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门户
  • 邮箱
  • EN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大学章程
    • 历史名人
    • 历任党政负责人
    • 现任领导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院系部门
    • 院系设置
    • 党政职能部门
    • 群团组织
    • 派出机构
    • 直属单位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学术会议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
      • 省部级
    • 科研成果
    • 学术期刊
    • 管理部门
      • 科技处
      • 社科处
    • 信息公告
  • 教育教学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留学生培养
    • 终身教育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终身教育招生
    • 就业指导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国内合作发展
    • 基金会
    • 校友会
  • 校园生活
    • 校园文化
    • 校园景观
    • 校园服务
    • 图书档案

部门网站群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行政机关
  • 专题网站
    • 新闻网

新闻网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2021 12.17
    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李侃桢一行来河海大学调研指导
    12月16日,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李侃桢、副主任王显东一行来河海大学调研指导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党委书记、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洪武等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校长徐辉主持。张建云对省发展改革委在长江院发展建设方面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长江院成立两年多来,围绕流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高端智库建设、科研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长江大保护和江苏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他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老水问题”交织,围绕沿江化工为江、水环境污染、太湖治理等方面的科学问题,长江院将继续发挥好学科和人才优势,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唐洪武对李侃桢主任、王显东副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长江院自成立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他表示,在省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长江院面向国家、江苏省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江苏长江流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了科技攻关和智库建设。他希望,双方继续深化合作,加强长江大保护关键技术的研发,聚焦美丽幸福河湖、
  • 2021 12.17
    【中国河湖的红色记忆】芦苇丛中燃火种,沙家浜里葬敌顽——沙家浜纪事
    “回忆过去,将会使我们珍惜革命胜利的今天,珍惜我们的事业;将使我们把过去的斗争历史,同今天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紧紧地联系起来;将使我们气势磅礴、勇敢地迎接更艰苦的、但是美好的未来。”[1]曾任新四军18旅旅长、解放军第20军军长的刘飞将军,1957年撰写了长篇回忆录《火种》。1968年,现代京剧《沙家浜》被拍成电影在全国播放,沙家浜从此家喻户晓,名扬天下。京剧《沙家浜》剧照(作者:高建国,来源:中国军网、国防部网)星河若出 书香遍地沙家浜的战斗故事发生在阳澄湖和昆承湖之间的水草芦荡及其东北的淼泉、梅李等地。从地理上看,这里位于相城、常熟和昆山之间。沙家浜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冲积平原,总体地势北部略高,其中镇域东片(原唐市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镇域西片(原沙家浜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境最高海拔4.85米,最低海拔2.5米,平均海拔3.6米(吴淞标高),大部分农田的高程在太湖平均水位以下,每逢暴雨即患涝灾。沙家浜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势低洼,河浜纵横,湖荡密布,芦苇丛生,水面面积占总面积的20.7%。沙家浜气候温和湿润,经济以渔业、农业为本。民国年间民间养鱼已盛,以草鱼、鲤鱼、鲢鱼
  • 2021 12.16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吴文庆一行来河海大学调研
    12月15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吴文庆、副局长朱威一行来河海大学调研。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参加座谈会。唐洪武对吴文庆局长、朱威副局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河海大学与太湖局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2017年,双方共同发起成立太湖研究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实践。希望双方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服务行业发展,围绕培养流域水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研究探索太湖流域相关科技问题等目标,深化全方位交流合作,为水利行业及太湖流域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徐辉就学校围绕国家战略,服务行业发展,发挥特色优势等方面介绍了学校近期情况。他强调,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支撑及广大校友的支持,学校将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充分发挥办学优势,为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吴文庆对河海大学在太湖流域事业发展方面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河海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发展方向,坚持围绕行业办学,为太湖流域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他希望河海大学继续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太湖流域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河海大学相关
  • 2021 12.15
    河海大学举行钢结构专业办学30周年纪念活动
    12月11日,河海大学举行钢结构专业办学30周年纪念会活动。副校长陆国宾,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教授级高工、中国水利学会水工金属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吕传亮,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吴小宁,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罗文强,河海大学钢结构专业创始人金雅鹤教授、何自强教授,各届校友代表、机电工程学院师生代表共计70余人出席纪念活动。陆国宾表示,钢结构专业的创办顺应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要求,30年来钢结构专业方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内涵建设,一大批校友成为行业翘楚。陆校长强调,要把本次纪念活动作为钢结构专业再谋发展的新机遇、再铸辉煌的新起点,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需求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吕传亮在致辞中对钢结构专业办学30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河海大学钢结构专业在30年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举行了校企共建签约仪式。陆国宾为签约企业授牌,现场还与三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会上,还回顾了钢结构专业办学30发展历程;金雅鹤教授、何自强教授结合创办钢结构专业的初心,谈了自己对该专业发展的展望。活动
