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韵风华大学生年度人物”实践实训类 | 王中汉

来源:校团委发布时间:2018-06-12

一、个人简介

王中汉,男,汉族,中共党员,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14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团中央“国学达人”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挑战杯”江苏省赛二等奖,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冠军,《最强大脑》百强选手,《开讲啦》青年代表等。在北大中文核心刊物《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年第九期发表论文1篇,发表国家级刊物文章3篇。曾任河海大学学生会副秘书长,现任班级团支书。

  

    

  

一、个人事迹

从讲台到央视,讲述独特的河海故事

 “大家好,我是来自河海大学的王中汉!”

这是王中汉第三次在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的舞台上说出这句标志性的介绍语。此前这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四学生以22岁的年级,成为了江苏卫视王牌栏目、中国最负盛名的知识问答节目《一站到底》的名人堂荣誉嘉宾,并继之前击败了清北毕业的双校精英张泽之后又一次战胜了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少年。

  

    

  

从河海小剧场的梦想公开课导师,到央视《开讲啦》青年代表,再到如今的江苏卫视名人堂嘉宾,王中汉一次次用他的独特经历讲述着他自己的河海青年故事。

  

一站到底!让所有人知道河海

初入河海,王中汉还是一个懵懂的大学新鲜人。在大一下学期的机会他得到了一个机会去江苏卫视知识问答节目《一站到底》现场录制当观众,“我记得当时坐在片场的一个小角落,那是镜头扫都不扫一下的地方”,看完整场节目之后,他觉得“题目一点都不难,我也想去试一下”,但是报名的热情却被周围的朋友冷嘲热讽,因为一直以来《一站到底》舞台都是清北牛剑等知名高校硕博士的天下,从来没有河海人登上过这个舞台。王中汉决定尝试一下,在后来的测试题目时,他用正确率87%的绝对优势进入了录制环节,并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打遍全场,击败了当时连任两期,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人气擂主张泽,那一期的收视率也登上了全时段第一的宝座


    

  

 “最重要的是,让所有人认识了河海大学,见识了河海学子的风采。”节目播出后王中汉获得了《南京晨报》、《现代快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他在节目中讲述的关于自我挑战和勇敢尝试的“小和尚看海”的励志故事感动数万观众,被“河海大学”、“河海青年”、“河海思语TVS”“河海大学学生会”等多家校园媒体报道,累计阅读量达数万。他受邀作为河海大学代表参加江苏人民广播电台FM101.1《男生宿舍》“学霸专场”节目录制讲述青春故事,当日累计听众达300余万人次。  

河海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15级的杨玥璇说:“高三艺考时我就看到过王中汉学长的节目,看到河海有这么厉害的人物就坚定了我来河海的决心!”通过广播电视连接的千万观众,王中汉用他的经历号召着每一个向往着河海的学子!

 

伤病低谷,调整状态啃下满绩点

录制结束之后,冠军头衔对于年级尚低的王中汉却显得沉甸甸的,“参加完节目后,我的心态是很起伏的”,在大二上学期,一场突如其来的伤病袭击了还没有来得及调整心态的他,因为篮球课上的脚腕扭伤,他几乎整整两个月都无法走出寝室,这对于课业负担正重的王中汉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尝试了坐轮椅上课,利用辅导书自学等途径,却还是无法避免的遭遇了六级和期末考试的失利。“我甚至不愿意别人谈及一站到底,仿佛是在说一个毫不相关的人”。

这个时候,辅导员张莉婷老师和系主任韩振燕教授看到了陷入低谷的他,一次次聊天中的“慢慢来”让王中汉重新审视了自己,他振作了信心,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大四前完成的目标和行动计划:从此之后的所有课程都要考到90分以上,并且尽量拿到最高分。于是,王中汉开始了起早贪黑的图书馆生活。“我每天七点多就去图书馆,学到管理员阿姨赶我走才动身,中午就抱着暖水杯在桌子上趴着睡一会”,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三结束时,王中汉获得了全年绩点4.97近乎满绩点的好成绩,8门功课位列专业第一,斩获了国家奖学金,完成了这个看似不能的任务!目前王中汉已经以推免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拿到了人大,南大,南开等5所高校的offer,并最终根据科研兴趣保研到了领域内排名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专业攻读硕士。

  

  

