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韵风华百佳学生”学习研究类 | 李晓静

来源:校团委发布时间:2018-06-11


个人简介

李晓静,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员,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14级学生。平均绩点4.91,一直保持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严恺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onorable Mention、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TI杯江苏省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蓝桥杯软件与信息技术人才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等。

 

求知,可以不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国家奖学金,严恺奖学金,江苏省省级三好学生,各类国际级、国家级、省级竞赛奖项,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绩点4.91,两次取得满绩,一直保持专业第一......伴随着这些荣誉走完四年的大学生涯,李晓静始终清晰地记得自己在学习和科研这条道路上历经的蜕变。在他身上,的确可以看到,求知也可以不是一场孤独的修行,携手并进或许更易攀爬知识的高峰。

  

  

思维碰撞 攻坚克难

每当回忆起中学时代的六年寒窗,似乎都是这样的场景:教室里坐满了为考试而拼命的同学,桌子上永远堆着做不完的试卷和练习,大家用一种习以为常的姿态和神情,各自坐在自己的一方天地,安静而专注地写着一张又一张的习题。

日复一日,除了考试之后的短暂喜悦或忧伤,没有其他的什么波澜,这样的学习模式不知不觉已经陪伴他走完了高考。初入大一的那段时间,除了加入了一个学生组织,他的生活依旧在沿袭之前的样子。在他的心里,之前书山题海的学习方式早已根深蒂固,“求学之路必然是一场孤独的修行”似乎也理所当然的是一种信条。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很快在同学们还未完全消解的好奇心中结束,如自己预期的那样,刻苦的付出带给他近乎满绩、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但他开始思考,身处象牙塔的自己难道还是应该像以前一样一门心思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吗?自己是否应该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历练?

他决定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学习,于是开始和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在思维碰撞出火花的时候,他发现一些自己钻研的问题豁然开朗,大学知识的复杂性和开放性让他认识到,团队探索式的学习不仅帮助了周围的同学,也让自己在探讨问题、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更全面地理解许多知识。他和班里几个同学一起,成立了学习小组,帮助小组成员攻克学习上的难关,也虚心地倾听小组同学的观点。学习小组的模式使得团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也感染了班级的许多同学成立了多个学习小组。在第一学年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所在班级的成绩非常突出,使得这一模式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从而推广到了学院其他班级。

  

第二课堂 成效斐然

肩负起年级学委和院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的重任后,他以更多的方式为学院学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每科考试之前,他都积极地申请教室,开展考前复习讲座。由于需要给大家梳理知识体系并且预留给同学们足够的消化和练习时间,讲座往往安排在考试复习的前期,这也意味着他必须用更快的时间比其他同学更清晰地理解课程的所有内容,为此,他常常在讲座之前复习到深夜。对于难度较大的考试,还会自己搜集习题,整理成模拟试卷,给同学们练习并讲解;在考试之后,第一时间对全年级同学的各科成绩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获得学分较少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在四级考试前,组织同学们进行一对一帮扶,每周集中练习真题,并及时查漏补缺;在学习部任职期间,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向低年级同学分享学习经验,举办汉语文化大会等活动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人文气息;此外,还参与科协举办的C语言讲座,为全校的同学们讲解C语言的知识点......

  

  

同甘共苦 躬行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认为自己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的知识理解上,还要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利用课余时间,他和同伴们一起,探索科技创新。过程非常艰辛,每天奔波于食堂、宿舍与实验室三点一线,时间最紧急的时候睡在实验室的地板上,用泡面和矿泉水解决饮食问题,这些并没有让他们退缩,而是更多地感到充实和收获。凭借着不懈的努力,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Honorable Mention(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TI杯”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省一等奖、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蓝桥杯软件与信息技术人才大赛江苏省二等奖、江苏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竞赛优秀奖、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交流会最具潜力创意奖、河海大学电气创新杯二等奖、省科协青年会员创新创业大赛河海大学三等奖等。参与的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智能颈椎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在多个比赛中获得奖项,还申请了专利并得到授权。他鼓励更多的同学共同参与到学科竞赛、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中,和他们分享学习心得,尤其是其所在的班级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越来越高,4名同学获国家级奖学金,25人次获校级奖学金,24人次获校级及以上科研竞赛奖项和荣誉称号,被评为“优良学风班”、“张闻天班”。

学习、工作之余,他逐渐投入到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中,实地考察江宁区公共自行车使用及维护情况;调研南通市里下河河网情况;参加牛首山国际马拉松;带领支部成员走进中学校园,一起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如今,历经一路的成长与蜕变,他收获颇丰,但始终不忘初心,怀揣着不断学习的热情和乐于奉献的信念,感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不断进取,探索未知的前方。他享受与身边的同学思维碰撞的过程,享受艰深的理论知识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享受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学风建设添砖加瓦的过程。于他而言,求知的路,并非一场孤独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