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水首任院长钱正英】第二篇 为国建言 第十一章 新疆水资源战略研究---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23-09-20浏览次数:28

总理之托

四次综合考察

推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转型发展

推进喀什老城危房改造

推进罗布泊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

向国务院紧急呈报项目研究成果


总理之托

这个研究项目的全称是“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亮点是重新认识了新疆水资源管理调配中的一些特点和难点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战略转移”,并对此提出了明确意见,被吸纳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气候上属温带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当地绿洲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随着近年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各种问题十分突出。2007年,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上了国务院的重要议程。当年8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新疆期间指出:水利建设对新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水资源利用要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做到水资源开发利用同水资源保护特别是水质保护相结合。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因此,应在工程院“西北水资源”项目基础上,设立一个后续项目,研究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关问题。

新疆政区图

8月下旬,水利部部长陈雷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先后向钱正英传达了温家宝讲话。钱正英迅速行动,于8月29日主持召开了“西北水资源”项目主要成员参加的专题会议,传达学习温家宝讲话精神,听取水利部和新疆水利厅关于新疆水资源及水利建设情况与亟待解决问题的汇报,参加会议的院士、专家们进行了热烈讨论。钱正英认为,“新疆水资源”研究项目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当前急需要建设的水利工程,目前条件成熟的可即论证上报,情况有变化的从速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深入论证;其二,涉及长远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需结合国内外干旱地区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进一步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

9月13日,钱正英再次主持召开会议,讨论“新疆水资源”项目立项建议书,项目组正式成立。“新疆水资源”项目组基本上是“西北水资源”项目组的原班人马,钱正英任组长,沈国舫、石玉麟两位院士任副组长,共17位院士100多位专家,设立了自然环境演化、水资源供需发展、人工绿地建设与农林牧业发展、沙漠化防治与生态保护、城镇布局、工矿业用水、能源化工用水、水污染防治、重大水利工程布局9个课题组以及国外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经验教训专题组。钱正英决定,亲自带队赴新疆征求对立项建议书的意见。

9月14日,钱正英率项目组部分院士、专家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座谈会上,钱正英在介绍了此行的目的和人员后说,新疆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国家十分重视新疆的发展和稳定,项目组专家深感责任重大,将与新疆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完成项目研究,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取更大的福利贡献力量。项目组副组长石玉麟就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课题设置作了说明。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水利部将全力以赴,配合项目组开展工作。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感谢项目组专家对新疆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立项建议书符合新疆实际,研究工作必将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会议指定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杨刚作为总联系人,与项目组建立联系;要求相关厅局指定一名联系人,与各课题组建立联系。


四次综合考察

自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项目组共组织了四次综合考察,每次都由钱正英亲自带队。

第一次综合考察,2007年9月15日至20日。在圆满完成“新疆水资源”项目建议书向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负责人征求意见后,钱正英随即组织院士、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和综合考察,这次考察采取综合考察与专题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考察组由钱正英带队,相关院士、专家参加,先后考察了引额济乌工程的“500”水库和穿沙漠引水渠道、伊犁河流域的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南岸干渠和伊犁河引水枢纽、精伊霍铁路天山隧洞、吉林台一级水利工程和二级工程坝址、精河流域的下天吉水库、艾比湖生态环境、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与百万吨乙烯工程项目基地;专题调研以课题组院士、专家为主,根据课题安排考察和调研内容,调研结束后与综合组汇合,交流考察与调研成果,如农业组、城镇组、工矿组和能源化工组等都分别组织了专题调研。

第二次综合考察,2008年6月10日至20日。在这次综合考察中,院士、专家们分为东疆组和南疆组,钱正英率东疆组实地考察了托克逊、土鲁番、善鄯、哈密和巴里坤等;石玉麟率南疆组沿途考察了莎车、和田、喀什、阿图什等地。在考察中,院士、专家们或奔驰于沙漠和绿洲之间,或穿行于帕米尔高原和深切的河谷之中,沿途听取当地相关情况汇报,与当地负责人和群众深入座谈。院士、专家们有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奔波在考察途中,没有时间吃早饭,大家就在车上啃干粮,不辞辛劳,连续奋战。

