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水首任院长钱正英的故事”之二 心系师生情倾河海———钱正英对学校及师生的关心、关怀与关爱

来源:河海大学发布时间:2022-10-24

上文说到,1952年12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提名,中央正式任命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为华东水利学院首任院长,29岁的钱正英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年轻的部省级领导一个月后,又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关心师生成长钱正英不论是任院长期间,还是1955年不再任院长后,数十年心系广大教师学生,关心爱护师生成长。

1954年8月2日,华水400余名毕业生完成统一分配,即将奔赴水利建设第一线。钱正英因在淮河指挥抗击特大洪水,不能到校参加毕业典礼,专门致信全体毕业生表示祝贺:同学们:

在你们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因防汛工作紧张,不能前来参加,特遥致祝贺。

祝贺你们胜利完成学习,祝贺你们为了祖国需要,服从统一分配,愉快地踏上工作岗位,接受实际工作的考验!

虽然我不能在学校里和你们见面,但是相信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认识的。希望你们不辜负母校的培养,不辜负人民的期待,按照毛主席的要求,继续锻炼自己,成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祖国好青年!

1957年4月10日,钱正英来到学校,给师生作了《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关系》的报告。她回顾了自己从小当工程师的梦想和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投身革命,以及在革命斗争中坚持学习专业知识为人民兴修水利的过程,希望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做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

1979年校庆前夕,钱正英来到学校,给师生作了《以周总理为榜样,热爱水利事业》的讲话。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周恩来总理高度重视和亲自领导我国水利事业的感人事迹,希望全体师生都以周总理为榜样,坚持崇高理想,热爱水利事业,为水利建设贡献才智。

1985年12月17日,钱正英来到学校,当晚就与学生代表进行座谈。她亲切地说:“今天我主要是来听大家的,同学们有话直说,畅所欲言”。座谈会后,她对学校负责人说:“当前大学生都是有水平的,政治思想工作要适合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要改变那种学水工的不懂地质、学地质的不懂水工的状况”。

为了更直接地了解实际情况,倾听学生呼声,第二天中午,她事先不打招呼,自己来到学生食堂,与同学们一起排队买饭,随行人员和学校负责人找了很久才在食堂找到她,她正在边吃饭边与学生交谈。当她听说有的同学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时,一边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一边叮嘱学校负责人进一步加强勤工助学工作,帮助困难学生解除后顾之忧。钱正英来到食堂与学生共进午餐的消息传开后,不一会儿四周就围满了学生,一些离得远插不上话的学生只好递条子,钱正英一张一张认真地看字条并作答复。吃完饭她又走进厨房,与炊事员一一握手,表示慰问和感谢。

1991年9月,钱正英来到学校与教师座谈,她主动向大家问候,一位老教师说:“老院长一贯和蔼可亲,关怀下属,无论您当部长还是政协副主席,我称您‘老院长’总改不过口来。”钱正英亲切而风趣地说:“叫我老大姐得了!”会场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她还高兴地说:“我到过许多地方,发现接待我的许多市委书记、市长都是河海毕业的,河海真是出人才的地方,这是你们的功劳啊!”有人插话说:“这比起您对国家的贡献,我们太微不足道了。”她立即接话说:“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就是你们正在进行的培养水利人才的工程!”会场上又一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第二天,钱正英与学生座谈,以自己的革命和治水历程,热情鼓励同学们特别是女生要自尊、自重、自强。

1995年4月11日,钱正英来到学校,专门看望严恺、徐芝伦等院士和老专家。

2001年12月,钱正英来到学校,深入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检查指导工作,与学生亲切交谈。关注学校发展钱正英不仅心系师生,而且关注学校发展,对学校办学方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关心与指导,是长期的和全方位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她对学校及师生的历次讲话和要求,体现了她的教育思想和人才观。

