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海韵风华百佳学生”学习研究类 | 杨晓卉

来源:校团委发布时间:2019-06-11

个人简介

杨晓卉,女,汉族,商学院2016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前五学期绩点4.87,排名1/118。河海大学英才计划学员、1442工程学员。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结项获评优秀项目)、河海大学学生科技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创新项目4项,参与中科院科创计划等校外课题。依托项目,完成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十余万字。累计发表/录用论文8篇,其中CSSCI/CSCD来源期刊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担任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举办若水讲堂等系列活动,推动校园学风建设。获河海大学学习标兵等荣誉奖励8项次;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7项次。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二等奖;挑战杯项目晋级省赛。

 

个人事迹

学以广才

自进入大学以来,就树立起扎实基础、探寻真知的目标。在此后的学习中,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长期保持排名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获评河海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等荣誉奖励8项次;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7项次。除了提高专业素养之外,课余时间自学取得中级商务英语证书、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证券从业证书、普通话考试证书等多项技能证书。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在保证专业课学习效果的基础上,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和专业能力,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志以成学  

专业知识是科研的基础,兴趣爱好则是科研的指引。科研是一条未知艰辛的旅途,必须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才能顺利前行。踏上科研之路的第一步,便是通过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研究项目,明确自身的研究兴趣,积累科研经验。两年来,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河海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调查及效果评价,20160294193),并成功结项获评优秀项目;参与完成一项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科创计划(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人口空间集疏与优化路径,20184000907;助研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网络关系嵌入下小型农田水利农户参与供给研究,41501126)的研究,主要负责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意愿影响因素子课题的研究;此外,还成功立项了河海大学创新训练项目、科技基金项目等科研实践项目3项。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项目报告撰写经验和项目开展研究方法。

依托自主课题和教师项目,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10余万字。论文的撰写乃至发表,并非一夕而成,而是在多篇文献阅读积累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打磨而成,在此过程中离不开老师与同学的指导和帮助。对于论文撰写的第一次尝试,是在一项科技基金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完成的,最终该论文《田园综合体的PPP融资模式研究》录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苏农业科学》,这是初尝科研收获的喜悦。此后,陆续撰写了一系列课题相关研究论文,其中《社会网络关系嵌入视角下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意愿的研究》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农村经济》;《农村水生态文明研究进展》录用于CSCD来源期刊《环境污染与防治》2篇英文论文被国际会议论文集收录,递交CPCI检索;此外,还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论文3篇,均发表于高水平学术期刊。在项目开展与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我的文献检索能力、思考能力及写作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

学以共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习中,一直注重与同学及老师的交流与探讨,多次在英才论坛进行学术汇报;还参加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学术研究的前沿进展。此外,在担任学生会学习部部长期间,举办了“若水讲堂”等系列活动,为学院同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搭建老师与同学交流的平台,能够及时将同学们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老师进行反馈,取得了良好的学业帮扶效果,助推校园学风建设的开展。

学无止境,未来将更加努力,不辜负老师、同学的期望,把握一切可以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在今后的大学生涯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学校的学风建设做出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