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日前揭晓,我校有七项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励,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一等奖项目“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高坝与深埋地下洞室群关键技术研究”由刘汉龙教授主持,我校独立完成,该成果针对目前我国超过百万千瓦级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中的高坝与深埋地下洞室群建造问题,开展了上库主坝的筑坝料工程特性、高坝坝基的抗剪强度特性、高坝的应力变形与稳定、高坝的长期变形和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围岩稳定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已为江苏宜兴和无锡马山等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所采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我省乃至国内其它地区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等奖项目“高边坡远程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由何秀凤教授主持,我校独立完成,成果建立了边坡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和边坡形变新模型;提出了并开发了GPS多天线控制器;解决了GPS天线和接收机间微弱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关键问题和海量GPS原码数据采用GPRS远程通讯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单历元数据处理方法,实现了定位解的快速收敛,提高了定位精度。成果自2002年开始,对黄浦江防汛大堤、小湾电站高边坡、天荒坪电站水库、小浪底大坝和东江发电厂库区等大型工程的安全监测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为大型工程的安全监测系统提供了新的方法,并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等奖项目“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建设研究和实践” 由宿迁市水务局、河海大学、江苏省水利学会共同完成,我校王沛芳副教授主持。
三等奖项目“新型光电编码器及蒸发、降水、水位的高精度测量和遥测站设备”由徐立中教授主持,我校与徐州市伟思信息系统工程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共同完成。
三等奖项目“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移民实践与研究”由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管理局和我校共同,我校吴宗法教授主持。
三等奖项目“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深淤土段筑堤关键技术研究” 由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管理局、我校、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我校彭宣茂教授参加。
三等奖项目“淮安市防汛防旱信息支撑平台研究与实践” 由淮安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 河海大学, 南京摩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我校 教授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