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旭,男,汉族,中共党员,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3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严恺教育科技奖学金等奖学金20余项;曾获LSCAT杯全国翻译大赛省级三等奖等6项学科竞赛奖项;曾获江苏省三好学生、河海大学优秀学生标兵、河海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20余项;主持并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在省级刊物《校园英语》2016年第5期上发表论文1篇;曾担任南京青奥会、G20峰会南京小组会议、河海大学百年校庆、当代外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10余次大型赛会的语言类志愿者;推荐免试攻读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习世界语言,传先进文化
2013年9月,我满心欢喜地走进了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大家庭里,新生入学教育时,“习世界语言,传先进文化”的学院使命印刻在了我的心中。学好英语的最高目标是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华文化,代表中国在世界发声。
一、走出国门,理想与现实火花碰撞
目标锁定,在经过大一一年的努力学习之后,凭借流利的英语口语,较强的思辨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我顺利通过了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的选拔,赴斯里兰卡进行为期6周的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工作。
大二假期,我踏上了前往的斯里兰卡的旅程,也开启了我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道路。在斯里兰卡这个美丽的岛国,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
我被分配到科伦坡(斯里兰卡首都)的一所大学开始我的中华文化传播之旅。第一节课,当我信心满满地讲解着我精心准备好的PPT上的中华文化时,我看到的是同学们迷茫的双眼。期间,一名瘦弱的男同学站了起来,告诉我说老师您可不可以讲一下中国最基本的情况,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太难了。于是我问道:“你对中国了解多少?”,“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他回答道。我并没有等到其它更多的答案,其他同学似乎也同意了他关于中国唯一的认知。我当时除了震惊,更多的是失落。我感叹为何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播?为何五千年的文明只让人们记住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这个看似不是最重要的特点?让我更为震惊的是当我翻看他们历史书中关于世界历史介绍的部分,中国只占了一本书中的半页纸,除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和毛泽东的军事理念,并无其它。在和同学接下来几天的接触当中,我还得知,他们对中国最深刻的印象来自于中国游客在斯里兰卡旅游景区不文明和不礼貌的行为。
从当初的信心满满到如今现实的残酷,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坚持下去。如何在思想和文化的碰撞中传播中华文化?如何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以及偏见?如何激发同学们学习汉语以及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成为我接下来彻夜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相长,播撒文化交流的火种
我着手从最基本的中国国情讲起,进而讲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了消除当地人对中国人的误解,我从中国国情和个人受教育水平角度解释了部分华人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另外,我进一步讲授了一些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通过神话故事也实实在在地掌握了一些汉语知识。同学们通过我的讲解,对汉语和中华文化越来越感兴趣。看到这样的效果,我内心十分欣慰,因为自己当初的决定和教学中的思考可以为汉语以及中华文化推广甚至是国家形象建设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6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带着些许成就感和危机感回到国内。回国后,我反思我们国家的文化传播以及国家形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开始关注汉语以及中国文化推广事业。这让我萌生了研究生转专业的想法。从英语专业转到对外汉语方向,这个大胆的想法受到了周围人的质疑,但是我的导师和辅导员都极力支持我坚持自己的初心与梦想。
三、目标坚定,多平台交流促进成长
在接下来的2年里,我阅读了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书籍近20余本,曾参加东南大学“跨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了G20峰会南京小组会议外宾接待,当代外国文学国际研讨会外宾接待与翻译等语言志愿服务近10次,为以后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声而学习并操练着。除此之外,我踏实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语言学以及汉英语言对比学。我坚持学习德语2年,德语水平优秀,并开始自学日语、法语、韩语,目的是可以用更多的语言在世界更多的角落讲述中国文化。
2016年暑假,我先后参加了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在夏令营中,我认真学习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原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前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法律参赞孙昂、原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张之骧的讲座并在会后认真交流讨论,他们的讲座让我受益终身,让我明白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尚且不容乐观,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迫在眉睫,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
2016年9月,我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交流以及志愿服务经历,顺利推免到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该专业研究生将被公派前往欧美、澳洲、日韩等地区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汉语及中华文化教学与交流工作。我想,我离最初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道阻且长,无怨无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