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赵源,女,汉族,中国共青团员,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曾获得校特等奖学金两次,两次获得南京市大学生篮球赛女子组第二名,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EI论文一篇,以第三作者发表CSSCI两篇,SSCI一篇。
2015校级一等奖学金;
2016校级特等奖学金;
2017校级特等奖学金;
2017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7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女子篮球第六名;
2017南京高校大学生篮球赛女子组第二名;
2016南京高校大学生篮球赛女子组第二名;
2016研究生啦啦操大赛一等奖;
2016校“智水新声”知识竞赛一等奖;
2016校优秀研究生干部;
2016校优秀共青团员;
2016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优秀干部;
2017校优秀研究生。
论文发表情况:以第一作者发表EI论文一篇,科技核心一篇,以第三作者发表SSCI一篇,CSSCI两篇。
从专业运动员到河海女篮健将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体育课上超人的短跑速度而被校队教练选中,此后走上了专业运动员的道路。至今,她还记得她的启蒙教练徐老师说一不二的神情,记得寒冬时节清晨6点钟月亮的样子,记得夜幕降临还在跑操场的样子……在运动队的日子她是努力的,六年级和初三都担任篮球队队长,在打球近七年的时光里,多次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比赛,并获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曾经她以篮球为荣,曾经她以自己是一名运动员为荣。
后来,由于对学业的追求她离开了篮球队,开始认真学习,那时篮球似乎离她越来越远了,她似乎忘记了“每球必争每分必得”的信念,也近乎远离了曾经痴爱的运动场。直到进入河海大学,偶然在体育馆看到了女篮正在训练,她自荐加入了篮球队。这次,迎接她的是热情真诚的张教练,是团结向上的队友们。很快她就融入了河海女篮的大家庭,虽然硕士的生活十分忙碌,每天都有“老板”沉重的任务,有做不完的实验和处理不完的数据,但是她仍会抽出时间来去和大家一起训练。在训练中,和队友相互磨合,队友和教练都非常peace,在这个新的集体里,她找到了当年的感觉。
为了取得好成绩,教练不辞辛苦地带着她和队友去其他高校打热身赛,也会给她们带很多零食补充体力,冬天打比赛的时候还会贴心的准备热水。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两次获得了南京高校大学生篮球赛女子组第二名,创造了河海女篮的最好成绩。当看到大家拥抱在一起流泪时,她知道这就是久违的拼搏的感觉,她为自己曾经的运动生涯感到骄傲,因为有了那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她才有机会为河海,为河海女篮奉献自己的力量。
女篮健将亦是学术小咖
作为一名河海大学的研究生,篮球给她带来了快乐和希望,但是她也深知学术工作也要齐头并进。她的导师是一位十分严厉的老师,但她知道他是“刀子嘴豆腐心”的典型代表,因为每当言辞教育后,他总会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甚至会亲自教她如何更好地处理数据等等。在沈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她踏实地做实验,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三年下来,她以第一作者发表EI论文一篇,科技核心一篇,以第三作者发表SSCI一篇,CSSCI两篇。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幸运。出于对心理学的喜爱以及对学术研究的执着,研三阶段除了撰写大论文,其余大部分时间她都用来复习考博。通过努力,她被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录取,即将成为一名心理学的博士,继续她的学习生活。
爱学术也爱生活
在做好学术和体育运动的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学生工作。硕士阶段,她担任2015高教心理班班长以及公共管理学院体育部部长。在担任班长期间组织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比如组织大家参观“中国共产党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在毕业之际,她最想做的就是为大家站好最后一班岗,帮助大家整理好毕业材料,做一名合格的班干部。
在体育部的日子是有意义且有趣的,研一的时候部门里只有她一个女生,不小心我就成了部门的团宠,也成了体育部的小公主。研二担任体育部部长,副部和干事都十分善于合作,并且乐于提出宝贵的工作意见,一起组织了两次公法马篮球赛,每次都获得了学院领导和同学们的认可。
在生活她最喜欢的就是运动,曾经和河海大学的小伙伴一起穿越腾格里沙漠,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和大家建立了最坚固的友谊。曾代表公共管理学院参加研究生啦啦操大赛并获得一等奖。接下来,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和伙伴们一起参加马拉松比赛,以更多的方式感受运动的魅力。
结语
即将离开河海走向江湖之际,她非常感恩在河海遇到女篮,感谢在河海经历的一切。球场上,努力不一定会赢,但如果输了那一定是不够努力,生活中亦然。未来的日子她表示自己一定会更加努力,带着河海女篮的精神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