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 16
    2021.16
    报告人:彭世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报告时间:2021年6月16日(星期三)14:30-16:30腾讯会议ID:274 319 218报告人简介:彭世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博士毕业,2004-2009先后任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助理教授。主要从事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数值模拟及资料同化、海洋中小尺度动力过程及物理参数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目前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核心成员。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J. Physical Oceanography、J.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 Modeling、Monthly Weather Review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60多篇。成果曾获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目前任广东省气象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广东省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海洋预报”、“应用海洋学报”、“热带海洋学报”编委,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员。
  • 04
    2021.04
    报告人:栾锡武 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报告时间:2021年6月11日(星期五)15:00报告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报告人简介:栾锡武,男,1966年,青岛人,海洋地球物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吉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构造、沉积与海洋油气与水合物资源研究。
  • 19
    2021.19
    报告题目:海洋模式参数的时空分布:理论、观测与同化估计报告人:张继才 副教授,浙江大学报告时间:2021年5月24日(星期一)10:00报告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报告人简介:张继才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就职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担任物理海洋与遥感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研究方向为海洋数值模拟、数据同化、海洋动力过程;研究特长为结合数学方法,开发物理海洋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骨干身份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第一和通讯作者在海洋数值模拟、海洋动力过程等领域国际主流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山东省优秀毕业生、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等荣誉称号。
  • 11
    2021.11
    报告题目:Observational Study of Subthermocline Currents and Eddies in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报告人:张林林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报告时间:2021年5月13日(星期四)10:00报告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报告人简介:张林林,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科院海洋所汇泉学者。主要从事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水团的观测研究工作,在西太平洋主流系结构及其季节内变异规律、副热带环流与高盐水的低频变异研究方面有创新性成果,近年来在JPO,JGR,GRL等国内外高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8次担任首席科学家/队长组织实施西太平洋科学考察,率队完成我国在西太平洋第一套6000米深海潜标的设计与观测任务,在西太平洋深海潜标观测网的设计与成功构建中做出突出贡献。2017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9年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
  • 10
    2021.10
    报告题目:深海矿产资源特征、分布与开发前景报告人:王叶剑,博士/副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报告时间:2021年5月11日(星期二)18:30报告地点: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博学楼A100教室报告人简介:王叶剑,博士/副研究员2012年获浙江大学地质学博士,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深海矿产资源勘查与热液成矿作用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等科研项目7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共同出版一部著作《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成矿地质学》,主讲一门研究生课程《海底热液成矿理论与资源勘查方法》。多次以首席科学家、载人深潜科学家、首席科学家助理等岗位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参与发现10多个海底活动热液区,2018年获中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奖(西北印度洋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现。技术负责我国第十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JASMInE计划)热液探测方向的组织实施,将于2021年夏季随“雪龙2号”破冰船执行我国首个冰下深海热液科考航次。主办单位: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江苏省海洋学会
  • 10
    2021.10
    报告题目:平凡之路——我的海洋探索之路报告人:余星,博士/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报告时间:2021年5月11日(星期二)18:30报告地点: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博学楼A100教室报告人简介:余星,博士/研究员2000-2009年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地质学学士、博士学位,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地质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石油学会副秘书长,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海底洋中脊演化、热点火山作用和地学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洋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曾多次参加中国大洋科学考察,任大洋57航次航段首席科学家,大洋38航次作为下潜科学家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至3512米海底考察。主办单位: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江苏省海洋学会
  • 23
    2021.23
    报告题目:黑潮延伸体区海洋涡旋在模态水形成与运输中的作用报告人:许丽晓 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报告时间:2021年4月28日(星期三)14:30腾讯会议:672 635 994报告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507会议室(线上报告)报告人简介:许丽晓,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2014年获得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专业博士学位;2011-2012年,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访问学者;2012-2013年,Scripps海洋研究所访问学者。2016年至今任职于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副教授。从事海洋环流与气候变化研究。通过特殊设定Argo浮标对涡旋进行追踪观测,发现了海洋涡旋对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的影响机理,研究内容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2016),并获选“2016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揭示了海洋涡旋通过伊豆海脊时其次表层的变化特征和机理,相关成果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并被杂志列为亮点成果并作重点推介。目前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ophysical Resea
