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慧来自公共管理学院,大学四年里,她铭记学院“扬人文精神”的训言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投身志愿公益,且歌且行。四年的坚守,于她而言只是伴着花香的一路,背后是挥洒汗水的无悔。
执着志愿 收获经验成长
大学伊始,张子慧便决心通过实践感知人文精神,通过志愿服务奉献爱心。加入校青协的她在盲校开展第二课堂手工乐器制作等活动,她还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在南湖三小对务工子弟子女进行课业辅导与知识拓展,在花神庙社区,她协助进行“花海行动”,与学校社团和学院艺术特长生为社区居民带去形式多样的表演与便民服务。她所参与的志愿项目获得江苏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她也获得了河海大学、南京市盲学等基地的“优秀志愿者”称号。
基础志愿服务使她深切感知到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也更加坚定了她奉献自我的决心。
深度关注 创新活动形式
大二这一年,她担任青年志愿者协会助残部部长,她开拓了多个志愿服务基地,并创新策划开展了助残照片展、面包义卖等活动,联合社区居民、大学生的力量共同帮扶残疾人。她还将“三走”与校园公益结合,在大学校园内策划开展趣味马拉松,吸引近两百位同学参与,联合企业为贫困山区小学生捐助近两万元善款,活动获得江苏省青年志愿者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与转发。
在志愿公益领域深度的关注的同时,她也在用心观察,丰富的经验也为她的公益领域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公益传播 专业视角洞察
作为一名广电专业的学生,张子慧还将公益与传播结合,给予志愿服务更多思考。她锁定公益传播,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调查新媒体视角下公益组织的信息传播机制,尝试从传播学角度解读公益信息,活动中她也与公管院校地共建对象南师大附中的高中生结对共同实践,促进了双方的友好交流。活动结束后,她获得江苏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在志愿公益的路上,专业老师给予了她很大支持。她与本专业导师继续锁定公益传播,在国际会议合作发表论文1篇,并在毕业论文中持续关注公益传播,获得优秀等级评定。在实践中成长,通过专业研究加深认知,这是一条不悔的志愿公益之路。
汇聚青春 投身赛会等公共服务
2013年10月起,张子慧投入到南京青奥会志愿者招募、培训、配岗等前期筹备环节。全校范围的工作结束后,她担任南京2014武术比赛媒体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250个小时。赛会结束后,她获得南京团市委“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随后的两年中,她先后参与了高淳、溧水、江宁三场国际马拉松的志愿服务工作,统筹全校近千名志愿者的岗位、培训等工作。张子慧还积极投身河海大学百年校庆志愿服务,协助学院辅导员即禄口机场站志愿者经理,统筹志愿者的配岗、上岗、保障等工作,累计接待近千名校友嘉宾。2016年,她担任第五届跨国技术转移峰会的语言志愿者,协调三十位河海志愿者的工作,也为多家中德企业商业对接提供交传语言服务。
滴水穿石 弘扬河海水文化
多年的坚持与探索,张子慧带领校青协全体同学成功探索了具有河海特色的节水护水类环保志愿服务项目——“水净生活,美景江苏”护水行动,该项目于2016年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向社会各界带去了河海水之子的护水态度,也彰显了河海大学“上善若水”的独特水文化。该行动借助专业社会环保机构与河海大学优势专业力量,向居民及学生普及水环保,活动开展两年里,覆盖人群近三千人。水滴石穿,张子慧也将持续服务,赋予志愿公益更多人文关照,弘扬河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