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作为建校110周年重要活动之一,“百十河海·创新引领“——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常州校区举行。常州市委书记王剑锋,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常州市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完利梅,江苏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处长韩叶祥,金坛区委书记陆秋明,金坛区人民政府区长胥亚伟出席会议。研讨会邀请了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张安胜,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开富,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林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朱文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徐正扬出席会议。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校长郑金海、副校长邓成以及来自其他兄弟高校、合作企业、投资机构领导,校友企业家代表参加会议。

王剑锋表示,河海大学与常州渊源深厚、情谊绵长,近40年来,学校创新资源与城市产业需求之间双向奔赴、彼此成就,形成了丰硕合作成果。此次校地共建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是深化校地融合发展的战略之举,将加速创新资源集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书写“大学依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的新答卷。常州将一如既往支持河海大学在常发展,全域深化校地融合、促进“双高协同”。期盼与河海大学深化合作交流,期待更多专家学者、高端人才和创业团队选择常州、深耕常州,在常州实现创新创业梦想。

杨树兵表示,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的建立与发展,搭建了一座从“创新链”直达“产业链”的坚实桥梁,是高校与地方同频共振、携手共赢的生动实践。省教育厅将全力支持河海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支持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的探索与实践,希望科技园勇当“先行者”、打造“强引擎”、构筑“生态圈”,在深化产学研融合上树立新标杆,服务区域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探索新路径,为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桂山在主持开幕式时表示,常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基础扎实、资本市场活跃,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启用以来,紧扣常州新能源、智能装备、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需求,已与近百家常州企业开展科研合作200余项。此次科技园校地共建协议签约及科创企业入驻,标志着学校将加快构建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支撑、产学研协同于一体的核心创新载体,全力打造校地融合典范,为常州“102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郑金海在主持研讨会时表示,国家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为河海大学深化校地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建设既是学校推进一流科技产业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地携手面向未来的崭新起点,将进一步实现学校与常州的深度融合、协同共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注入更强动能。希望本次研讨会为共同探索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路径与成果转化核心机制,提供宝贵的启示与深刻的借鉴。

邓成作《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建设规划》专题汇报,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学校地方发展,明确科技园“一园三区”的总体布局及“一核统领、双基支撑、三步路径、四向导航、五体承托、六措驱动”创新实践路径。

会上,河海大学和金坛区共同签署《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河海大学共建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协议》。科技园立足常州“中国新能源之都”与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高地定位,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为“桥头堡”,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制造等领域,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生态闭环。

河海大学—华能江苏新能源中心、河海大学—长江电力高坝深隧检测与修复中心、河海大学战略性新兴材料创新中心、河海大学低空技术创新中心4个创新平台同步揭牌。
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科兴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咸亨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海电能技术研发(常州)有限公司、固而诺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常州鲲图科技有限公司、常州中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8家企业集中签约入驻科技园。
在主旨报告和战略研讨环节,来自江苏省教育厅、澳门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多位专家围绕产教融合、成果转化、服务区域路径等方面分享了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营的经验,为科技园的高质量建设照亮前路、凝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