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内涵的思考


二、什么是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区域和世界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一流大学能够汇聚一批能够站在研究前沿、素质出类拔萃、具有强大发展潜能、受到国际同行认可和尊敬的一流学者,能够培养出大批能够面向未来、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一流人才,能够创造出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国家和世界进步的一流成果。有能够吸引世界上最优秀教师和最优秀学生的软硬环境以及有效保障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有学术氛围浓郁、开阔开放、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结构和培养的顶尖人才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世界产业结构,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源头和原创性成果的重要产生地,是传承大学理念、创新大学精神、革新大学制度的先行者。世界一流大学大多数都是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声誉卓著,譬如,牛津、剑桥、巴黎、哈佛、耶  鲁等。这些大学的综合指标排名在全球往往名列前茅,并且都是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除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以外,国内外一些特色型大学根据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和社会需求,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学。

创建于1842年的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学院,其水利工程、航空工程、电子工程等学科在世界上都具有领先地位和卓越声望,这些特色学科群的发展使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在国际上得到很高的影响力和地位。该校坚定不移将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作为学科发展的原始动力。以水利工程为例。荷兰的地面高程高于海平面的大约只有35%,没有良好的水利工程就不能保证国土不被海水淹没。荷兰南部的著名的三角洲工程和北部的北海拦海大坝都是闻名世界的。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代尔夫特水利研究所(现在为Deltares)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上都有很多突出的贡献,首先提出了很多水利或者与水相关的科学技术,如早期的水力模型实验、计算水力学的ADI法等。这一系列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不仅在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对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在校生不足3000名,学科仅仅局限在数学、物理、化学等极小的范围内,却以其精英化的教育培养出了许多世界知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被誉为现代欧元之父的前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和法国50家最大企业集团的总裁中有一半毕业于这所学院。该校在2013~2014年《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0位,依此成为规模最小影响力最大的特色型大学,描绘了一种神奇的一流之路。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拥有规模小的精英化教育和金字塔尖的学生来源,赋予学生全方位的科学素养。在四年的学习中,法国学生在第一年是学生军官,随后是准尉,毕业时他们将拥有少尉军衔。工程师的培养持续四年:第一年:人文和军事训练(9月至4月),公共课(5月至7月中旬);第二年:多学科课程,人文交流实习(之前被称为工人实习);第三年:9月至4月的深化学习(选择一门主修课程),研究实习;第四年:专业学习:学生将在一所伙伴学校(以学生工程师的身份),或一个国家技术机构(以硕士在读生的身份),或一所国外大学(如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帝国理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进行学习。大部分综合理工学院毕业生进入法国和国际上的私营企业工作,也有20%选择进入国家高级机关职团等要害部门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科大多数偏重于与农业相关的领域,但由于长期坚持在领域内的卓越发展,目前与农业相关学科进入ESI国际评估前1%的数量达到9个。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领域已经进入到前1‰,这已是国际公认的顶级学科。另外,农业科学学科领域发表论文数名列全球研究机构第12位,居全球所有高校第6位,成为国内外具有农业特色的一流大学。该校2003年就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目标,提出2010年努力实现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稳居全国前15名左右,作物学、植物保护学、生物学、农业资源利用科学、动物科学和农业工程等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业大学。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如今中国农业大学已经顺利完成战略任务,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大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共同体。大学的意境就是将相关领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一批学者和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集合到一  起,执著于追求卓越的学术理想和人生方向。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在于:能够汇聚一批不断开拓创新、不断追求卓越,能够瞄准学科前沿、推动行业产业发展的大师级学者;能够以系统完备和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能够有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突破重大技术瓶颈抢占制高点,与市场、行业和产业联系紧密的科技创新体系;能够拥有与国际同行开展广泛联系和深度交流合作,若干特色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得到国际公认的学术影响力。能够创造出引领时代精神发展走向、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提升的文化高地。

大学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对自身状况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对大学的要求。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充足的经费和资源投入,国家实力决定了不可能将所有大学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抓住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不是一味追求综合指标排名在全球名列前茅,关键是在某些领域或者方向上领先,取得对全局性发展的引领作用,从而达到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