  • 23
    2021.23
    报告题目:海洋藻类生态及资源化的应用研究报告人:朱明 教授,江苏海洋大学报告时间:2021年4月25日 (星期日) 16:00报告地点:河海大学海洋科学实验中心109会议室报告人简介:朱明,江苏海洋大学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应用海洋生物学博士,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第三层次),《海洋生物学》([美] Peter Castro Michael E. Huber)译著者之一。主要从事海洋藻类生态学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发,承担完成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6篇,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获得“连云港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和二等奖(2014年)、2018年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9年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二等奖以及2020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开发的“智能化海鲜储运系统”项目获得2018年度人社部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江苏赛区(创新组)一等奖和人社部“创翼之星”称号。
  • 15
    2021.15
    报告题目:海冰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浮标组网观测研究报告人:雷瑞波 研究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报告时间:2021年4月21日(星期三)14:00报告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507会议室腾讯会议ID:641 529 183,会议密码:0421报告人简介:雷瑞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极地海冰物理过程观测技术和机制研究,围绕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制,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9年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以第一作者在JGR,TC等等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目前担任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冰冻圈工作组国家代表,MOSAiC气候多学科漂流冰站计划中方协调人。
  • 09
    2021.09
    报告题目:海洋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SMP)的产生、去向与生态功能报告人:张晓华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时间:2021年4月12日(星期一)上午9:50-11:30腾讯会议号:995 861 669报告人简介:张晓华,女,英国赫里奥特-瓦特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期刊Marine Life Science Technology常务副主编、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副主编。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海洋学,重点关注海洋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Microbiol, Nature Commun, Microbiome, ISME J, Environ Microbiol等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4300余次。主编《海洋微生物学》(2007年第1版,2016年第2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两次获得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均为第1位),指导学生四次获评山东省优秀硕士/博士
  • 19
    2021.19
    题目:DDA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的开发及其应用时间:2021年03月21日 10:00-11:00地点:水电馆420会议室报告人:日本九州大学 陈光齐 教授主持人:王 媛 院长主办单位:河海大学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数值流形研究中心承办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报告提要:报告从DDA耦合数值模拟技术出发,分别介绍DDA与流体SPH耦合方法,DDA与固体SPH耦合方法,DDA与DFM耦合方法。并将分享DDA耦合方法在诸多领域的应用,诸如:边坡灾害预测、堵江分析、泥石流分析以及隧道涌水事故分析。报告人简介:陈光齐,日本东京大学行星地球物理系博士毕业,现任日本九州大学基干教育院和土木及城市建设系教授,长期从事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与程序开发及滑坡应用、地震岩土工程及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等方面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崩塌落石、长距离滑坡和碎屑流等地质灾害的数值方法方面,首先研发DDA实用软件(DDAWorkTool);首先提出高阶流形元方法,相关论文SCI引用次数达80余次;首次提出采用“基于地震蹦极效应的破坏土石运动的多重加速模型”来解释滑坡的高速远距离运动现象。发表高水平论文20
  • 19
    2021.19
    题目:数值流形工程计算软件的现在与未来时间:2021年03月21日 9:00-10:00地点:水电馆420会议室报告人:美籍华人科学家 石根华 博士主持人:王 媛 院长主办单位:河海大学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数值流形研究中心承办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报告提要:数值流形工程计算软件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现代数值计算软件,本次报告将从目前工程需要,基本物理定理,计算力学与计算数学,从网格到覆盖,从连续到非连续,方程与边界这六大方面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享数值流形工程计算软件的现在与未来。主讲人简介:石根华,美籍华人科学家,国际著名数学家、力学家和岩石工程实践专家,美国加利福利亚州DDA公司董事长。“关键块体理论”、“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数值流形方法”和“接触理论”的创始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主攻代数拓扑学;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8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多年来,石根华出版专著4部,在国外和国内重要刊物、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和国际学术组织奖励多项。2012
  • 07
    2021.07
    报告人:周祐民 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时间:2020年12月11日(星期五)14:00-16:00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507会议室腾讯会议ID:681 699 634 报告人简介:周祐民,助理教授,1979年生。2012年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以及法国赛吉冯图瓦兹大学双博士毕业。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台湾师范大学地球科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在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2月至今在南方科技大学工作,任助理教授与海洋磁学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洋地质与环境变迁、活动断层构造、地震断层活动的物理化学机制及古地磁场的长期变化。相关科研成果发表在PNAS,Geology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共发表文章18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