钱正英考察新疆水资源

第三次综合考察,2008年8月26日至9月1日。这次考察也分两个组进行。第一组由钱正英带队,石玉麟、雷志栋等10余位专家参加,就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当年的旱情等问题,对新疆阿勒泰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院士、专家们先后考察了克兰河科克苏湿地、喀拉塑克工程工地、乌伦古湖及周边生态、额尔齐斯河沿河河谷林、“西水东引”引水枢纽和布尔津河谷林、科克尔逊冬牧场及部分受旱牧场和退化草场、喀纳斯湖及周边生态,分别听取了自治区水利厅、阿勒泰地区和兵团农十师关于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当年旱情的情况汇报。第二组由沈国舫带队,就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等问题,对伊犁、和田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与自治区林业厅和地方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第四次综合考察,2009年5月12日至19日。项目组首先在乌鲁木齐听取了自治区水利厅、吐鲁番地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昌吉州委等情况汇报,以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关于北疆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介绍。会后,分为两个组进行考察。第一组由钱正英带队,陈志恺、周干峙等10余位院士、专家参加,赴准东地区,对“500”水库的东延干渠、能源公司和大型煤矿、产业园区、铁路公路与供水基地进行考察调研,还听取了乌鲁木齐市有关“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发展需用水及污水处理规划”的汇报;第二组由石玉麟带队,雷志栋等10余位院士、专家参加,赴天山北麓的奇台、阜康、昌吉、呼图壁、玛纳斯、136团和150团,对节水农业、地下水开发、沙漠治理、牧民定居、设施农业以及土地开发进行考察调研。实地考察结束后,两个组分别进行了组内交流和两组间交流,并与自治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

在综合考察中,院士、专家们深入实地调研,亲身感受当地的现实情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与自治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项目组及时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遇到有关国计民生的紧急情况,项目组按照急事急办的原则,及时形成研究报告上报党中央、国务院。这些深入实际的考察调研,不仅为项目研究成果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会颠覆常规性的认识,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转型发展

说到新疆的农业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就不可能绕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的屯垦戍边事业历史悠久,自西汉屯田戍边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各个朝代,沿袭2000余年。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各地区。当时,新疆经济十分落后,广大农村异常贫困,无力就地解决近20万军队的粮饷供给。中央认真分析新疆形势,为了西陲边疆长治久安,借鉴历代屯田戍边经验,决定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要求驻疆部队组织官兵开展大生产运动,力求做到自给自足。

1954年10月,中央决定,部分驻疆部队集体就地转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后改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辖10个农业建设师,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建设正规化国营农牧团场,由原军队自给性生产转为企业化生产,并正式纳入国家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疆地广人稀,水及土地资源均有潜力。为加强边防,造福新疆人民,在不与民争水争地的条件下,转业一部分官兵实行“屯垦戍边”,这个政策在新疆是成功的,促进了新疆生产力的发展,增进了民族团结,达到了“屯垦戍边”的目的。但是,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开荒后,可用的水土资源越来越少,开始出现军民争水争地的迹象。2001至2002年,钱正英在主持西北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赴新疆考察调研时就发现了这个现象,并敏锐地感到,绝不能把新疆军民之间的争水争地,与内地两个接壤地区、相邻村庄普通百姓之间的争水争地同等看待,如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军民团结、民族和谐、边疆稳定。

经过认真、慎重的思考,钱正英认为,在上世纪5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进行的农业生产和相应的水利建设,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在当地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但现在,这些技术已经推广到全疆,如果兵团不及时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将事与愿违,在与民争水争地的窘境中愈陷愈深而无法摆脱。因此,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戌边”的使命,“戌边”是长期不变的任务,“屯垦”则需要与时俱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实行党、政、军、企合一体制的特殊社会组织,其职能调整还涉及中央军委。由于种种原因,地方上的专家学者在科研工作中都尽量不涉及军事问题,避免与军事部门打交道。钱正英独自一人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与几位兵团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但她的观点没有被兵团负责人所接受。回到北京后,钱正英写出书面意见上报中央。意见中肯定了“屯垦戌边”的特殊作用和历史功绩,重申了军民争水争地后果的严重性,诚恳地提出,兵团囿于农业与垦荒,既束缚了自身的发展,也不能发挥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因此必须调整“屯垦”方向,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

钱正英还就此问题向中央军委作了汇报,促进了国务院、中央军委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方思想认识的统一。中央和国务院专题研究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问题,召开了兵团工作会议,批准兵团转变发展方向。

钱正英亲切慰问边防战士

2008年,钱正英率新疆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组再次赴疆与生产建设兵团座谈时,兵团负责人拿出钱正英当年上报中央的书面意见,坦承感到“有愧”,因为他们耗用全疆水资源的百分比,远远超过对全疆GDP贡献的百分比,其原因正是主要从事于农业。他们表示全部接受钱正英的意见与建议,而以后的实践也证明了钱正英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

“屯垦戌边”是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更是中央决定的“国策”。从理论上讲,“屯垦”与“戍边”也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屯垦”放在“戍边”的前面,没有“屯垦”哪有“戍边”?但钱正英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敢于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给科学工作者和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

