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晏自立,男,汉族,中共党员,水利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15级学生。三年来平均绩点4.85,排名专业第一,自二年级起连续三学期绩点5.0。曾荣获“国家奖学金”;竞赛获奖共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申请专利共7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发明专利受理2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篇,另有2篇专业相关论文已投稿核心期刊;参与国家级创训项目1项,校级创训项目1项;曾担任第二届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端论坛志愿者。
无涯学海,乐行畅游——晏自立
心系水利,求知若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是晏自立,一个来自水利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
一、从自动化到水工
一心想学水利,不料几经波折。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晏自立第一志愿就填的是河海大学水工专业。不料由于高考分数并不理想,没能如愿进入水工专业学习。但是幸运的是,他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也非常不错的自动化专业学习。初入自动化专业,他心里一片迷茫,虽然学起来并不吃力,但是毕竟初心不在这里,始终提不起百分之百的热情,大一上学期绩点仅4.5。
一次偶然机会,他得知大二开学之初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笔试需要考高数、英语。英语贵在平时积累,高数则是大学阶段独有的一门大学分课程,他在决定坚持初心之后,也就有意识地立下了学好高数的想法。于是后来的每节高数课他都格外认真,每次都早早地来到教室,预习课本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高数上、下都在95分以上。高数下的期中考试,卷子发下来浏览一遍之后他发现几乎都是熟悉的知识点,于是30分钟做完了整张试卷,检查了10分钟之后便交卷了,最后成绩下来果然是100分,毕竟“看题看的多,下笔如有神”。高数下期末考试因为在高数省赛中获奖的关系,获得了免考的资格。高数学好了,转专业考试也就有了信心,最终他大二成功转入水工专业学习。
转入水工专业以后的大二学年,学习变得格外紧张。因为学习大二课程的同时,还需要补修大一的部分课程,比如工程制图、几何与线性代数、土木水利工程导论等一共9学分的课程。需要在同样的时间比别人多修学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课程冲突,比如导论课与体育课冲突、几代课与材料力学课冲突、工图课与概率论冲突。当时晏自立得知必须翘课的瞬间,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但是冷静之后,必须做出舍弃,缺席的课程只能课余时间花成倍的时间自学。所幸最终努力得到了回报,转入水工专业学习的三个学期,大二学年、大三上学期的课程都无一例外地拿下了5.0的绩点,最终他以平均绩点4.85排名水工专业所在年级第1。
二、厚积薄发,博观约取
在熬过了学业繁重的大二学年之后,大三上学期开始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起来。有一次辅导员找他聊天谈心,建议如果学有余力的话,可以开始尝试做些基础性的科研,参加些创新活动,而不是只学习钻研、参加竞赛。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大一、大二两年的积淀也为他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打下了基础,于是科研之路顺势开启。首先能想到的就是把前两年积攒下来的点子付诸实施,很快地便在一个月内申请了5项专利,1项以第一作者申请的发明专利在学院岑老师的指导下现已初审合格。
回顾整个大三上学期,晏自立认为是充实的。参与了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训计划《土石坝防渗土工膜破损特性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暑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有所斩获,寒假又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M奖的成绩。在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以第一作者在期刊《中国商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参与了2017年在江苏南京举行的第二届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端论坛志愿者,过程中为数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与会学者提供了为期三天的志愿服务。因为论坛内容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过程中既收获到了志愿服务经验,又学到了较深入的专业知识。大三下学期他也准备继续前行,更加努力,开学之初接连申请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习不止,科研不息。
三、保持冷静,继续前行
晏自立回顾将近三年的大学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一个波折接着另一个波折,一个失败连着另一个失败。大一参加学生组织面试,他怀着满心期待,结果初面就被拒,想参与班级工作,竞选班委却又再度落选。由于转专业补修课程冲突,虽然花费了大把的时间自学知识,但是最终成绩也并不理想,工程制图1仅取得了79分,几何与线性代数也仅考了88分。竞赛之路也是几经坎坷。参加“坝气十足”大赛,与几个同学一起费尽心血制作的作品,初选即被淘汰。高数省赛虽有获奖,但是到国赛预赛之时,却因各种计算错误而未取得任何奖项。但实际上一次又一次的波折与失败恰恰给他带来了最宝贵的财富,遇事更加淡然,心态更加乐观,凡事随心,但常反省。
近百年前,丘吉尔曾用一句话鼓励英国民众:“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继续前行)。他也常用这句话鼓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