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韵风华百佳学生”学习研究类 | 尤国祥

来源:校团委发布时间:2018-06-11

 个人简介

   尤国祥,男,汉族,中共党员,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潘家铮水电奖学金、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专利分析大赛“高级组:最佳检索奖”、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第四届环境污染与健康国际会议Poster三等奖、河海大学研究生“科技之星”、第三届研究生青年学术论坛“优秀报告人”、入选“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和“河海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选拔培育计划”等。在Water Research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期刊以第一/二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9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2项。

 

 

学生不只是学习

尤国祥自2014年研究生入学以来,勤奋努力,刻苦专研,不忘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硕士期间平均成绩90.63分,博士期间平均成绩90.40分,均名列专业前三。在学习之余,硕士期间主动担任班级班长兼党支部书记,院研会学术部副部长,博士期间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和博士党支部副书记。担任班级党支部书记期间顺利完成两位预备党员同志转正任务,成功考察并发展了三名同志成为预备党员,并定期开展班级党支部的“两学一做”系列党务活动;担任班长期间积极组织班级活动,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主动关心同学,关注大家的动态,做好大家的联络员;担任院研会学术部副部长期间出谋划策、积极辅助部长举办好部门活动,参与举办“水环境知识竞赛”,“环境学院学海争锋学术活动”等,同时主动参与校内和校外的各类活动,并有着优异表现,如:2017年第二届江苏省“中山杯”大学生专利分析大赛“高级组:最佳检索奖”;2015年河海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科技文化艺术节(金水节)“变废为宝”创新制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16年第四届研究生“学海争锋”学术年会中荣获优秀PPT文稿称号等。学习和社会工作之外,他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汇报自己的创新成果,也学习别人先进的思路和方法,如:20185月参加“第四届环境污染与健康国际会议”并获Poster三等奖、20184月参加“第二届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并作汇报;201710月参加“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并作墙报展示;20175月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暨2017年上海环境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并荣获一等奖;参加河海大学2017年“博论天下”学术论坛;2016年“第三届研究生青年学术论坛”并获得优秀报告人称号等。

  

学生最主要是学习

作为研究生,他深知科学研究是每个人首要任务,在发现科学奥秘的征途上,牢记并发扬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多阅读,多积累,多交流,多动手,多思考。他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开展自己的实验,整个人都充满了斗志,通宵实验,只为第一时间获得想要的实验数据;随着实验的不断开展,现在已经过渡到平稳期,通宵实验的精神固然可取,但合理安排好实验进度和保持良好的操作习惯,才是长期实验的保障。通过一波又一波实验的累积,已在环境领域Top期刊Water Research (IF:6.942),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IF: 5.790), Bioresource Technology (IF:5.651)等发表SCI论文31第一作者或者第二作者(导师第一)9篇,其中41区,42区,13)。在学术科研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将有应用前景的理论技术包装成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专利,很幸运也取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和发明专利申请公布3项;凭借以上的科研成果也获得“江苏省三好学生”、“潘家铮水电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他说:如果科研是研究生的第一生产力,那么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则是科研生产的“永动机”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之外,坚持锻炼和运动,保持每周至少1小时的羽毛球和篮球运动,既释放了压力,也锻炼了身体;路漫漫其修远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学生要终身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己认识的增长,尤国祥逐渐意识到环境和生态对国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越来越多次的出现在他的耳畔作为一位正在从事水环境研究的博士生,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水环境改善事业贡献绵薄力量。他说自己会牢记此志,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平凡的工作和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