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袁晓琳,女,河海大学,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16级硕士研究生。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称号、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等,发表SCD论文4篇,均为一作。2014年荣获南京青奥会优秀志愿者称号。通过层层选拔,于2018年3月到8月在位于马德里的国际组织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秘书处实习。
个人事迹
活跃在国际舞台的“水之子”
从2012年的初秋到2019年的初夏,袁晓琳已经在河海度过了近七年的时光,在这七年里,她秉承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踏实勤奋,刻苦学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成绩名列前茅。
青奥服务,埋下种子
2014年暑期,经学校选派,该同学担任青奥会志愿者,负责南京青奥村的抵离工作,发挥语言特长,帮助青奥会运动员入住青奥村,并在失物招领台进行服务工作,帮助国际友人解决困难,深受认可,将难度系数最大的工作,做到完美无缺,在一起奋斗的27个日夜里,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共高标准完成了10199人次注册客户群的抵离接待任务,在志愿服务期间,传递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者精神,向社会传递志愿服务正能量,荣获“南京青奥会优秀志愿者”称号,并为以后到更大的国际舞台埋下种子。
机会垂青 勇敢前行
袁晓琳2016年保研进入研究生阶段以后,努力学习,潜心学术,专注科研,在研一阶段便完成四篇学术论文,其中发表论文两篇,待发表两篇,她为了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学术会议等,带领本科生参加“英语达人秀”翻译挑战赛获二等奖;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研究生类三等奖;参加河海大学啦啦操大赛获优胜奖;17年参加美国文学会并在研究生论坛发言,同时担任美国文学会志愿者,负责接待、记录会议发言等工作,为美国文学的国际化交流作出贡献;2017年参加江苏省外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得优胜奖。
由于研一阶段打下的基础,在研二得到去国际组织实习这一机会时,袁晓琳才能没有学业压力地报名参加,能够抓住这个机会,还源于她敢于尝试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她是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参加类似国际项目的第一人,从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到申请西班牙签证都是繁琐且漫长地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与机会失之交臂,但她不轻言放弃,条理清晰,逐一妥善解决问题,经验从无到有,最终功不唐捐,得偿所愿。要独自一人去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并生活半年,她也曾忐忑不安,有所顾忌,但是对于未知的期待和向往以及对于梦想的追求使她抛开顾虑,勇敢前行,在前往马德里的飞机上,她听到了一句广告语“所有的伟大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她深以为然,并勇气倍增。
国际组织,彰显风采
在前往IAHR秘书处马德里办公室前,袁晓琳利用寒假在北京办公室实习了一段时间,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事宜有所熟悉,同时,七年的河海生活培养了袁晓琳勤恳踏实、坚韧不拔、开朗友善的性格品质,因此她非常快速地适应了马德里的工作和生活,工作认真努力,学习能力强,积极融入工作环境,与不同国家的同事友好相处,彰显了乐观开朗、友好朴实的华人风貌、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河海风采以及认真负责、勤奋高效的工作态度,深受领导赏识,为加强秘书处马德里办公室与北京办公室的沟通交流作出努力以及河海大学与IAHR的合作打下基础。她协助IAHR组织多次国际会议,与来自多个国家的IAHR成员友好交流,成为活跃在国际舞台的“水之子”。同时她不忘自己的科研项目,利用工作之余完成论文一篇。
传播文化 收获友谊
实习期间,袁晓琳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例如,向同事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国粹、景点等,邀请他们品尝中餐,他们对此赞不绝口。同时,在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她学习了解很多西班牙的文化,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在半年的朝夕相处中,袁晓琳与同事们培养出深刻的感情,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在离开之际,大家都非常不舍,马德里办公室主任对她的工作高度认可并希望继续与河海大学合作该实习项目,为以后的河海“水之子”继续参加该项目打下基础、积累了经验。IAHR秘书处同事们对袁晓琳的帮助和照顾使得她的实习生活愉快、充实而富有意义,她对此一直心怀感激,直到现在都与马德里同事们保持密切联络。
六个月的实习生活如梦如幻,国内外的生活方式习惯大不相同,袁晓琳回国后很快适应国内生活节奏,脚踏实地,提前完成毕业论文,并将国际交流部门确定为自己的择业方向,在一所企业的国际部门实习,负责翻译文件、接待外宾、组织国际商务会议等工作,她心怀梦想,努力奋斗,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期待下一次的美丽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