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仇士鹏,男,汉族,共青团员,水文水资源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2016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太比雅助学金等,系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江宁区作家协会会员。虽然来自于单亲家庭,但能够自立自强,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在勤奋学习的同时用文字守护内心的光明,并用之照亮他人。曾获第三届书城杯全国散文大赛优秀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二等奖,浙江海洋大学第四届大学生海洋诗歌节海洋主题诗歌创作大赛二等奖与优胜奖等。在中国气象报、精神文明报等多份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报纸以及《陶山》、《速读》等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六万余字文学作品。目前已有一篇文章入选《中学生阅读》作为阅读理解题。
个人事迹
仇士鹏,男,汉族,共青团员,水文水资源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2016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太比雅助学金等,系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江宁区作家协会会员。虽然来自于单亲家庭,但能够自立自强,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在勤奋学习的同时用文字守护内心的光明,并用之照亮他人。曾获第三届书城杯全国散文大赛优秀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二等奖,浙江海洋大学第四届大学生海洋诗歌节海洋主题诗歌创作大赛二等奖与优胜奖等。在中国气象报、精神文明报等多份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报纸以及《陶山》、《速读》等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六万余字文学作品。目前已有一篇文章入选《中学生阅读》作为阅读理解题。
仇士鹏:以苦难为墨,让妙笔生花
在淮海晚报副刊上曾有一篇以仇士鹏为对象的写人叙事性散文,但其实早在仇士鹏刚考入河海大学的时候,淮海商报就对仇士鹏进行了报道,“14岁那年,母亲病逝,父亲蹬三轮车又遭遇车祸,原就贫困的家庭瞬间走入绝境。经历重重磨难,懂事的仇士鹏明白,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有出路。”
从小家庭贫困
在报道中提到,“仇士鹏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母亲的腿部患有残疾,哥哥在11岁那年因患淋巴癌不幸去世。仇士鹏是母亲40岁那年怀上的。他自出生起就身体欠佳,要喝中药调理。为了买海马等名贵中药,父母整日劳碌。‘在我记事时,父亲就已下岗,拖着三轮车四处奔波挣钱。’仇士鹏说,而母亲则在亲友的百般努力下,才进了永宁小学做一名打字员。”
仇士鹏曾写过一篇文章名为《旧衣服》发表在邯郸市文联主办的刊物《陶山》上,文中便提到,为了省钱,他的父母从没有给自己添置过哪怕一双袜子,全都是捡姨娘家淘汰的穿。家庭的贫困让他有过自卑,有过悲伤,但懂事的他却能体会到在贫穷之后父母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爱,他把这份感动化作深沉的笔墨,写就一篇《父爱无声》发表在了泉州晚报上。
母亲突然病逝
在报道中还提到,“2013年1月,离仇士鹏中考不到半年,母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她还没到50岁,头上全是白发。’仇士鹏说。”“母亲骤然去世,一个家庭的重量全部压在了父亲身上。临近中考一个月时,父亲蹬三轮车又遭遇车祸,脚趾骨骨折。为了挣钱,也为了照顾仇士鹏,父亲拒绝住院,简单处理了一下就继续蹬三轮。”
仇士鹏小时候一直都是母亲在家陪伴着他,而父亲在外拖三轮车赚钱。母亲的身影占据了他童年时绝大多数的记忆与印象,可这份母爱却在他初三的时候戛然而止,全然抽空。这份巨大的空洞所产生的孤独与悲伤让他措手不及,却只能独自忍受。仇士鹏曾在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作家报上发过一篇文章,叫《万年长青的思念》,这里面记载了他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与愧疚。“母亲离开我已经六年了。家里的万年青没有母亲的打理,也早已经枯萎。或许,它比我更有孝心吧,怕母亲一个人在天上孤独,便甘愿枯萎了凡世间的根,把一片片长叶当做翅膀,飞去了母亲的身边。只留我在这个人间,怀着万年长青的思念,一年又一年地,在梦中不断地呢喃着母亲的名字,到永远……”
