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科码 | 080103 | 学科门类 | 工学 |
一级学科 | 力学 | 一级学科授权批准年月 | |
学科授权码 | 二级学科授权批准年月 | ||
培养层次 | 硕士 | 所属部门 | 环境院 |
博士点授权年月 | - | 硕士点授权年月 | 2000-4 |
博士后站点状况 | 有 | 重点学科状况 | - |
学科点简介 | 一、学科简介 流体力学学科属力学一级学科,该学科既是基础学科又是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流体力学学科是以自然界存在着的大量复杂流动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流体的运动变化规律和理论,解决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本学科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将流体力学和现代测试技术学科合理交叉,主要研究方向有:湍流猝发机理、湍流控制、环境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具体解决水利工程实际中提出的一系列复杂流动问题。 二、研究方向 (1)湍流机理研究 主要研究湍流大尺度相干结构的产生机理和演化规律,研究紊流力学及其应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湍流流场细节,寻求以湍流主动控制为目标的流动控制模型,开拓湍流控制新途径和新方法;研究河口、湖泊、水库等复杂流动的边界改变对相干结构发展的影响,建立较合理的工程应用湍流模型。 (2)计算流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是一门用数值计算方法直接求解流动控制方程以揭示各种流动现象规律的学科。经典方法无法求解的许多流动问题的物理本质可通过高精度的数值模拟得到真实反映;该方法已被广泛用于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并用于河流泥沙、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动计算,以及污染物输运等工程水力学的数值模拟。 (3)环境流体力学 研究河口与海岸环境下的复杂流动,波流组合、盐淡水混合、溶解物资输运、泥沙冲淤过程研究,大型污水排放工程的水动力学模拟,自然化河道治理方法对流动结构和泥沙输运的影响,多孔介质法中的流动与污染物的扩散。 (4)实验流体力学 本研究方向是流体力学和现代测试技术两门学科的交叉,研究现代测试方法、测试技术和新型传感器。利用传统的实验流体力学的研究设备,以及PIV, LIF, ADV等目前国际流行的现代测试技术,用于流体力学中流动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与分析和计算相结合,促进流体力学一系列新理论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拓展应用于工程流体实际中,对复杂水流模拟测试研究作出一些有益的研究工作。 三、学科队伍建设 本学科现有正、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达90%以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一人。教师队伍的年龄、学位、职称结构合理。 四、科研项目、成果情况 近五年来,承当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三十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水利部“948”科技推广项目、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计划项目多项;获得国家级、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七项;出版教材和专著八部,获国家专利五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本学科导师科研经费充裕,科研项目层次高,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并被广泛用于生产实践。 五、人才培养 2002年获得流体力学硕士授予权,同年开始招收硕士,共招收计算流体力学、环境流体力学、紊流力学及其应用、流体现代测试技术等方向研究生30名左右。 六、学科发展前景 流体力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广泛地应用于水利、航空、化工、海洋、环境、机械等学科,人类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同样对流体力学提出了大量的、艰巨的问题,随着计算流体力学的高速发展、现代测试和实验手段的不断完善,本学科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本学科已经形成良好的研究基础,具有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特色。学科组将不断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力争获得更多的国防、航空、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研项目,使人才培养,科研设备建设,科研项目和成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进一步加强同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使本学科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重点学科。 | ||
信息来源 | 研究生院 | 信息负责人 | 曲永岗 |
责任编辑 | 吴爱华 | 更新时间 | 2007-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