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门户
  • 邮箱
  • EN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大学章程
    • 历史名人
    • 历任党政负责人
    • 现任领导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院系部门
    • 院系设置
    • 党政职能部门
    • 群团组织
    • 派出机构
    • 直属单位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学术会议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
      • 省部级
    • 科研成果
    • 学术期刊
    • 管理部门
      • 科技处
      • 社科处
    • 信息公告
  • 教育教学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留学生培养
    • 终身教育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终身教育招生
    • 就业指导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国内合作发展
    • 基金会
    • 校友会
  • 校园生活
    • 校园文化
    • 校园景观
    • 校园服务
    • 图书档案

部门网站群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行政机关
  • 专题网站
    • 新闻网

新闻网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2022 04.01
    我校三名教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名单,我校水利水电学院谭乔凤、能源与电气学院陈胜副、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淳等3名青年教师成功入选,再次取得新突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由中国科协于2015年正式启动的国家级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旨在支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打好职业基础,成长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我校高度重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近年来,多措并举推动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提升,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成才平台,探索建立青年托举人才推荐、扶持机制,扩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后备队伍,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截至目前,我校已有11名青年教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郭枫)
  • 2022 03.31
    我校5门“信仰公开课”获评省级示范课
    日前,共青团江苏省委公布2021年“信仰公开课”省级示范课评选结果,我校获评2门“信仰公开课”省级精品示范课、3门“信仰公开课”省级示范课,获评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水利水电学院推报的《思党史,百年治水路中的传承与使命》,讲述党领导下水利事业的辉煌成就、党领导下治水的基本经验和党领导下新时代水利人的使命担当,号召青年学子传承治水精神,练就过硬本领,在治水强国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获评省级精品示范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推报的《峥嵘岁月铸忠魂,同心共筑大别山》,深入解读“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引领青年学子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源泉,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获评省级精品示范课。此外,由水文水资源学院推报的《致敬行业楷模,擦亮建功底色》、商学院推报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和公共管理学院推报的《礼赞建党百年,理想照耀青春》获评省级示范课。“信仰公开课”是坚持不懈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青年、指导团学工作实践、推进思想引领工作的工作项目。共青团江苏省委此次共评定2021年“信仰公开课”省级精品示范课40门、省级示范课62门。(团
  • 2022 03.31
    【百年百“禹”】武同举 ——利济施仁泽
    1906年,海州遭遇洪灾。武同举“目击惨状,以为水祸之烈,胡已至此”。他紧急搜集了各种地图,做好了制作一份完整的州域水道图以供研究的准备。“水祸之烈”,坚定了他从事水利工作、造福桑梓的信念。武同举武同举(1871—1944),字霞峰,别号两轩、一尘,海州灌云县南城镇(今江苏连云港)人。他是我国晚清至中华民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学专家,也是我国最早研究沂、沭、泗流域水利问题的专家。武同举祖籍湖南省桃源县,后其先祖迁至海州南城担任镇守南城的武将。他少年时期家境贫寒,为了谋生,发愤学习,进取功名。武同举曾任海州直隶州通判,分管粮食运输及农田水利事务。1904年,任海州劝学所主任兼学务总董,开展了海州平面图测角工作,并将测量成果付诸石印。1914年,他参与了海州港口勘察,写成《测勘海州港口向导记》,为陇海铁路的选线和港址定位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武同举曾是我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理学会的会员,曾担任《江苏水利协会杂志》主编,他著述颇丰,发表了很多文章,如《淮水图表说明》《导淮入江入海刍议》《江北运河为水道系统论》等。《江苏水利全书》书影1923年,武同举任江苏省水利署主任,主管全省水利工作。
  • 2022 03.30
    河海大学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2项
    3月26日—28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举行。河海大学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这是我校首次在单届赛事中获得2项一等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再次进入“挑战杯”联合发起高校序列。比赛期间,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到比赛现场看望慰问我校参赛团队,为同学们加油鼓劲。其中,由能源与电气学院推报,刘宝稳、张炜等老师指导,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马钲洲、2017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闫晓彤、201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谌贻然等同学共同完成的科技发明制作《智能变电站组合电器(GIS)状态感知与故障预警系统》参加机械与控制组角逐,获全国一等奖。由公共管理学院推报,孙中艮、施国庆等老师指导,2019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杨冰青、2019级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得存等同学共同完成的社会调查报告《同心抗疫、共克时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公众社会心态与防控行为调查研究》参加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组角逐,获全国一等奖。此外,由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推报,张蔚、王玲等老师指导,2018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吕辉、赵润泽、2019级
  • 2022 03.30
    【中国河湖的红色记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水利枢纽纪事
