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母校 助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深切缅怀杰出校友郑守仁院士

来源:河海大学发布时间:2020-08-27

2020年7月24日,河海大学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先生在武汉逝世。惊闻噩耗,悲痛万分,回想和他交往的一幕幕往事,他那朴实慈祥的面容,心系母校发展的真心,依然历历在目。他一辈子忠水爱水,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更为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贡献了毕生心血。

郑守仁院士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河川枢纽及水电站水工建筑专业。饮水思源、情系母校, 郑院士每次回母校,总是尽可能地与河海学子面对面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他多次提到,在河海求学的5年中,受学校和老师的感染,培养了他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理念和精神;他也经常与大家分享自己在严恺先生、徐芝纶先生等名师的教导和熏陶下,收获生活和学习方法的故事。郑院士长期以实际行动回馈母校,利用他的行业地位和广博见识,为母校的学科发展、平台建设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建言献策,并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

记得2000年前后,郑院士和我都是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每年学术年会期间,我们去拜访他,他总要拉着我们,了解学校发展状况和遇到的困难,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总是很诚恳地表示,学校若有什么需要他做的,请尽管提出。2003年我任校长后,与郑院士交流的机会更多,当时学校缺少国家级科研平台,水利学科的发展受到条件制约,当我与郑院士表达希望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时,他积极支持,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两个平台从策划、申请都倾注了郑院士的心血,在平台建设和运行中,郑院士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指导与支持。

郑院士对学科发展趋势也具有敏锐的眼光,每次回校他都会谈到,要瞄准国家水利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变化,不断优化学科体系,保持学校水利特色和领先地位,提高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针对我国水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现状,他建议水文水资源应当向水环境保护拓展;结合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要加强水文、力学、地质等基础学科的建设。如今水文水资源所在的水利工程学科和环境工程学科,都被国家纳入“一流学科”建设序列,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了河海大学作为水利科技和人才国家队的地位和作用。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郑院士也十分关心学校青年人才的培养。他经常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青年人才的成长发展。郑院士从学校毕业后就到长江治理一线,先后任乌江勘测设计大队导流专业组组长,施工设计处导流组副组长,施工设计处副处长、处长;1986年任长办副总工程师兼隔河岩设计代表处处长;1994年任长江委总工程师、中共长江委党组成员兼三峡工程代表局局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从工程一线走出来的专家、院士,他主张让青年人才到工程一线,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建议学校要出台鼓励政策,支持青年人才、高水平人才参与到工程建设中,从工程实践中获得有价值的数据、经验和方法。在与郑院士的交谈中,每每谈到学校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些品德好、能力强、成果丰、潜力大的优秀年轻人才时,他都非常高兴,饶有兴致地了解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并提出具体的培养建议。郑院士为母校高端人才的培养给与了极大的支持。

郑院士也是捐资助学的表率,早在1993年,他就把自己获得的科技奖金,悄然寄回母校捐资助学,之后他又陆续捐资助学80余万元。

郑院士的逝世,是中国水利事业的损失,也是河海大学的损失,我们要继承郑院士的遗志,建设好河海大学。

愿郑院士一路走好!                                                 (作者:河海大学原校长张长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