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
09.17
万泉河,古时称多河,是中国海南岛第三大河,位于中国海南省海南岛东部,全长163公里,流域面积3693平方公里。万泉河有两源:南支乐会水为干流,长109公里,发源于五指山林背村南岭。北支定安水,源出黎母岭南。两水在琼海市合口嘴会合始称万泉河。万泉河得名于“纳众流”“万泉合派”。对此,明朝琼州府志即《正德琼台志》记载可资佐证。《正德琼台志》[唐胄编,明正德6年(1512)编纂]记载:“万泉河以其纳会同诸县众水之流,故名万泉。”《乐会县志》[程秉造主编,清康熙26年(1688)编纂]记载:“万泉河北受定安、会同思河、南闾诸水……至博鳌港合温泉(即九曲江)、龙滚水流入于海,以其纳众流故名。”《乐会县志》[林大华主修,清宣统3年(1912)编纂]记载:“万泉河在县治二十五里,北接会同漓盆、嘉积溪诸水,东流至博鳌港、合嘉镰(即九曲江)龙滚水入海,故名万泉合派。”基于此,1995年出版的《琼海县志》[甘先琼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明确记载:“万泉河以其纳众流而得名。”2000年,琼海市旅游局为了挖掘万泉河的人文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发起万泉河传说创作征稿活动。有作家为万泉河名字的来源创作了一个美丽的
-
-
-
-
-
-
-
-
-
-
-
2021
09.09
一彝海,即彝海子,原名鱼海子,因湖中盛产细鳞鱼而得名,也叫袁居海子,当地彝语叫“乌勒苏泊”。彝海地处安宁河上游,位于冕宁县城以北47公里的草坪山上,海拔2280米,属高山深水湖泊,形成于早全新世,距今已有一万五千年,是在泥石流洪积扇上,因丰富的地下水补给多期发育而成。海子呈元宝形,南大北小,南端有出水口,四周不见进水。面积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9.8米,最深处15米,常年蓄水135.3万立方米。从山顶俯看,彝海宛如一颗镶嵌在群山之间熠熠生辉的蓝宝石,层峦围护,披绿拥翠,湖水一碧如洗,湖畔绿草如茵。世代聚居于此的彝族人民更是视彝海为圣湖,而他们剽捍的民风、豪爽的气度、奇异的服饰、能歌善舞……又为彝海增添几分诱人的魅力。彝海湖名较新,就面积而言,也没有与之同属雅砻江水系泸沽湖那样的万顷碧波,甚至也没有与它同处安宁河流域邛海那样的浩渺烟波。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随着1935年5月22日,一位被四川人称之为“飞龙下凡”的红军将领带兵来到这里,这个“养在深闺人不识”的高原海子从此声名鹊起。1935年5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纵队先遣队干部团一部,在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的率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