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21
07.25
提起江西,人们往往冠之以红色二字,这不仅是说江西的土壤是红色的,更是说作为中国革命策源地的江西具有深厚的红色基因:赣北南昌城头,曾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毛泽东在赣西的井冈山,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方志敏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坚强的苏维埃阵地”;赣南的瑞金,曾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于此,而被改称“瑞京”。由于这些革命活动大多发生在赣江流域,因此可以说,赣江就是一条“红色之河”。一赣江是长江的八大支流之一,也是自南向北纵贯江西省的最大河流,江西因此简称赣。赣江源头历来众说纷纭,根据专家实地考察的成果,并于2001年8月经江西省科技厅评审处确定,赣州市石城县境内“石寮河为赣江的源河,石寮河1号泉为赣江源头”。石城县坐落于武夷山西麓,有“碧水丹山,人文荟萃”[1]之称。石城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2]而得名。赣江河源称绵水,流经瑞金,在会昌县与湘水(江西)汇合,称贡水。此为赣江正源。贡水流经于都、赣县,与发源于江西省崇义县聂都山张柴洞的章水(赣江西源)在赣州市八境台汇合,始称赣江。有此一说:左“章”和右“贡”构成“赣”字。赣江自南向北流
-
-
2021
07.22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视域里,人们常把湖泊称作“天上遗落的明珠”“大地的眼睛”。在我国东部浙江省的大地上就镶嵌了不少这样的“明珠”“眼睛”,其中以嘉兴南湖、绍兴东湖和杭州西湖最为著名。一南湖因坐落于嘉兴城南而得名。南湖原名滮湖、马场湖,又名东湖。嘉兴城西南有西南湖,因与东湖相连似鸳鸯交颈,故南湖(包括东、西湖)又称“鸳鸯湖”。上古时期,南湖一带还是个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后来由于长江和钱塘江经年累月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陆地不断向东向南延伸,海水逐渐退出,形成低洼地带,运河沿线的多条支渠遂汇流于此而成湖泊,上承长水塘和海盐塘,下泄于平湖塘和长纤塘,流注黄浦江。南湖形成初期面积较广,由于长期缺乏疏浚,湖滨不断被泥沙淤积,湖面日渐萎缩,今日南湖仅占初期的三分之一左右,水域面积90.83公顷,水深2~5米。南湖周围地势低平,河汊纵横。据史籍记载,五代后晋天福年间(约936—944),这里芦蒿丛生,一片荒凉景象。后来吴越王钱鏐第六子广陵王钱元璙任中吴节度使时,在湖滨筑楼作为“登眺之所”,取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烟雨”一词为楼名。南湖从此渐成名胜。北宋以降,湖畔陆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