上世纪五十年代,她要求师生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关系,做“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又红又专的祖国好青年;上世纪七十年代,她要求师生坚持崇高的理想,爱国爱水,为水利建设贡献才智;上世纪八十年代,她要求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要适合新形势、新要求,教学工作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她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就是你们正在进行的培养水利人才的工程”鼓励教师,以“自尊、自重、自强”勉励学生,叮嘱学校在面对大学扩张潮时,“水利特色无论如何不能丢”。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在钱正英的倡议、要求和支持下,学校围绕水利事业的发展和需求,先后设立了环境、地质、节水、移民以及水信息、水生态、水工程管理、水权水法等学科或专业方向,并先后发展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或省级重点学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内外领先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上述学科的支撑下,学校在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学科领域的同时,不仅没有丢掉水利特色,而且优势地位更加巩固,在教育部历次开展的全国高校及科研单位学科评估中,学校的水利学科均高居榜首。

世纪之交的2000年,钱正英视察学校时,对毕业生作出了“基础宽、重实践、学风好、品德优”的评价。学校领导班子领会,这不仅是一个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对学校过去工作的肯定,实际上也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要求,而这个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与新时期水利事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因此,按照这个方向,多管齐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工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通识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的比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部分领域实行不分专业按大类招生;举办“水工+地质”、“水工+管理”等二学位班和研究生班,培养复合型人才;每年举办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与相关科研、设计、建设单位共建本科生实习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丰富毕业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爱水教育活动等。以上措施使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受到钱正英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其中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已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与相关单位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做法被教育部作为重要教改成果在全国推广。

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在钱正英的推动下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钱正英又要求学校在建设世界一流水利学科的进程中,要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要巩固“河”,发展“海”。学校确立了“积极推进由‘河’向‘海’延伸”的发展思路,成立了海洋学院,建立了一系列相关部、省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908”科技专项“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研究任务,为江苏省政府编制了《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规划 (2009年-2020年)》。

请邓小平题写校名

1982年6月,学校邀请一批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毕业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工科大学的老校友会聚华东水利学院,回顾历史,征求对建院30周年庆祝活动的建议。座谈会上,老校友们倡议,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老“河海”的优良传统,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华东水利学院应恢复“河海”传统校名,同时将学校的办学历史追溯至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南京正式成立并举行开学典礼的1915年。

老校友们的这个倡议,得到了学校领导班子以及全校师生员工的一致赞同和拥护,学校向国家教育委员会呈报了关于恢复传统校名、更名“河海大学”的请示。

1985年9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华东水利学院正式更名为“河海大学”。

学校更名后,想请邓小平题写校名,于是大家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老院长钱正英。9月28日,钱正英专门致信邓小平,请邓小平为河海大学题写校名。

1985年11月20日,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河海大学”四个大字。

1985年12月17日至18日,钱正英亲临学校,参加70周年校庆暨恢复“河海大学”校名纪念活动,与江苏省副省长杨咏沂共同为“河海大学”新校牌揭幕。

在庆祝大会上,钱正英作了题为《祖国在召唤你们》的讲话。她说:

恢复河海大学传统校名,不但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强烈愿望,也是水利电力事业和我国四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标志。邓小平同志为河海大学亲笔题写校名,这不但肯定了从河海到华东水利学院七十年来的办学成就,更体现了祖国对我们的召唤,要求我们为国家建设更多更好地培育人才,更多更好地出科研成果。

她以学校培养的须恺、汪胡祯、黄文熙、钱宁、汪闻韶等水利界著名专家,新任水电部副部长陆佑楣以及将生命献给水利建设事业的殷开宗、郭鼎鸣等校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茅以升、河海大学名誉校长严恺、华东水利学院原副院长徐芝纶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事迹,勉励广大师生努力工作和学习,并阐述了学校的建设目标:

在四化建设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农业、能源、交通和城乡建设,这些都需要大批的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因此,我们需要在华东水利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一所有自己特色和专长的综合性的大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合格人才,这就是我们建设河海大学的目标。

说不尽的河海情怀

长期以来,从华水到河海,钱正英对学校的成长与进步给予了莫大的关心和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她12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除到校听取工作汇报外还11次在北京听取汇报,9次给师生作大会讲话和学术报告,9次为学校题词,7次与教师学生座谈,6次为学校重要纪念活动揭幕或剪彩。而更为可贵的是,她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绝不仅仅反映或停留在这些数字上,而是每一个数字所代表的每一项活动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每次到学校,不是满足于听汇报,还要深入基层去看,去与教师和学生交谈;每次听汇报都不是满足于了解情况,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和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对学校的深厚情怀、对师生的深切关爱。

