梦———青少年钱正英的人生转折与奋斗经历
    她出生于望族名门,6岁上小学,10岁上中学,16岁上大学,从小的梦想是留学美国、当工程师;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丢掉幻想肩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19岁参加新四军,放弃学业投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21岁走上水利之路,在干中学、学中干,29岁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部省级领导和大学校长。这位当今中国唯一揽抗战胜利纪念章和光华科技成就奖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就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水利(水电)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华东水利学院首任院长钱正英。一、父亲给她带来的“留学梦”钱正英是浙江嘉兴人,双亲的先祖分别是吴越国王钱镠和北宋文学家、婉约派“词宗”秦观。钱正英于1923年出生在上海。此前一年,赴美专攻水利工程的父亲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到祖国,很自然地,父亲把从美国带回来的一套理想传给了自己回国后诞生的第一个孩子。在钱正英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她,美国已经有了女工程师,但是中国还没有,他要钱正英将来成为中国的第一批女工程师,并且为她设计了这样一条道路:小学———中学———大学———赴美留学———回国当工程师。所以,父亲带回的“留学梦”,早早就在幼小的钱正英脑海里扎下了根。而自小聪慧的钱正英也没有辜负父亲
  • 2022 09.21
    第四届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青年学者论坛
  • 2022 05.10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河海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校在全省青年志愿者行动评选中斩获多项荣誉我校青年教师袁赛瑜荣获第17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我校许峰教授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我校一批共青团组织和个人获江苏省“两红两优”表彰
  • 2022 04.26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能电院推进“三个强化”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 2022 04.14
    河海大学举办系列活动关注教职工心理健康
    近日,河海大学工会组织开展“幸福河海”之教职工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多渠道、多平台关注教职工心理健康,帮助广大教职工缓解因疫情防控常态化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4月1日,校工会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梅老师线上为教职工做了题为《疫情常态化情境下亲子沟通》的专题讲座。华梅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日常生活中亲子沟通的场景为引子切入主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行为特征和心理发育阶段,给教职工们讲解了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并增进亲子关系。4月8日,校工会邀请了南京脑科医院主任医师孙静线上为教职工做了题为《围产期或围绝经期焦虑抑郁的识别与干预》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孙静讲解了女性围产期和围绝经期抑郁的定义,发病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帮助特殊时期的女性调节身心。河海大学工会高度重视教职工身心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以校院两级“健康驿站”建设为抓手关心关爱教职工身心健康,在各二级单位分工会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同时依托专业机构为教职工提供免费的线上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疏导服务,多方位帮助广大教职工减少心理焦虑、减缓心理压力,传递爱的力量、筑牢心理防线;此次教职工心理健康系列活动除为教职工提供线上心理知识
  • 2022 04.01
    百年百“禹”
    编者按:江河作证,历史为凭,江河安澜——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夙愿,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得以真正的实现。为回顾来路,绍继前贤,继承中华治水文明,弘扬水利精神、中国精神,河海大学精心组织策划了《水利百年丛书》。《水利百年丛书》包括《百年百“工”》《百年百“禹”》两个系列。《百年百“禹”》一书中主要收录了水利、水电、水运等领域部分院士、专家(出生于1949年之前)的光辉事迹,为读者展现了百年来中国近现代“大禹”们的风采,他们学贯中西,业通古今,秉承“大禹精神”,心怀治水兴水宏愿,用汗水、智慧筑起大坝、电站、港口、码头,建起灌区,疏河通渠,在水利、水电、水运等各条战线上做出了不凡的业绩;他们怀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身体力行,公而忘私,曾经历困顿却始终心向光明,内心深处始终燃烧着为水利事业奋斗的理想之火。即日起,河海大学主页将开辟《百年百“禹”》专栏刊载该书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武同举 ——利济施仁泽
  • 2022 03.21
    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
    河海大学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全体河海人,疫情防控别松懈!携手同心,共克时艰——致全体河海学子的倡议书
  • 2021 07.22
    中国河湖的红色记忆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无论是烽火漫天的革命征途,还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艰难探索,奋勇前行,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其中,无数的江河湖泊上洒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血和汗水,流传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和诗篇。为了致敬百年路,追梦新征程,中共河海大学党委宣传部、河海大学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了《中国河湖的红色记忆》一书。该书着眼于江河湖海这一特别的视角,观照每一条江河、每一个湖泊上曾经经历的一段段意义非凡的岁月,重走英雄来路,追寻他们伟大的足迹,开拓我们学习、缅怀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的视野,激荡我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怀,从红色河湖故事中汲取奋斗力量。即日起,河海大学主页将开辟《中国河湖的红色记》忆专栏刊载该书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烟雨楼台风乍起,红船泊处听惊雷——南湖纪事
