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刚刚竣工的国家游泳中心(即“水立方”)迎来了它承办的第一项赛事----“好运北京”中国游泳公开赛。有媒体称,虽然前来参赛的有中国、巴西、德国、匈牙利、瑞典等国家的200多名游泳好手,但设计新颖、构造独特的“水立方”仍然成为了本次公开赛的最大明星。
国家游泳中心因处处与水有关而被称作“水立方”,而它的建设负责人也毕业于我国唯一以水教育、水科研为特色的重点高校----河海大学,他就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奥运中心项目建设管理部常务副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国顺。
曾国顺1984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工专业,先后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建设部厂坝项目部副主任、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2003年,就在曾国顺准备继续深化改革,把经济技术发展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时候,一纸调令来到:由于中国三峡总公司要走向市场,实现多项目管理,主动承担了国家游泳中心的建设管理任务,曾国顺被三峡总公司派往北京担任奥运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具体负责国家游泳中心的建设管理工作。
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奥运公园B区西南角,主体建筑紧邻城市中轴线,并与国家体育场即“鸟巢”相对于中轴线均衡布置。工程占地面积62828平方米,建筑面积79532平方米,建筑物檐口高度31米,标准座位17000个(其中永久座位4000个,临时座位13000个)。工程投资10.2亿元,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唯一由港澳台同胞捐资建设的奥运场馆。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将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项目。奥运会后将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大型水上运动中心,能为公众提供水上娱乐、运动、休闲、健身等服务。
但是任何一个大型工程的建设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光是准备工作就极其繁琐。“水立方”的建设用地原是一片荒地,堆满了垃圾,边界条件处理工作非常繁杂。为了做好协调工作,曾国顺及项目部的工作人员跑遍了北京市水、电、卫生等四、五十个部门,有时一天要参加五、六个会。
2003年12月24日,在历经了近一年的艰苦繁重的施工准备后,国家游泳中心终于迎来开工时刻。9点50分,奠基仪式正式开始。项目部的职工和各界来宾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虽然意识到工程将会很辛苦,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因为和三峡工程一样,奥运这一中华民族的又一梦想对在场的每个人都有着深深的吸引力,能参与一个民族两个伟大梦想的建设,夫复何求?
随着工程的深入,问题也接踵而至。首当其冲的就是国家游泳中心钢结构的独特性。由于"水立方"的设计理念是依据水在泡沫形态下的微观分子结构经过数学理论的推演,被放大为建筑体的有机空间网架结构,从而成为了建筑本身。所以在施工时必须采用一种基于三维空间有效分割气泡理论的新型空间结构,这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刚开始时建设速度极其缓慢,远远达不到工程进度的要求,曾国顺带领建设者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提前完成建筑主体建设任务。
此外在国家游泳中心的墙体设计中,“水立方”建筑围护结构采用了一种新型的ETFE(聚四氟乙烯)充气枕,像这样的充气枕,整个“水立方”共需要3000多个,表面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堪称世界之最。它们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最大一个约9平方米,最小的一个不足1平方米。为了能够确保整个工程进度,所有充气枕在运到场馆前,先在加工厂按照施工方的要求进行裁剪,并一一编号。到达现场后,经过施工方的检验,按照编号安装到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实现从墙壁到天花板的整栋墙体结构连接顺畅自然、严丝合缝。
由于ETFE材料充气枕与传统的建筑材料在物理性能方面完全不同,而国家游泳中心对室内环境又有很严格的要求,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为了避免酷暑天气把“水立方”变成一个汇聚阳光的“温室浴场”,曾国顺带领工作人员进行研究,搞清楚这种特殊围护结构的声、光、热特性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性能改进措施。如今已经安装的ETFE充气枕上点缀着无数被称为“镀点”的白色亮点,这些大小不一的镀点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起到隔热散光的效果。这些“镀点”布成的点阵,就像一把把遮阳伞,把刺眼的光线和多余的热量挡在场馆之外;而在一把把“遮阳伞”之间,所需光线可以自由通过,保证场馆的温度和采光。
2006年8月3日,走在国家游泳中心西侧的北辰东路上,细心的人会发现,在 “水立方”西南角墙体上,一块三角形的区域反射出淡蓝色的光芒,与周围白色的钢架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是“水立方”安装上的第一块ETFE充气枕。曾国顺向我们介绍说:“从外表上看,这种泡沫式的设计好像不如传统结构结实,但实际上它却非常坚固,在吸收地震能量方面也非常理想。工程竣工后,‘水立方’将拥有两项‘世界第一’:一是在世界上规模最大、构造最复杂、综合技术最全面的工程建设中运用 ETFE立面装配系统;另一个是‘水立方’建成后,将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游泳馆。”
