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8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组织的由水利部“948”办公室、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院士、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在南京对河海大学和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的“水环境农药污染生物检测技术”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和成果鉴定。
由周怀东教授为组长的九人项目验收小组依据项目合同对技术内容、实施方案、资金使用、技术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全面核查、评价,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引进工作获得了成功,完成质量优良,同意通过验收,并给予综合评价最高等级A级“全面完成计划、引进工作取得突出进展或结果”。
由蔡道基院士等七人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工作汇报和技术总结,查验了有关附件材料,并对该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针对国内水环境农药残留检测的实际需要,立项目标明确,在国内外首次完成了甲胺磷、氟虫腈、乙氧基磷酸酯类杀虫剂的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研制工作,水环境免疫检测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药种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通过技术和相关配套研发设备的引进,大大加速了我国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进程。本项目获得4种农药残留检测试剂盒,可以直接用于相关检测和分析工作,与目前常用的仪器分拆技术比较,具有明显的简便操作、快速的优势。项目制成的药盒可以直接对水样进行测试,可以解决多种污染样品的现场监测难题,提高检测工作水平,节省大量的检测费用和工作量,特别是提高基层的检测工作能力,从而从大范围和多基点上较便捷地获得我国的水污染种类、分布状况及动态规律等资料。
项目形成的技术开发能力可对其他多种主要水污染毒物建立生物技术开发。该技术还可向有关环境单位进行转让或传播,以便更广泛的开展此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或向其他污染监测领域如水产品、部分蔬菜、食品领域污染快速检测进行技术扩散。社会和环境效益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