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来源:发布时间:2011-12-21

二级学科码 070503 学科门类 理学
一级学科 地理学 一级学科授权批准年月  
学科授权码   二级学科授权批准年月  
培养层次 硕士 所属部门 水文院
博士点授权年月 -   硕士点授权年月 2003-4  
博士后站点状况 重点学科状况 - 
学科点简介

一、学科总体概况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属于地理学科。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以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为基础,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城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为特色,在数字水利、数字流域等研究领域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研究方向。本学科重点研究地学认知理论与方法,地理数据获取与信息挖掘、空间数据建模与数据管理,为水利和城市信息化提供空间信息分析与技术支持。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本方向紧密跟踪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发展前沿,研究和探讨地理认知理论、数据获取与更新技术、空间数据库模型和组织、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的基本原理、方法,研究3D GIS、NET GIS、WEB GIS、VR GIS等现代GIS技术及其在水利行业和城市的应用。 2、资源环境遥感与应用 采用多平台、多时相、高光谱遥感技术,研究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生态演变;结合水文、水质和灾情评估模型,监测并分析洪涝淹没范围、面积、洪涝灾情及其时空变化;监测与分析旱情及其时空变化;城市和区域的专题信息提取、模式识别及信息管理。 3、专题地图制图与应用 研究地图电子出版理论、技术与方法;多源数据集成与地图智能综合;遥感信息快速提取和成图技术;以及区域综合地图集的设计与实现 4、数字区域(流域)研究 以数字地球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为基础,以数字流域(区域)为对象,研究流域信息一体化的理论与技术,包括数字流域的空间架构、基础平台与信息共享等,着重研究流域信息获取、整合、信息传输与共享的实现技术,以及数字流域(区域)的应用。 三、学科队伍情况 目前该学科点有较强的学术队伍。现学科主任为张行南教授、张友静教授,学科带头人还有任立良、陆桂华、丁贤荣、何秀凤等教授,主要成员有王船海、安如、许捍卫、朱琰、李浩、周绍光等副教授。学科主要实体是地理信息科学系。该系师资队伍17人,其中教授6人、博导3人,副教授、博士7人。 四、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学院拥有“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师资队伍,因此,为培养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提供了雄厚的支撑力量。2000年以来科研项目148项,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其中,国家“863”、“948”、自然科学基金、纵向科研项目34项。2000年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8项,其中国家级3项。核心刊物论文263篇,其中SCI&EI收录11篇,著作3部。在流域DEM信息提取、水系拓扑结构计算、流域空间数据管理以及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水旱灾害遥感、高分辨率遥感信息提取、数字制图、数字水利等方面形成了国内具有明显特色的研究方向。 五、人才培养 90年代中期即开始招收该学科方向的研究生。从2004年开始招收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5名。 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了研究生培养条件。严格研究生的教学考核制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目前毕业的该方向的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能力,能够较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六、学科发展前景 本专业是以地图、遥感影像和统计资料为信息源,利用地图学、地理学、信息论、系统论等相关理论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等相关手段进行地图学发展和地理信息传输、分析和应用等深层研究的一门学科。Science杂志与美国劳工部将其列为近年需求最大的高新技术人才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工作的深入,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广泛要求更高。 水利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事业方兴未艾,社会急需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科技开发、以及管理工作的人才。本专业的特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将为水利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目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为数尚少,远不能满足各部门及科研院所的需求。 综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解决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地理信息技术和应用研究问题,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信息来源 研究生院 信息负责人 曲永岗
责任编辑 吴爱华 更新时间 200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