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教师团队助力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和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来源:河海大学发布时间:2025-09-11

9月10日,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正式公布,中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其中,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灌溉工程与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的申报工作,全程由我校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陈菁教授团队提供技术支撑,为两项千年水利遗产成功“出圈”、跻身世界名录筑牢了坚实基础。

陈菁教授团队现有代小平、陈丹、李金刚等10位教授、副教授。团队依托农业水利、水利史、水文化、水生态、水环境等多学科背景,综合试验、遥感、田野调查、文献考证等方法,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提供了专业系统的技术支撑工作,团队成果在几轮评审中均得到专家的高度肯定。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坐落于中国南部哀牢山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哈尼梯田以“水”为核心,构建起“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的“四素同构”三生立体格局。在云南元阳,团队开展了梯田水土特性、木刻分水原理、红米水稻需水规律和区域水文循环等试验研究,为探明梯田灌排工程体系可持续运行机制和工程价值内涵提供了科学依据。团队老师和研究生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上山高、入密林,忍受蚂蝗蚊虫的侵袭,踏勘现场,访谈村民,为绘制工程遗产分布图提供了一手资料。通过“父子连名”等方法,厘清了梯田及其灌排沟渠的历代沿革,为工程建设历史和演变提供了可靠证据。

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扎根秦淮河流域上游,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创造了“圩区筑湖,丘陵区建坝”综合治理理念,设计了“双重蓄水,双向进水”的独特工程结构,实现了灌溉、防洪、航运的多重功能统一。在江苏句容,团队和地方政府密切配合,深入田野,追根溯源,寻访到了十余处明清碑刻和工程遗址,极大地丰富了赤山湖的灌溉遗存。基于GIS技术和遥感影像解译,团队成功还原了赤山湖在主要朝代的湖区边界和灌排体系;通过对碑刻、志书、湖条的系统解读,阐明了灌溉工程“上蓄,中滞,下泄”的独特规划理念,为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陈菁教授团队助力两项遗产入选,既是对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灌溉工程的深度挖掘,也是对中华传统水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学校服务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战略、推动水利智慧薪火相传的责任担当。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对灌溉工程遗产的研究与保护,让更多灌溉工程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与河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