1989年11月,钱正英为学校题词:“为振兴中华奋斗!与河海大学师生共勉”。

1991年9月,钱正英到校指导工作并开展学术活动,用一周的时间,连续给师生作了多场报告。她充满激情地说:“中国的未来希望,中国水利的未来希望,都寄托在现在的中青年一代。你们将把中国和中国水利推向21世纪,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胜一代人。我们相信,你们一定会比我们做得更好。我在这里所作的几次报告,也就算是我向中青年一代的交班。”

1995年10月,学校庆祝建校80周年暨邓小平题写校名10周年之际,钱正英为学校题词:“发扬光荣传统,迎接新的挑战”,并专程到校出席了“双庆”大会等活动。

2000年10月8日至9日,钱正英来到学校,听取工作汇报,愉快地回顾了1995年与全校师生共庆80周年校庆的情景,对学校五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给师生作了关于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的学术报告,她满怀期望地说:“河海大学是中国水利人才的摇篮,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1年12月8日,河海大学合作发展委员会成立,钱正英专程到校参加成立大会,并欣然出任名誉主任。

2004年5月13日至14日,钱正英到校指导工作并开展学术活动,参加了“中国水问题”专家教授座谈会,给师生作了《中国水利工作的新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术报告,这是她主持完成西北水资源研究项目并向国务院汇报后,首次作此内容的公开报告,她说:“这个‘首秀’一定要放在河海。”她在报告结束时再一次满怀深情地说:“数风流人物,还看明朝。水利工作的新世纪,寄托在今天的学校,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期待。我今天的报告,也是表达一种期待。”

2005年10月26日,钱正英到校并为师生作学术报告,拉开了90周年校庆活动的帷幕;27日,出席庆祝建校90周年大会,见证了教育部长周济和水利部长汪恕诚签订《教育部水利部共建河海大学协议书》。

2012年10月,学校隆重举办97周年校庆和纪念华水建院60周年系列活动,钱正英为纪念活动致贺信并题词:“建设以开发河海为目标的世界水平的大学”。

捐资百万传承水利精神

2014年7月9日,钱正英向学校捐赠人民币100万元。

同年10月27日,学校于99周年校庆日印发了《关于设立“钱正英教育科技基金”的通知》:为了引导和激励广大水利学子和水利水电工作者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钱正英院士与河海大学共同出资,钱正英院士捐款100万元,学校出资400万元,设立“钱正英教育科技基金”。“钱正英教育科技基金”设有“钱正英奖学金”、“钱正英助学金”、“钱正英水利水电科技创新奖”和“钱正英奖”等奖项,以奖励、资助和表彰水利水电类专业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贫困生和在水利水电建设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与重大成就的工作者,首次颁奖典礼将于2015年百年校庆期间举行。

对学校的这个决定,钱正英表示十分高兴和完全赞同。她说,希望获奖人员传承水利精神,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的人生理想、奋斗目标与国家需求、行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勤奋学习,立志报国,为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贡献力量。

2015年10月,学校隆重举办庆祝建校100周年暨中国水利教育100周年活动,钱正英因年事已高未能亲临,在北京住所拍下一段视频讲话表达对学校的祝福和勉励。10月25日,“钱正英教育科技基金”首次颁奖典礼在学校隆重举行,来自全国8所高校的30名本科生、研究生获“钱正英奖学金”和“钱正英助学金”,5个水利水电建设单位的5名专家获 “钱正英水利水电科技创新奖”,在水利水电建设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华水1963届毕业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兼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郑守仁获首届“钱正英奖”。

2017年1月,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专程赴京,代表全校师生向钱正英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钱正英也向学校全体师生表达了新年的良好祝愿。她详细询问了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近况,强调河海作为百年老校,在国家水安全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要培养更多优秀的水利人才投入到国家水利建设与现代化建设中;希望学校以“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利学科的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向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迈进。(钱恂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