  • 2021 03.17
    河海学子千里献真情——石泉中学举行爱心图书接收仪式
    3月15日上午,石泉中学举行仪式接收陈心玥同学捐赠的近200册图书,河海大学支教教师唐海麟代表陈心玥参加了仪式。陈心玥同学现就读于河海大学信息学部物联网工程学院,她在得知河海大学及河海大学师生帮助石泉中学的情况后,感触颇深,她也想为帮扶石泉中学尽一份力量,于是她就从她刚刚获得的国家奖学金中拿出3000元,购买图书捐赠给“石泉中学河海图书馆”。仪式中,唐海麟老师代表陈心玥向石泉中学赠书,并接受石泉中学颁发的《捐赠证书》。石泉中学副校长陈平代表石泉中学向陈心玥及河海大学表达了感谢,她在讲话中表示:河海大学及河海大学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石泉中学师生及石泉人民感动,石泉中学会将河海大学及河海大学师生的倾心、倾力援助的浓浓情谊和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担当,培养学生的大爱胸怀。近年,在“河海大学-石泉县校地对接工程”启动后,河海大学及河海大学师生对石泉中学和石泉中学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帮助。从2018起,河海大学定点帮扶石泉中学两名家庭贫困学生,为他们每人每年提供2000元生活费,帮助他们完成高中学业;2019年暑期,河海大学提供全部经费支持石泉
  • 2021 01.22
    江苏省教育厅:河海大学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模式
    河海大学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扶贫工作的文件精神,将定点扶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点帮扶陕西石泉县脱贫攻坚。学校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模式,集聚高校、政府和企业多方力量,创新“政、产、学、研”联合扶贫工作机制,牵头与武汉理工大学、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成立“石泉县定点帮扶联盟”。帮扶联盟在国家扶贫规划纲要精神指引下,集聚高校、政府和企业多方力量,开展组团式扶贫。联盟以“平等、共享、发展、互补”为原则,在上级扶贫工作方针的指导下,整合联盟成员优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联盟将围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乡村振兴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政策性研究,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政府政策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为石泉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帮扶联盟的成立对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帮扶合作、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是一次难得机遇,既是深化扶贫协作的创新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联盟单位将继续发挥人才、科技、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完善规划,扎实开展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农业产业、人才培训、劳务协作等
  • 2020 12.31
    河海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风采展示
  • 2020 12.17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开启乡村振兴征程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必须凝聚起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教育部日前宣布,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的所有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2020年2月,河海大学对口帮扶的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当下,我校继续发挥高校优势,集聚高校、政府和企业多方力量,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开展组团式扶贫,更好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即日起,河海大学主页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交汇点新闻】河海、石泉 跨越千里的深情“牵手” 结脱贫硕果,续苏陕情谊【中国江苏网】跨越千里的科技助力,河海大学让石泉养蚕人增收
  • 2020 10.15
    人生楷模 工作榜样
    郑总走了!时值今年二、三号洪水期间,当我听到这一消息时,悲痛不已。水利界失去了一位大师,三峡失去了一位守护者,而我失去了一位尊敬前辈和老师!他是三峡之子,他是当代大禹!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郑总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河川枢纽及水电站水工建筑专业,毕业分配到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现为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从事水利工作57年来,先后负责乌江渡、葛洲坝导截流设计、隔河岩等现场全过程设计,主持三峡工程设计总成及现场勘测、设计、科研及运行等工作。我于1991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资源水文系陆地水文专业,毕业后进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工作。从那时起就时常听到领导、同事谈起郑总的很多事,如郑总和夫人常期住在工地,全身心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当选院士后仍然一如既往坚持;郑总把隔河岩工程的奖金捐了;把获得的奖励捐给贫困家庭;郑总为完美解决三峡工程建设中大大小小问题,又请很多知名专家在工地开会研讨;郑总又被请去乌东德、白鹤滩工地帮助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等等。2010年我调到长江委机关工作,我与郑总接触机会也多了不少,更有幸在工作中求教于郑总,受他指导和教诲,个人收获颇多,尤其是有关三峡工程调度运行方面,如中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59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5 跳转到 
  • 人才招聘
  • 招标采购
  • 校园服务
  • 校友会
  • 思源网
  • 校长信箱
  • 教育发展基金会
  • 信息公开

西康路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邮编:210024

江宁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佛城西路8号

邮编:211100

常州校区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海大道1915号

邮编:213200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185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