    千秋长江水利与千年长江水患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大长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自西向东,途经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一路跌宕而下浩浩荡荡涌入东海。长江干流总长6300公里,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1],和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尤其在广袤的中下游地区,水热条件好,土地肥沃,资源再生能力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也是蚕桑、茶叶、油料、经济林木、亚热带水果、淡水鱼类的主要产区。长江“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2]。长江上游到下游分别有着“天府之国”“鱼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美誉。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长江流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流域地理、地质环境复杂,自然资源丰富而多样化。这里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有我国第二大林区,有很多珍稀动植物物种和丰富的矿藏资源,还有着雄
  • 2022 03.29
    2021年度刘光文基金奖励项目评审会在河海大学举行
    3月27日,2021年度刘光文水文科技教育基金奖励项目评审会在我校举行。评审会专家组由来自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水文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水利科研生产单位和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相关高校的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任组长。河海大学校长徐辉主持此次评审会。经过各高校、科研院所推荐、专家评议和投票表决,共评选出科技成就奖1名,青年科技奖4名,工程技术奖2名,本科优秀学生奖一等奖3名、二等奖20名,研究生优秀学生奖一等奖3名、二等奖9名;评审会还就完善刘光文基金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进行了讨论。评审结果将在中国水利学会和河海大学等网站公示。刘光文水文科技教育基金由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水文局和河海大学于2010年共同设立,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评审,在国内水文乃至水利行业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该基金分设“刘光文科技奖”“刘光文奖学金“,其中“刘光文科技奖”包括“刘光文科技成就奖” “刘光文青年科技奖” “刘光文工程技术奖”,面向我国水文行业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刘光文奖学金”面向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和部分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研究生,
  • 2022 03.25
    我校召开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3月25日,河海大学举行党委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重点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水利行业关于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精神等内容。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学习并讲话。会上,唐洪武就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出,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突出“学”,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宣传,突出“悟”。坚守好“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突出“行”履行好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他指出,学习贯彻《意见》,党史学习教育必须要坚持常态化长效化: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意义;二要完善体制机制,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保驾护航;三要加强成果转化,确保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学校工作深入融合,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唐洪武就学习贯彻水利行业关于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
  • 2022 03.25
    我校获评2021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通报202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情况,我校再次获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2021年,全球疫情不断蔓延、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任务繁重艰巨。我校以“更加细致、更加扎实、更加向前、更加主动”作为就业工作遵循,全面深化开展就业“六大工程”,不断健全就业创业促进机制,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以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为引领,因时而新促保障,因事而化建标准,着重抓好就业工作基本盘。以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三元合力提内驱,做好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服务,以招聘市场、校企合作和跟踪调查三线同进拓外源,做好校园就业市场系统建设,着重做好内外提升双螺旋。以循环动态调研促质量,以家国使命情怀领成效,着重绣好质量成效锦重面,努力实现“学生满意、单位满意、家庭满意、社会满意”,圆满完成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2022年,我校将重点实施“三三三”促就业行动,明确方向性问题,实施就业报国导向三大行动;抓住关键性事项,实施就业发展促进三大行动;采取有效性手段,实施就业服务伴随三大行动,全员全力促进我校2022届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
  • 2022 03.25
    我校举办“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高端系列专家学术报告会
    3月22日-23日,在中国水利学会的指导下,河海大学携手江苏省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在水利云讲堂联合举办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高端系列专家报告会。我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教授和河海大学周志芳教授分别做题为《地下水的故事》《人类活动与地下水》的科普报告。两位专家解读地下水奥秘,从地下水与文化、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质与安全供水、研究地下水、工程活动与地下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报告集科普性、学术性和思政性于一体,为观众分享了一场地下水知识盛宴。报告会通过云讲堂直播形式,吸引了广大专业人员和师生参与,并在线上开展了热烈的互动。直播总观看次数达7300次,总观看人数超5000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两翼。“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围绕着“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学校还将组织其他系列科普活动和高端报告,在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水利科普知识的同时,延伸学校学术影响的广度与深度。(郭枫)
  • 2022 03.25
    我校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通过考核验收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考核验收结果,我校陈广华教授主持的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水利法治研究中心、黄德春教授主持的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澜湄合作创新与风险管控团队参评,考核验收结果均为“优秀”。水利法治研究中心是由河海大学与江苏省水利厅联合组建的开放性研究机构,以“需求导向、资源融合、协同创新、服务共享”为原则,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中心围绕河长制法律问题研究、中国特色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等方向开展研究,有效推动了国内水利政策法制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推动了中国特色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为政府决策与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水利法治建设输送了众多优质专业人才。“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澜湄合作创新与风险管控团队,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围绕澜湄合作问题,围绕澜湄产能合作与“海外中国江苏”模式、澜湄水资源合作与水资源管理、澜湄合作风险评估与管控机制三个重点研究方向,聚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澜湄国家间深化全面合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政府与企业参与