曾国顺曾于“水立方”建设期间专程回到母校,给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北京2008奥运会主场馆之一----国家游泳中心工程》的报告。报告贯穿科学知识,充满自豪之情,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国家游泳中心因处处与水有关而被称作“水立方”,而它的建设负责人也毕业于我国唯一以水教育、水科研为特色的重点高校----河海大学,他就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奥运中心项目建设管理部常务副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国顺。
曾国顺1984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工专业,先后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建设部厂坝项目部副主任、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2003年,就在曾国顺准备继续深化改革,把经济技术发展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时候,一纸调令来到:由于中国三峡总公司要走向市场,实现多项目管理,主动承担了国家游泳中心的建设管理任务,曾国顺被三峡总公司派往北京担任奥运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具体负责国家游泳中心的建设管理工作。
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奥运公园B区西南角,主体建筑紧邻城市中轴线,并与国家体育场即“鸟巢”相对于中轴线均衡布置。工程占地面积62828平方米,建筑面积79532平方米,建筑物檐口高度31米,标准座位17000个(其中永久座位4000个,临时座位13000个)。工程投资10.2亿元,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唯一由港澳台同胞捐资建设的奥运场馆。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将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项目。奥运会后将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大型水上运动中心,能为公众提供水上娱乐、运动、休闲、健身等服务。
但是任何一个大型工程的建设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光是准备工作就极其繁琐。“水立方”的建设用地原是一片荒地,堆满了垃圾,边界条件处理工作非常繁杂。为了做好协调工作,曾国顺及项目部的工作人员跑遍了北京市水、电、卫生等四、五十个部门,有时一天要参加五、六个会。
2003年12月24日,在历经了近一年的艰苦繁重的施工准备后,国家游泳中心终于迎来开工时刻。9点50分,奠基仪式正式开始。项目部的职工和各界来宾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虽然意识到工程将会很辛苦,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因为和三峡工程一样,奥运这一中华民族的又一梦想对在场的每个人都有着深深的吸引力,能参与一个民族两个伟大梦想的建设,夫复何求?
随着工程的深入,问题也接踵而至。首当其冲的就是国家游泳中心钢结构的独特性。由于"水立方"的设计理念是依据水在泡沫形态下的微观分子结构经过数学理论的推演,被放大为建筑体的有机空间网架结构,从而成为了建筑本身。所以在施工时必须采用一种基于三维空间有效分割气泡理论的新型空间结构,这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刚开始时建设速度极其缓慢,远远达不到工程进度的要求,曾国顺带领建设者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提前完成建筑主体建设任务。
此外在国家游泳中心的墙体设计中,“水立方”建筑围护结构采用了一种新型的ETFE(聚四氟乙烯)充气枕,像这样的充气枕,整个“水立方”共需要3000多个,表面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堪称世界之最。它们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最大一个约9平方米,最小的一个不足1平方米。为了能够确保整个工程进度,所有充气枕在运到场馆前,先在加工厂按照施工方的要求进行裁剪,并一一编号。到达现场后,经过施工方的检验,按照编号安装到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实现从墙壁到天花板的整栋墙体结构连接顺畅自然、严丝合缝。
由于ETFE材料充气枕与传统的建筑材料在物理性能方面完全不同,而国家游泳中心对室内环境又有很严格的要求,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为了避免酷暑天气把“水立方”变成一个汇聚阳光的“温室浴场”,曾国顺带领工作人员进行研究,搞清楚这种特殊围护结构的声、光、热特性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性能改进措施。如今已经安装的ETFE充气枕上点缀着无数被称为“镀点”的白色亮点,这些大小不一的镀点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起到隔热散光的效果。这些“镀点”布成的点阵,就像一把把遮阳伞,把刺眼的光线和多余的热量挡在场馆之外;而在一把把“遮阳伞”之间,所需光线可以自由通过,保证场馆的温度和采光。
2006年8月3日,走在国家游泳中心西侧的北辰东路上,细心的人会发现,在 “水立方”西南角墙体上,一块三角形的区域反射出淡蓝色的光芒,与周围白色的钢架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是“水立方”安装上的第一块ETFE充气枕。曾国顺向我们介绍说:“从外表上看,这种泡沫式的设计好像不如传统结构结实,但实际上它却非常坚固,在吸收地震能量方面也非常理想。工程竣工后,‘水立方’将拥有两项‘世界第一’:一是在世界上规模最大、构造最复杂、综合技术最全面的工程建设中运用 ETFE立面装配系统;另一个是‘水立方’建成后,将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游泳馆。”
曾国顺曾于“水立方”建设期间专程回到母校,给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北京2008奥运会主场馆之一----国家游泳中心工程》的报告。报告贯穿科学知识,充满自豪之情,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来源: 编辑:管理员 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