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冯昌龙,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环境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16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周玲雅奖学金、河海大学精神文明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等。他自2016年度入学以来,尽心尽力,脚踏实地,乐观积极,认真负责。爱国爱校,多次代表学院学校参加志愿服务双选会等活动;诚信敬业,在同学中具有表率榜样作用。连续三年担任学院民族事务负责人,充当各民族同学各民族同学之间交流学习的桥梁,积极维护促进各民族团结。在职期间,开展民族互助活动,推行民族生自习等计划,各个民族同学互相帮助,其所帮扶的艾孜买提同学曾获河海大学“海韵风华优秀学生道德风尚奖”。民族情谊跨越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藏族等六个民族,奉献时间跨越大学三年。
个人事例
“伟大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他的梦,是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为各民族团结奉献自己的力量。幸运的是,如今的他,正是自己期望变成的模样。
青年志愿者协会,年级委员会,环境学院团委,一个个部门见证了他成长的台阶;志愿活动,评优活动,代表会议,不同的角色诉说着心中不变的初心。但三年来,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学院民族事务负责人的身份,是一份为民族事业奋斗的心。
尽心尽力,积极担当民族纽带
担任院民族事务负责人以来,他牢记一名民族事务负责人应该起到的桥梁作用,处处统筹各民族同学利益关系,共同繁荣院校民族工作。作为学院老师的助手,他积极担当纽带作用,除上传下达外,更积极的将十九大的新精神和新时代的新思想融入到基层民族工作的学习生活中。秉承着新时代青年要承担起生力军作用的要求,他积极组织召开学院民族生会议,贯彻新理念,提出新要求,开展新活动。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他积极参加学校针对管理人才而组织的1442工程,前往青创中心、上海洋山深水港、新加坡等地学习先进的知识并将所想所获及时的向学院和各民族同学们进行汇报,融入到平时的工作和活动中。
?xml:namespace>
身为一名凝聚民族情谊的学生干部,应该在各民族青年之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他深知学习是他现阶段不能忽视的重要任务,因此从不松懈于成绩。大学三年,他将排名稳定保持在专业前10%之内,针对民族生同学底子薄、汉语差的问题,积极开展“民族生评述”、“学习互助小组”、“民族生夜自习”“四级必过打卡”等活动,做到“门
乐观积极,民族基础良好扎实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他看来,这句话讲的不仅仅是远大理想和勤恳踏实的真理,更是对民族事务工作的写照。在入学之初,他有幸担任民族事务负责人一职,不少民族生同学由于初次离家独自生活,出现了迷茫悲观等消极情绪。针对这一情况,他开展一对一帮扶、聚餐活动和秋游等活动,帮助不同民族的同学们获得更高的集体归属感,消除消极情绪。军训期间,就民族生同学饮食不习惯,住宿不方便等问题积极向辅导老师反映,同有关部门沟通,帮助同学适应环境,解决困难。又比如,开学前期,个别同学在生活经费方面的问题,医保缴纳方面对政策的不理解等问题,主动帮助,及时解决。
认真负责,躬行多于纸上空谈
担任民族事务负责人期间,积极主动开展成绩统计、返乡返校情况统计等,确保了民族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积极开展班级学习互助活动,语言提高活动,对初入大学后个别同学出现的心理状况进行积极帮助和跟踪反馈。坚持亲自负责每一项民族活动,体现出了作为一名负责人应有的负责态度。期间,组织民族生会议20余次,开展各类民族活动十余次,参加集体汇报工作两次,民族生自习等更是每日必到。
在职期间,多个民族生参加“河海杯”足球赛、篮球赛与排球赛,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一位民族生获得2018年度河海大学“海韵风华”道德风尚类表彰;各民族同学互助团结,民族凝聚力得到加强。
在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他一定会常怀初心,加倍努力;牢记奉献精神,发挥学生干部应有的热度,将民族团结精神常怀心头,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点燃燎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