  • 2022 03.25
    【中国河湖的红色记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葛洲坝水利枢纽纪事
    万里长江波澜壮阔,自唐古拉山奔涌而来,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五省市,又在渝鄂交界处穿越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座大峡谷,其中最长、最险峻的西陵峡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道:“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1]长江葛洲坝段(孟凯 摄)长江一出南津关,摆脱了高山峡谷的束缚,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00米扩展到2200米,由于泥沙沉积,在南津关下游3公里处的江面上,形成了葛洲坝和西坝两个小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其中,大江为主河槽,二江和三江会在枯水季节断流[2]。两岸山势坦荡,狭长谷深,不但水利资源丰富,也是天然的优良坝址,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就坐落在这里。一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水频发,平均十年就有一次大洪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治理长江水患、开发长江水利资源极为重视,他们曾多次亲临长江和三峡坝址视察。1956年,毛泽东巡视
  • 2022 03.24
    我校余钟波教授出席中国水利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水资源边会
    3月22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利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水资源边会在塞内加尔达喀尔第九届世界水论坛水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馆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科学局局长阿布·阿玛尼主持了开幕式,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莎米拉·奈尔—贝杜埃勒出席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主席、河海大学教授、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余钟波线上参加了会议。李国英指出,中国水利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高端论坛、科技计划推广、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近年来通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固定交流机制,与多个非洲国家持续深化双边水利合作关系,在水资源综合管理、流域综合规划、小水电绿色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勘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李部长倡议,以中国、教科文组织、非洲三方水合作为契机,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加强水资源合作,提升非洲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为非洲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做出积极贡献。余钟波教授重点介绍了水利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框架设想及支持非洲水资源能力建设与合作的近期行动方案。在第九阶段政府间水文计划(2022-2029
  • 2022 03.24
    我校蒋林华教授团队在先进建设工程材料耐久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河海大学蒋林华教授团队在水泥混凝土领域排名第一的国际顶级期刊《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上发表题为“Effect of polyacrylamide on the carbonation behavior of cement paste”的文章。论文系统研究了增稠剂聚丙烯酰胺对水泥基材料碳化行为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理。聚丙烯酰胺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石油、水处理等行业。在水泥混凝土材料领域,聚丙烯酰胺常被用作增稠剂,提高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聚丙烯酰胺也可以与交联剂、引发剂等组分相互作用,合成高吸水性聚合物,作为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内养护剂,有效促进水泥水化,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力学和耐久性能。该文通过测试不同聚丙烯酰胺掺量水泥基材料的碳化深度和pH值,探明了聚丙烯酰胺作为增稠剂对水泥基材料碳化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EIS、XRD、TGA、SEM和MIP分析了水化产物形貌和微观结构的演变。研究发现:聚丙烯酰胺显著降低了氢氧化钙的含量,其形貌特征多呈现尺寸较小的边缘腐蚀形貌,从而加速了水泥基材料的碳化。此外,聚丙烯酰胺使得
  • 2022 03.23
    【教育部一线采风】河海大学“五个坚持”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河海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牢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引、育、用、服”四力协同、“一流人才”八方汇聚的工作体系,推动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党管人才,把好前进“方向盘”。坚持党管人才,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事工作领导小组、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人才聘用委员会、人才特聘委员会等,落实“支部—院系—职能部门—学校党委”四级联动引才机制。建立“引进人才二级党委谈话”制度,夯实二级单位在人才工作中的责任,做好人才引进的政治把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深入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出台《专任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意见》,大力选拔党务上有能力、业务上有建树、师生中有影响的教学科研骨干等担任党支部书记,推动基层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坚持以德立才,树好师德“风向标”。修订完善《师德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83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85/774 跳转到 
  • 人才招聘
  • 招标采购
  • 校园服务
  • 校友会
  • 思源网
  • 校长信箱
  • 教育发展基金会
  • 信息公开

西康路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邮编:210024

江宁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佛城西路8号

邮编:211100

常州校区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海大道1915号

邮编:213200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185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