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科码 | 080802 | 学科门类 | 工学 |
一级学科 | 电气工程 | 一级学科授权批准年月 | |
学科授权码 | 二级学科授权批准年月 | ||
培养层次 | 硕士 博士 | 所属部门 | 能电院 |
博士点授权年月 | 2003-4 | 硕士点授权年月 | 1993-4 |
博士后站点状况 | 无 | 重点学科状况 | 校重点 |
学科点简介 | 一、学科总体概况 河海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始建于1987年,分别于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高校同类学科中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实验设备齐全的学科之一。该学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贯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传统学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特色,目前已是河海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 2、地区电力系统自动化 3、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信息处理 4、电力市场 5、电力经济技术与运行管理 6、电能质量监控与节能新技术 三、学科队伍情况 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学科发展、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本学科目前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声望的教授,现有教职工25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5名。为了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该学科在教师队伍中建立了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四、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本学科拥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该实验室已建成了一套完整的“两机―无穷大”模拟电力系统,可以模拟电力系统的各种工况和各类短路故障及其暂态过程,具有计算机自动量测和控制、波形记录、信号分析处理等功能。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力系统非线性辨识”获得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出版专著一部。另外,由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和出国留学归国人员专项基金资助的“电力系统健康诊断实验室”已列为校重点建设项目,拥有多台具有先进水平的高性能监测和分析设备。多年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科研工作硕果累累,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科科研发展迅速,科研项目数、项目经费数逐年大幅增加,其中,获得国家专利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学科在电力系统非线性辩识、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电力系统概率稳定理论及应用、电力系统动态等值在线测辩理论及其应用、基于GPS的发电机功角测量系统及其全网安全稳定监视和控制系统、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地区电网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电力系统线损的理论计算及分析等开发应用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五、人才培养 目前在读本科生600余名,硕士研究生120余名。历年来,已培养本科毕业生250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本学科培养的学生深受各界欢迎,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全国各地区电业部门与研究部门的领导与技术骨干。 六、学科发展前景 近年来,学科学术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被SCI、EI收录30余篇,并已出版专著4部。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学术报告和讲座20余场,与国外十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科技协作关系,相互交流,并与其中一些国家的兄弟院校有长期的交换学者协议,联合培养研究生等。目前该学科在国内已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已造就了一支知识层次高、团结合作、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 ||
信息来源 | 研究生院 | 信息负责人 | 曲永岗 |
责任编辑 | 吴爱华 | 更新时间 | 2007-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