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组团参加中德日三边学术会议

发布时间:2001-10-15浏览次数:49

汉诺威大学与我校有着长达20多年的合作关系。从1979年起,严恺院长代表华东水利学院与汉诺威大学签定了学术交流的合作协议,随后中德共举行了三次双边学术讨论会。1998年10月姜弘道校长率团访问欧洲时拜访了汉诺威大学,续签了合作协议并讨论于2001年在德国召开学术会议的有关事宜。中德日三方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三边学术会议于9月30日至10月5日在德国汉诺威大学如期举行。张长宽副校长率水环院和交通院10位教授赴德国加了学术会议。日本3个大学6位教授参加了会议。德国的汉诺威大学、2个与水和环境有关的公司以及卢尔河流域管理委员会的30多位教授和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国际河流流域的管理―在可持续发展中创新、多学科与先进的研究方法。会议安排8个分会,6个学术专题:水资源、洪水、GIS应用、水动力学(潮流场模拟、泥沙、泥沙输送和河床演变模拟)以及水质控制、污水处理与实践。河海大学张长宽副校长和水环院汪德��教授分别担任了第一个分会与第六个分会的主席。张长宽教授的报告“中国的水资源和南水北调工程”,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发言之后,几位学者就其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董增川教授作了题为“黄河的水资源问题”报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保护是与会外国学者关心的,汪德��教授发言“中国大江大河的水资源保护”回答了这些问题。水环院两位教授就洪水预报和设计洪水的问题进行了发言,交通院五位教授就水动力学模型、泥沙输送模型以及波浪统计特征的分布模型等方面进行了发言。德国方面代表性的报告是:水质与污染管理研究所Rosenwinkel教授的“德国的污水系统和处理技术”,水资源所Lecher教授的“特殊建筑物的防洪保护”和Verworn博士的“应用雷达测雨进行雨量和径流预报”,流体动力学与计算机在土木工程应用研究所Zielke的“河流与海洋地貌模型”与Markosfky教授的“河口与海岸粘性悬移质泥沙模型”。 水力学、河道与海岸研究所Matheja 博士的“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0月4日上午代表们参观了汉诺威大学的四个研究所,下午就进一步加强我校与汉诺威大学合作的若干实质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就下一次会议的时间、地点以及合作的范围、内容等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水环院李致家、汪德灌供稿)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