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当长江秦淮河等水系有了“最强大脑” 监管更精准 输水调度更智能

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今年的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落到我们江苏的河湖流域治理,又该如何破局出新?今天(3月26日)上午,莫愁湖畔,海棠花下,一场以“数字孪生+水利”为题的科普展览在南京市莫愁湖公园举行。

数字孪生技术如何应用到水利行业?如何将河湖“复刻”至电脑?国内该领域的“佼佼者”——河海大学教授、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重大技术攻关研究负责人朱跃龙的团队现场答疑。

记者了解到,1990年起,朱跃龙带领团队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2000年起,正式应用于水利实践。当前,数字孪生技术正大步迈进千行百业,水利也不例外。

朱教授介绍,智慧水利是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之一,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则是实现智慧水利的关键技术途径,相当于给河湖水系装上了高科技的“最强大脑”:“在不同系统中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其中人工和自然的复合系统是最为困难的。通过利用AI、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技术构建智能运维业务场景,着重用好流域、水利工程、灌区、水网等水利对象丰富多源的海量数据。在水利行业,目前我们已经可以模拟自然水体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推演水工程的调度运行,来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支撑。”

近年来,江苏积极响应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要求,重点打造了“江苏水利智能中枢”平台,以数字化的手段托举省市县、点线面各类水利项目建设。

以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项目之一——“数字孪生秦淮河”为例,江苏省基于水利智能中枢平台,构建了以秦淮河流域为对象的防洪预报调度一体化的数字化场景,广泛汇集流域涉水信息,掌握流域“历史-现在-未来”的多维时空态势。

朱跃龙说,水利数字孪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许多技术、产品、模型还需进一步研发。“数字孪生+水利”的思路,为智慧水利带来“可视、可感、可知”的数字化、可视化应用,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朱教授进一步介绍,数字李生之于水利,是一个关乎全局全域的概念,不仅仅是防汛,我们也要运用数字李生技术,管理好水土保持、农田水利等多领域工作,这样数字李生流域建设才有更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流域治理的精细化、数字化,离不开数字李生等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展望未来,要更好地描述自然水文循环和水利工程复合系统的演变规律,我们还应更扎实地构筑水利数据底板,研发更多更优质的水利专用模型,集成更为丰富的水利专业知识,推动水利工作向着更精准、智能、高效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朱教授表示。

新闻链接:https://m.jstv.com/h5/zxc/zxc.html?id=1222264387392069632&curchannel=%E7%8E%B0%E5%9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