  • 2021 12.14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领域取得成效
    水资源是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作为我国水资源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一直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以科研力量助力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紧密围绕工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等,在技术研发、智库建设、标准制修订、技术交流与成果推广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长江大保护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项目针对高新区工业污水的零排放及资源化等问题开展研究,以园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五级处理-五级回用”区域污水近零排放技术及装备开发为基础,以相关的政策体系为保障,最终形成基于过程协调-智慧决策的高新区污水零排放整体方案。研发成果将在江苏省盐城市高新区示范工程中应用,目前项目已通过中期验收。在发挥智库作用方面,中心为工信部“十四五”工业节水规划思路提供技术支撑,部分成果被工信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采纳。针对我国工业用水效率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并存在区域间、行业间不
  • 2021 12.14
    我校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研究生招生“优秀招生单位”和“优秀报考点”
    近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召开会议,对2021年研究生招生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并全面部署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会上,我校在疫情防控和考务管理各项考核中以优异成绩被评为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招生“优秀招生单位”和“优秀报考点”,在优秀招生单位的考核中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名。在2022年的各项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我校将继续认真贯彻教育部、江苏省研究生招生相关要求,按照“一统筹、六确保”的工作目标,压实责任,科学防控,加强管理,规范程序,争取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健康研考、平安研考”!(陈新颖)
  • 2021 12.14
    我校举行河海大学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座谈会
    12月10日,我校举行河海大学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座谈会,教育部国际司方军副司长作视频讲话。校长徐辉作总结报告,副校长徐卫亚出席并主持座谈会。方军指出,教育对外开放始终是国家对外开放最重要最关键的组成部分,高校要扩大合作的机会和平台,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教育开放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有效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河海大学是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领军者和开拓者,拥有高质量的国际合作,有效地支撑、助力学校的总体发展。他希望我校继续加快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开放新机制新平台。徐辉表示,在新时代,学校要把握教育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乘势而上、主动求变,积极在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上想实招用实劲,把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交流作为加快世界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的内生动力进行谋划和部署,构筑“两大保障+四大核心+六大路径”战略格局,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汇聚一流师资团队、建设一流科研平台、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力争形成开放、互联、互通的国际合作交流新局面。水文院、港航院、土木院、商学院、外语院、河海里尔学院、国际处、国教院先后做了经验交流及工作汇报,相关学院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 2021 12.14
    我校学者团队在水下数据感知与收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展海洋经济,可以弥补陆地资源的不足,是解决当今世界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认知海洋,进行有效的环境数据收集,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提。通过在水下部署多种类型的传感器设备,构建水声传感网对水域进行环境感知与数据收集,能够有效提高环境感知能力,节省人力物力。然而,水声传感网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如网络拓扑动态性导致的系统设备间协同难度大,网络载体驱动性不足情况下路径循迹精度低,以及水下开放环境导致的数据可靠性差等问题。近期,我校物联网工程学院韩光洁团队面向水下数据高效感知与收集的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创新提出了基于异构设备协同的水下数据收集方案。针对水声传感网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面临的高能耗和耗能不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位置预测的数据收集算法。AUV按照设定的轨迹在网络中航行,并对轨迹附近的节点数据进行收集。为了克服“热区”问题,设计一种轨迹调整机制,周期性地对轨迹进行调整,并提出一种可靠的时间分配机制来保证节点和AUV之间的有效通信时长。图1AUV移动轨迹与通信时间分配的关系在保障采集数据可用性方
  • 2021 12.14
    抢抓机遇强服务 创新发展踏新程——我校2021年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1年,河海大学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瞄准“十四五”发展目标,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有组织科研,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取得多项重要突破,成绩斐然。科技改革示范带动,教育部网站“一线采风”栏目以“河海大学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为题专题报道。科技工作坚持管理“转服务”、项目“放管服”、成果“科学评”、学术“守底线”要求,修订《河海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近10项管理文件,推进建立支撑教师评价改革的科研业绩评价积分体系,构建全面支持创新的制度体系;建立“提前谋划、过程跟踪、抽查考核、精细服务”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组织机制,通过摸底动员、辅导会、审查会等保障总量、提升质量。2021年集中受理期申报641项,首次实现初审100%通过;立项145项,资助率23%,高出全国平均资助率近7%。科技人才行业引领,余钟波教授成为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主席的首位中国学者,施国庆教授再次当选国际水电协会可持续性评估理事会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委员会轮值主席。领军人才积极发声,4人先后当选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力发电工
  • 2021 12.13
