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盛前,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共青团员,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6级本科生。南京密林拾光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执行董事,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已获外部融资12万。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江苏省科协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入围,哥伦比亚大学模拟企业家大赛全国12强。另担任南京UniYep优悦青年项目总监,项目获得复旦大学远征杯全国社会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第七)。参与的调研项目于2019年4月晋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
曾参加省级一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项,江苏省省级社会实践项目一项,河海大学校级优秀暑期实践一项,该实践基地被评为省级暑期实践基地,院级优秀暑期实践项目两次。曾在世界500强实习(eToro China),获得优秀实习生和最佳交易员(1/25)称号。参加普陀育菁计划冬历营,获得优秀营员称号。曾获得河海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河海大学商学院商学精英提名、商学院优秀暑期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等多次。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有些坑,必须要自己踩了才知道。”这句话是在上海比完赛,一位交大的创业前辈告诉盛前的。在经历了注册公司、磨合团队、迭代产品等一系列过程后,盛前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从一个对“开公司”毫无概念的“创业小白”到现在“初步进阶”——可以维持公司还不错的运营,这个过程中,她获得的远远比创业本身多得多。热爱是动力,进取是底色,团队是底气。
最难的是重塑自己
大二创训是一个起始点。她在创训申报前就带着一个信念:想利用这个机会去做一些“新”的事情。去跳出舒适圈,去踏出第一步。然而挣脱出别人对自己、自己对自己的固有认知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她没有过分在意自己在遇到挫折时的负面情绪,而是专注于怎么解决一个个新冒出来的问题。问题总有解决办法的,如果没有,只是你还没用心找。
幸运的是,项目被立项为国家级。在之后参加哥伦比亚大学商赛南京赛时,一位评委对她们的项目有兴趣,之后做了她们的投资人,也推动她注册了公司。“创业者”的身份就这样正式地落在了她身上,随之而来的是对她更高的要求。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无形中逼迫她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的人、调整新的心态、改变旧有处事方式。最困难的是不断重塑自己的过程,但最惊喜的也是重塑之后新的自己。
最重要的是关键时刻的选择
她一直认为,努力的方向比努力本身更重要。生活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而关键节点的选择也决定了未来的结果。在项目推进初期,出现过很多次“危机时刻”,比如发现做出的程序bug很多、审核需要新的材料…… 她更多地运用长线思维考虑长远的利弊,果断地做出决定并化险为夷。
是机会就要抓住,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不轻易妥协”是别人对她的评价,很多事情看似是幸运降临,实则是不放弃的性格在作祟。投资人赛后找到她们,提出有兴趣想聊一聊。她开始很紧张和担心,但还是做好了准备去见了投资人,最终结果不错。团队里做ui设计的大佬,开始只是甲乙方关系,但在一次次磨合下成功将他技术入股。很多次的选择都是事后值得庆幸的,她做出这些抉择的指导思想是“如果这件事我踮起脚可以够到,那我就去尝试。”
最珍惜的是源源不断的热情
即使偶尔疲倦失落,她依然发自内心地热爱工作、热爱团队。她不缺乏创新创业者需要的热情和勇气,并且事情越多、挑战越大,她越有斗志。她曾一个暑假参加了3个暑期实践,分别为省级、校级优秀和院级优秀实践,并在500强实习,同时准备两个比赛。压力之下产生的是受压后反弹的热情。
这份热情也体现在她的人际交往上。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沟通”的,也只有通过“沟通”才能了解到别人的生活边际,进而不断修正自我偏见,打破思维局限。人脉关系是不可以刻意强求的,真诚一点、纯粹一点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生玄妙,不敢轻言得失,但有一个道理,她一直坚信不疑。
想要赢,首先要走出家门。
好运与有勇气的人同在。
同时也谢谢团队,让她一直有动力,一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