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日报】立德树人担使命 服务发展谱新篇 ——河海大学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组建师生巡讲团、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以来,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持续在河海大学的校园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涌动起来。

“河海大学作为一所富有鲜明红色基因的高校,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聚焦国家战略和地方、行业需求,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强化有组织的教学科研,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科技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表示。

学深悟透

学习讨论热潮不断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当天,三校区50余家学院(学部、系)、部门组织师生员工集体观看了开幕会直播,认真聆听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

集体收看完开幕会后,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讨论,畅谈学习体会。青年教师陈波激动地说:“作为水利行业的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我们要时刻牢记责任和使命,情系水利,自强不息,天下有溺犹己溺,此志毋稍弛!”

机电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高瑞光也讲出了青年学子心声:“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们要立志民族复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阔步迈进。”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学校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五次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的就是进一步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落地落实。

除此以外,学校还迅速组建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师生宣讲团,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立体化、分层化、多样化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的“火种”撒播在师生中间。宣讲团中成员包含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及优秀学生群体,目前在校内外巡讲次数已达近200次。

“要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做好新时代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师生宣讲团成员、同时也是全国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师生巡讲团成员,水利水电学院辅导员姜帆在常州校区巡讲时动情地说。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举行校院两级党组织中心组、师生集体学习会、专题座谈会、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国际培训班以及知识竞赛、主题党日、红色研学等各类活动,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学习、专题培训、专题研讨、专题辅导,真正实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在师生中全覆盖。

培根铸魂

深化“大思政课”建设

河海大学持续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教材、入头脑、入课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砥砺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着哪些‘中国价值’?”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宁向学生抛出这样的疑问。这是2022年学校新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上的一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中,为的是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深入研究阐释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今年2月,在参加完集体备课后,思政课青年教师刘沛妤感受颇深,“学校发放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等辅导材料。作为思政课教师,更要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活页讲义等方式及时补充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

为及时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河海学子头脑,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等校领导先后开展“面对面、话心声、答疑问、解困惑”座谈会多次。2023年,在西康路校区和常州校区两个校区的座谈会上,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师生畅谈心得体会,通过善用“大思政课”,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为新学期注入了满满活力。

除了传统思政课课堂,学校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河海“红色基因”相融合,通过依托校史馆、张闻天陈列馆以及严恺·徐芝纶·刘光文陈列馆等资源,开展主题展览、档案实景课堂、“红色放映厅”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让师生更加自觉地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同时,学校党委还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学校“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以及筹备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结合起来,与破解发展难题结合起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播、国际交流等工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行合一

行动指南入脑入心

如何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实践中,河海师生在思索,也在践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办学治校体系、融入高质量发展体系、融入服务国家战略体系行业发展需求,为河海大学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的更高层次需求越来越突出,水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素。

实验室里,青年教师车同川正聚精会神地做着实验。近日,他在水锤波管道泄漏定位研究领域内又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在气候变化生态水文响应方面,水文水资源学院王卫光教授团队也正开展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将更全面地了解当前陆-气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为未来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提供有效参考。

河海大学师生校友参与的多项“国之重器”正在落地建设中,从修建新中国第一个现代水利工程——佛子岭水库,再到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河海人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瞄准重大问题进行有组织科研攻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前不久,学校牵头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区水动力优化再构与自然动能高效利用”项目通过了实施方案论证会。该项目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启动的项目之一,将会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区新老水问题统筹治理提供新的理论、技术和解决方案,支撑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流域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近年来,河海大学主动担当作为、抢抓发展机遇,聚焦“双碳”目标下国家发展新布局,大力推进常州新校区建设,把新能源与储能学院布点在常州,着力为常州能源链条强链、补链、延链,推进科教与产教双融合。近年来,随着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新能源装备产业与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学校由点及面、升维发展,逐步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良好稳定的产学研合作。

在立足常州深耕长三角都市群的同时,学校还突破地域领域限制,从南到北、放眼全国,延江至海、走向世界,构建了陆-地-空全领域覆盖、风-光-水-火-储全链条的能源参与格局,形成了覆盖发、储、送、用全链条的融合转化路径,以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推进,助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站位把牢办学政治方向,超常规培养急需创新人才,聚合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回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河海智慧与力量!”河海大学校长徐辉表示。

新闻链接:https://epaper.cz001.com.cn/czrbpaper/pc/layout/202304/09/node_A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