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事迹
追逐梦想,永不停息
王天鹏,男,满族,中共党员,土木与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6级学生。作为一名大三在读学生,他身兼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本科生科协主席、ASCE-ISG河海大学分会会员等职。他曾参加美国大学生全美岩土工程竞赛挡土墙赛、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等学科竞赛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基础竞赛获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4项、校级奖4项。他积极筹备举办学科竞赛校内选拔赛8次,累计参赛人数超500人次。
懵懵懂懂,埋下种子
初入大学,懵懵懂懂,王天鹏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在高中岁月里,老师和同学们口口相传的那句:“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使他对于大学充满了向往。但真实的大学生活打破了他对于大学的既有认识,大学是不断汲取营养、提高自我、追逐梦想的场所,他如此意识到。进入土木与交通学院学习后,他被院内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创业的风气所吸引,也在无意识中埋下了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的种子,他梦想以后能够为校争光,挑战自我。在优秀学长学姐们的介绍下,他在大一开学后不久就加入了学生组织——土木与交通学院本科生科协,从此开启了他不断挑战自我、追逐梦想的征程。
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十分注重学生们德智体美多方面发展,在学子们学习功课之余,也会鼓励同学们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土木院科协就是这样一个贯彻学院宗旨,为打造一个服务于同学的创新创业优质平台而不懈奋斗的组织。王天鹏在科协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温暖和科学严谨的风气,也积极地参加科协举办的更类赛事。如第九届“奇思妙想”结构竞赛,这是他参加的第一个学科竞赛,虽然只是校内的比赛,但对他而言也充满了吸引力。天生对于结构模型充满兴趣的他,满含热情地参加了比赛,投入了许多精力。他为了做好结构模型,在深夜也仍奋斗在致用楼的水泥地面上,胶水沾满了双手,刺鼻的气味,也不能阻止他将杆件一根根地连接,最终拼凑成让人成就感十足的结构模型。满怀信心地拿模型前去比赛,结果没有通过预赛,这样的结果对他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他并不畏惧挫折,这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说:“我从参加比赛的学长学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这次虽然失败了,但我知道做任何事都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这次比赛让他对于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更加充满热情,也为后面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勇闯各类比赛赛场埋下了伏笔。
负重前行,载誉而归
经过大一至大二学年的努力学习,不断获取力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后,他终于作为组长在第十五届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校内选拔赛中拔得头筹,获得了代表学校参与在南昌举办的比赛的资格。这对他来讲不仅仅是荣誉,还是一种考验,因为河海大学在此类学科竞赛中属于强校,不可辜负学院领导的殷切期望和学长学妹们悉心的指导,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压力。如何在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里,做出尽可能质量轻的结构模型,这对他说是最大的难题。伴随的不断加大的课业压力和刻不容缓的比赛准备,他感到自己身上仿佛存在千斤重担。他说:“那一段时间里,我在学习和竞赛上两头忙,两者都不敢放下,再苦再累,我都要坚持下来。在和参赛小组其他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负重前行,载誉而归”。是的,他们做到了。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拼搏和努力,在优化了数十个模型后,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指导下,他们终于在赛场上大放光彩,勇夺一等奖。这不仅仅是他们比赛小组的荣誉,更是学院的荣誉。他曾说,如果没有学院的支持,我们不可能取得这样的荣誉,为了不辜负学院,我们都拼尽全力。王天鹏同学敢于负重前行,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才能在接下来的美国大学生全美岩土工程竞赛挡土墙赛中首次参赛便勇夺亚军,创造国内学校在此赛事上零的突破!
口传心授,薪火相传
在成功竞选土木与交通学院本科生科协主席一职后,王天鹏同学为了让学子更加方便地参与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积极组织举办了许多科普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如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校内选拔赛、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校内选拔赛等学科竞赛和土木微讲堂、土木大讲堂、土木开放日等科普活动。如果有同学向他询问有关学科竞赛或者课外科技活动等事,他都会口传心授、耐心解答。他说“薪火相传是最重要的,如何把前人的经验一代代传承下去永远是我们要思考。”他就是这样一个追逐梦想,永不停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