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筱菲,女,汉族,共青团员,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英语学生,2017年推荐免试攻读复旦大学硕士学位。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连年获得河海大学学业优秀奖学金。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组建并带领支教团队获得华桥基金会走进西部微小项目二等奖,热心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优秀共青团员等。
回顾在河海的四年,我始终坚持着被录取时心中的梦想,即使前方无数坎坷曲折,也要保持一颗鲜活进取的心勇于攀登。大学以来,我勤奋学习,广泛参加各类社团和社会活动……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因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也因如此,一次次的荣誉与奖励都给予了我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一、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学海无涯苦作舟
每一次坚持都是量变的积累,每一步前进都是质变的飞跃。高考完得知自己被录取后,便暗下决心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初入大学,自己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女孩,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的暗自对比之下,自己的知识水平与他们更是差之千里,心中便有些许自卑感。这种差距在日常学习中就能很明显地体现出来,无论是在口语、阅读还是听力以及文化知识方面,我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都严重不足,虽然每日早出晚归学习,一个多月以后,还是收效甚微。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无数次地问自己怎么样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学习是否有意义……
我找到导师,向她诉说了我内心的不安,在导师的严格要求与指导下,我渐渐上了大学学习的轨道。导师的指导使我如荒漠中的旅人邂逅绿洲那样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我开始制定各类目标,将个人计划表细化到每天的每个时间段,向老师咨询专业问题和学习方法。我树立了大学毕业继续深造的目标,因此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在学习和探究中锤炼坚韧不拔的品质,在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中锻炼良好的处事能力。
大学的经历使我认识到大学学习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刻苦钻研、探索创新还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的求学旅途,我一路跌跌撞撞;无数的柳暗花明,我始终坚定信念。
二、不忘初心,一路公益,筑梦青春爱心暖人间
助学,使我不忘祖国恩;支教,让我更加热心公益。记得从小学开始,"助学金"这个晦涩但强有效力的词开始进入我的求学生涯,从小学的"春蕾计划"到后来的国家助学金。无论我在怎样家庭收入水平的班级,我从未感到别人所谓的"羞耻",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责任,既是国家于其公民的责任,更是受助人我于社会的责任。"受人点滴,当涌泉相报",每一次的感谢信都承载着我对社会、对祖国的承诺。终有一天,我亦能为祖国母亲分担关爱其他贫困同胞的责任。所以自大学入学以来,秉持着对祖国的承诺,我一直参加公益活动。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幸福感。我想,我终将兑现那个庄严的承诺。
2014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完成了一件大学中意义非凡的事。辅导员发布华桥基金会走向西部小额资助项目文件,内含各类团队志愿活动招募。我深知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和落后,于是我决定去支教。
招募队员一波三折,大浪淘沙。在确认大家的决心之后,八个人的筑梦青春支教队组建好了。2014年7月7日,我们一行向贵州出发。每一次经历都刻骨铭心,每一个场面都震撼人心。当地为土家族,每户儿女成群,家境不甚乐观,有父母残疾的,去世的,出逃的;有组合家庭,也有永远寄养在亲戚家的孩子。房屋用竹篾或是参差不齐的木板制成,山腰上的房子摇摇欲坠。凡此种种,无不牵动着我的心绪。和那里的孩子们一样,我也来自一个贫苦家庭,我能体会到父母们为了一群儿女长年在外经受风吹雨打,也能体会过年过节孩子们在村口公路眺望记忆中的父母的身影。
每看到此番情景,我都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我把一箱箱牛奶送到留守的阿婆手中,把一双双新鞋穿在孩子们脚上,将书籍和文具分发。我为他们介绍外面的世界,希望他们有一天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回报社会。这是筑梦青春支教队的团队宗旨——传递爱,分享爱。我的承诺,也在慢慢兑现。
20天的支教时光在欢声笑语和嬉笑怒骂中悄无声息地溜走。最后一天的结营仪式后我将购买的文具书本分发给孩子们。泪水和欢笑交织,不舍与别离矛盾,我们和孩子们相拥而泣。校长郑重地把一张村主任毛笔手写的大红纸表扬信交给我,欢迎我们明年再来。第二年第三年的同一时间,筑梦青春依旧与孩子们不见不散。
三、上善若水,志愿服务,精神与脚步永不停歇
支教,不仅让我兑现了对祖国母亲的承诺,虽然所做贡献甚微,却让我认识到了公益的真正含义,我从此踏上公益之路。我支教后回到南京,恰逢华桥基金会"跟我们一起去旅行"带农民工子弟游南京活动。七月与留守儿童共处,八月与农民工子弟同游,这便是筑梦青春精神的延续。2015年10月,河海母亲100岁了,我荣幸地成为了百年校庆志愿者,为母亲的百年华诞庆生。2016年3月,我为南京溧水国际马拉松赛事服务,凌晨四点一直到下午两点的工作和凛冽的寒风依旧未放缓我公益路上的脚步,酷爱文学的我在2017年也有幸为当代外国语言文学产生与研究范式学术会议服务。
我在大学中的获得的成功、经历的失败和挫折都让我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很感谢大学给我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机会和挑战,让我在成功中再接再厉,在失败后越挫越勇,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高扬的热情,秉持河海"水之子"的奉献精神,将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下去;永远保持鲜活的求知探索的好奇心,不断充实和提升自我,成为母校之骄子,国家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