醉心科研,实现核心期刊新突破

王中汉的学术热情不止于课堂知识的学习,他还积极的参与各类社会调查并主动开始了科研论文的写作。在大二下学期时他完成了一篇论文初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江苏省老龄科学研究生论坛,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打败了大部分参加的硕士和博士生,成为了“江苏省第五届研究生老龄论坛”论文一等奖获奖者,这让他深受鼓励。

  

    

  

于是,他决定要将这篇论文发表在更高的平台上。但没想到的是,发表论文之路却频频受挫,在进行论文修改的过程中,王中汉每天都在不停地否定和怀疑自己。“国庆节期间,我一天都没有出门,每天都泡在论文里”。当王中汉提起自己的科研经历时,感触尤为深刻,“其中我无数次想过要放弃,但是所幸的是,我都坚持下来了”,最终他的论文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刊发了,完成了公管院本科生在人力资源领域国内权威期刊论文发表零的突破,科研成果被多家报纸期刊引用。

在科研训练方面,王中汉为了完成自己的大学目标,参加了三次创新训练项目。“我第三次申请创新训练项目的时候已经大三了,其实这个时候做创训已经对评奖评优没有加分了,但是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带着学弟学妹做了下去,算是给自己的大学生活一个交代吧”,最后王中汉所带领的团队获得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的立项。

好事成双,他坚持近一年的“挑战杯”江苏省赛也落下了帷幕,王中汉作为负责人参与的项目获得了江苏省二等奖,这也是河海大学这次在“挑战杯”人文社科领域的最好成绩。

  

   

  

 “十万+”,拿下网易实习offer

 “我的本科导师韩振燕教授经常跟我说,课堂读书和田野调研是一种学习,到企业实习实训也是一种学习”,为了读懂“社会”这本大书,王中汉大二暑假就挑战过一次实习工作,“当时我在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做新媒体和营销策划,刚入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挺厉害的,我之前就做过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平时也喜欢写文章,而且我觉得我知识面够广,把握读者的胃口应该不难”,结果现实总是不尽人意,王中汉负责的推送总是阅读量垫底,从此以后王中汉每天从一睁眼就是想选题,怎么追热点,怎么讲故事,怎么有代入感,什么样的标题抓眼球,“每次我编辑的文章推送出去,我就在不停的点进去退出来刷新再点进去看阅读量,跟中毒了一样,但是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王中汉开始转换思路,不会每天都盯着阅读量指标看,而是想读者是怎样思考问题的,学习同事们是怎样的工作状态,把注意力放到推文的每一个细节上去,把配图、配色、行文尽量做到满意,“就这样过去了将近一个月,有一天早上我去上班,主管告诉我昨天的一篇原创稿已经冲到22万的阅读量了”,最后离开实习单位时,王中汉已经打造出了多篇“10+”文案,撰写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和企鹅号等全平台阅读量达数百万。

王中汉坦言;“遇到这种情况,越是这种‘众里寻他千百度’寻不到,越是应该慢慢来,尽全力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但是你要继续跑,不要停,最后你会发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依靠着过硬的专业实力和“10+”的微信文案能力,王中汉在保研结束后突破层层面试拿到了网易游戏的实习offer,成为了数十位候选人中的佼佼者!

  

    

  

站上央视,讲述独特河海故事

一直以来,水利工作者和科研学者都深处工程幕后,默默的为祖国河海安澜奉献光阴和力量,河海大学也一直是行业内闪光但是在普罗大众眼里非常低调的高校。“我想让更多的同学和大众知道河海,知道水利工作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个初心,王中汉在为了学业放弃了《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参赛机会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在推免面试的间隙接受了《开讲啦》的编导邀约,作为青年代表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及水资源学家王浩面对面交流了水利移民等问题,“秀”出了闪亮的河海风采!

  

    

  

在去年的新生开学季,王中汉在给大一新生《梦想公开课》中的演讲中说道:肯尼迪曾经在他的总统就职演说中说过“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化用这句话送给大家,不要问河海能给你带来怎样的标签和光环,而要问你应该如何用你的努力让河海变得更好。王中汉的脚步和声音还不止于此,在大四的论文写作之余,王中汉利用闲暇时间前往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南京高校和本校“博雅大讲堂”等讲台,给数千人讲述了这位河海学子的励志故事,获得了极大反响。

  

    

  

一次次的击败挫折,一次次的逃离舒适区,不断的在学习、科研和实习多个方面磨炼、突破,从梦想公开课到南京高校的青春故事演讲,从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到央视《开讲啦》,王中汉一直在路上,“激扬文字,中流击水”,他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讲述着独特的河海青年故事,维护着“让世界看见更好的河海”的不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