受赠玫瑰,心怀感恩
在中红网上有一篇文章,报道了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孙晓燕、副局长张凌云来到淮安市引河社区,开展“助学圆梦 微爱传递”活动,为贫困大学生仇士鹏提供资助。除此以外,各方亲友给予的帮助也数不胜数,而考上河海大学后,仇士鹏又凭自身努力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太比雅助学金和校友助学金等。仇士鹏把这些恩情都记在心里,并写了一篇《感恩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发表在了德州晚报上。文中写道,“我从不否认自己是个内向的人。一直以来,我都不愿把心中深藏的感激拿出来晾晒,总认为会显得虚伪轻浮,但当一种情感填满了土壤里的每一条毛细管后,心田上便溢出了连绵的径流。它呼唤着语言,需要一副骨架去支撑着,从平面挣脱出来,立成一个三维的实体。”他深深地感恩于所有帮助过他的人,并为他们高声地称赞道,“我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人之一字最美丽的写法,一笔向前,一笔向后,手与手相互牵起,心与心在同一个频率上跳动。……而人与人之间这种不受血缘地域的限制,只为爱而爱的情谊,便是人类最原始的语言,也是使得人类能凝聚成这个世界上最有力的一个字的最强大的引力!”
仰望星空,以文写心
自古文章憎命达,生活的挫折总是呼唤着作者的诞生。仇士鹏在2018年10月得到江苏省作协会员李萍老师赏识加入了江宁区作家协会,今年1月便又加入了南京市作协,用几个月的时间赶上了很多人十几年迈过的脚步,目前正为加入江苏省作协而努力。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陇东报上,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生阅读》,出成了一道阅读理解题,这仿佛开启了他的发表之路。许多地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报纸刊物上都不断出现着他的名字。
他热爱所学专业,便写了一篇《水测拾趣》发表在中国青年作家报上;他感念恩师,便写了一篇《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亦发表在前者上;他怀念母亲,便写了一篇《一碗汤圆知情浓》发在淮海晚报上,此文亦被淮安市团委公众号转发;他热爱河海校园,便写了一篇《我与河海》发表在校报上;他热爱海洋文化,便写了一首《睡在海边》发表在中国海洋报上……他致力于当河海精神、水文化的传承者,也乐意把他从苦难中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写成文字,温润读者的内心。
生活的苦难并没有阻挡他对美好的向往,反而成了让他不断成长的肥料,他像一株向日葵,永远朝向太阳,微笑着。他说,只是因为喜欢仰望,所以可以无惧穿越荒野。
服务同学,提升自己
仇士鹏从大二开始担任了班级的心理委员,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健康发展,乐于把自己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同学分享,让他们走出消极情绪的困扰,寻回失落的黎明与旭日。大三的时候还担任了年级团支书,全心全意为年级同学服务,积极开展人文社科和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一路上,有许多问题是他意料之外的,让他措手不及,但他哪怕磕磕绊绊也认真走了过来,一路学习,一路成长。他把这些都当作未来工作前的预热演戏,在服务同学的同时磨砺自己,让自己的形状更适合社会的选择。
结语
在一篇文章中仇士鹏曾这样写道,“我感恩于上帝在生命中设下的残疾,感恩于一路走来的山水光阴,所有的一切汇聚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自己。站在想象的神国,天堂的荣光点亮眉心,此时只能惊叹,只能赞美,惊叹上帝这精妙绝伦的设计与谋划,赞美上帝对生命的博大之爱——所有的一切都在未来埋下了伏笔,只要我们迈开脚步,就能走向通往天堂的路,但也只有我们选择向前走,并且能识别上帝的苦心,不被重重障碍拦住脚步,矢志不渝地追寻,我们才能一直行走在通向完美的道路,愈走愈高,也愈走愈远。”
无论未来的旅程中会遇到怎样的风吹雨打,冰雪交加,他都会像是一株抗倒伏的小麦,坚强地挺直腰板,温和地微笑着,把生命站成一首明媚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