    河海大学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12月13日,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际,河海大学师生代表在校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举行悼念活动,沉痛悼念和缅怀逝去的同胞,借此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凝聚前行的力量。悼念活动由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继超主持。当天十时整,河海师生身着素装、胸戴白花、手持菊花的面向纪念碑列队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国歌唱毕,随着防空警报拉响,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默哀毕,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师生代表高声朗诵《和平宣言》。随后,全体人员绕纪念碑一周并献花。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师生代表高声朗诵全体人员献花公祭日前后,河海师生自发组织了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悼念活动,一只只亲手折成的千纸鹤,寄托着对遇难同胞的哀思。通过悼念仪式,师生纷纷感言,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对那段惨痛历史始终保持唤醒状态,让中华儿女牢记侵略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捍卫尊严的坚定立场,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绝灭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数以千计无辜同胞在清凉山附近之原吴家巷、韩家桥等地遇难。为
  • 2021 12.12
    河海大学11名师生荣获2021年“宝钢教育奖”
    12月10日,2021年度宝钢教育奖揭晓,我校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江润仁荣获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此外,河海大学还有10名师生获奖。其中,水利水电学院方国华教授、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龚政教授、环境学院林涛教授、商学院黄永春教授荣获 “宝钢优秀教师奖”。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任芳容、水文水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周淇、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本科生吕辉、土木与交通学院本科生王润民、信息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本科生余彰恒、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王诚昊荣获 “宝钢优秀学生奖”。宝钢教育基金设立于1990年,是宝钢集团出资设立、政府支持指导、专家咨询策划、高校积极参与的全国最具知名度的教育奖项之一,以“奖掖优秀人才,力行尊师重教,推动产学合作,支持教育发展”为宗旨,每年评选表彰一次。2021年度,全国共有8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特等奖”,9 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6名学生获得“优秀学生特等奖”。(卞风燕)
  • 2021 12.10
    我校在科技部、财政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获得优秀
    近日,科技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发布2021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本年度共有346家单位参加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优秀单位50家,我校考核结果获得优秀。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突破传统模式,统筹协调实验人员职称评定、实验室建设及大型仪器运行维护经费、大型仪器购置论证和部门考核,打造新的管理机制,实现相关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提供坚实的保障。针对大型仪器专业性强、学科分布广等特点,创立了“推、拉、提、改、保、考”6字工作法,主动对接行业需求,全力推进校内外共享。为保障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的持续有效,学校编制了《河海大学大型仪器建设规划(2022-2030)》,以开放共享为目标、更好服务校内外科研为路径,持续推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陈林)
  • 2021 12.10
    我校获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12月6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移民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绍军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跨县搬迁社区治理与后期扶持研究》获立项资助。《跨县搬迁社区治理与后期扶持研究》聚焦跨县搬迁移民社区治理与后期扶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全生命周期视域,从跨县搬迁移民社区的搬迁、稳定、发展、融合不同阶段,以跨学科的视阈,系统阐释和揭示跨县搬迁移民社区融合发展的演进规律;提出我国跨县移民工程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响应机制,提炼出人类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达到减贫的中国经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竞争最为激烈的项目类别。“十四五”开局之年,我校喜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保持了我校近几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社科处、公共管理学院)
  • 2021 12.09
    江苏省委宣讲团在河海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12月9日,我校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报告会,省委宣讲团成员、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原副主任赵一心作宣讲报告。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出席并主持报告会。赵一心以“百年奋斗的科学总结 开创未来的胜利保证”为题,运用丰富的史实和生动的案例,从“宣示‘两个确立’决定历史进程、坚持正确史观提供历史信心、揭示重大规律引领历史前行”等三个方面对全会精神进行深入阐释。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决议》是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重点内容。一要从“决定高举旗帜不忘初心、决定思想伟力砥定事业、决定核心坚强步调一致”三个角度深刻认识“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重大意义。二要从“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奋斗主题,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性进步和变革”三个层面重点把握党的百年辉煌成就和奋斗经验。三要从“阐述重大意义昭示奋斗逻辑、总结宝贵经验揭示成功之道、提出新的要求书写新的答卷”三个维度深入领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唐洪武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今天的报告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论述深刻、内涵丰富,对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83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92/774 跳转到 
  • 人才招聘
  • 招标采购
  • 校园服务
  • 校友会
  • 思源网
  • 校长信箱
  • 教育发展基金会
  • 信息公开

西康路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邮编:210024

江宁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佛城西路8号

邮编:211100

常州校区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海大道1915号

邮编:213200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185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