为纪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2014年10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白皮书中,不仅出现了“维稳戌边”的新提法,而且对“屯垦戌边”的内涵作了如下定义:兵团的“屯垦”,以现代农业开发为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着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新疆的社会进步与民族团结;兵团的“戍边”,一方面守卫国家边防,另一方面维护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防范和打击恐怖势力的犯罪破坏活动。


推进喀什老城危房改造

2008年6月,钱正英带领项目组前往新疆考察调研时,特地关照城镇与工矿课题组在前往南疆地区考察时,对当地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等民生问题予以关注。

6月中旬,课题组来到喀什市。喀什是南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当专家们站在市中心一座高楼上眺望老城区时,被眼前规模巨大且密集拥挤的“生土建筑群”所吸引,对新、老城区之间的强烈反差感到惊讶,于是根据钱正英的嘱托深入老城区实地考察,了解到了更多更细的情况后,愈发感到问题的严重。

喀什市是我国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也是抗震设防高烈度地区,但这里的传统民居却多为结构简易、强度脆弱的生土建筑,其中仅老城区4.25平方公里范围内就集中居住着2万余户、近10万少数民族群众,大多为上世纪60年代后期私搭乱建的危旧建筑,抗震能力极差,不时坍塌又随时搭建,安全隐患十分突出。2006年,位于老城区的恰萨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曾发生30多户民房连片垮塌事件,居民财产损失严重。不要说一个多月前的“5.12”汶川大地震,即使是6级地震后果都不堪设想,逃生都无出路。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当地还把这些旧民居作为民族风情观光点,售卖门票让外地游客参观。课题组负责人最后用“看后我后脊梁都发凉”这句话,来形容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喀什老城区密集的旧民居

听了课题组的汇报,钱正英认为,这是涉及少数民族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大事,指示课题组在第二天有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负责人参加的综合汇报会上,如实反映喀什老城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亟待整治的问题。课题组的汇报引起了自治区负责人的重视,并希望项目组能帮助他们向中央反映诉求。钱正英表示将积极回应自治区的提议,指示课题组尽快写出专题报告。

回京后,课题组起草了《关于新疆喀什老城区改造问题的报告》。7月22日,钱正英将报告转呈温家宝,并附信指出:喀什市的突出问题是人民生活贫困,住房极不安全,如遇地震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城市改造应以发展经济为主线,以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新城市为目标,在一个鼓舞人心的规划下,进行有步骤的改造。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必须以发展的观点,做出清晰的认识。这些问题,在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古城的建设和发展中,早已统一了认识,但喀什市还在争论不休。喀什市在新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建议国务院加大支持的力度。

温家宝高度重视钱正英的意见和建议,责成李克强副总理主持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去现场调研,拨正了老城改造和综合整治的规划方向,完善了项目实施方案,加大了国家、自治区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力度。改造项目总投资72.49亿元,其中国家补助20亿元,自治区补助10亿元。改造方案付诸实施后,有力推进了喀什老城区的危房改造及综合整治工作,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普遍好评,中共喀什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分别致信钱正英以及参加南疆调研的专家表示感谢。而当钱正英从电视、报纸上看到喀什旧城拆迁改造和新城规划建设的消息,看到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群众兴高采烈地挑选各式民族风格新民居的画面时,她比他们还要高兴。

次年5月,项目组再赴新疆,与自治区负责人交流调研成果时,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十分高兴地告诉钱正英,喀什旧城改造方案实施后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十分感慨地说:“工程院的项目还在进行中,新疆的老百姓就受益了!”


推进罗布泊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腹地,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在“新疆水资源”项目研究中,钱正英高度重视新疆自然环境演变、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设立了专门的研究课题组作为第一课题,由刘嘉麒、李泽椿院士任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向项目组及其他课题组提供新疆地区的气候与自然环境的背景信息,为研究制定新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支撑。

钱正英率项目组专家在新疆考察调研

钱正英对第一课题组寄予很高期望,并在项目启动伊始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她要求第一课题组不仅要提供新疆最基本的气候和自然环境背景信息,评价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新疆降雨水资源和冰川固态水资源的影响,还专门提到新疆地区有悠久的古代文明历史,最著名的就是楼兰古国,但它现在已完全泯灭在浩瀚的无人荒野中。她要求课题组回答,楼兰古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它的消失究竟是什么原因?对当今的西部开发有什么启示? 

为此,第一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考察调研工作。刘嘉麒、夏训成等院士、专家多次深入荒无人烟的罗布泊盐壳湖区和楼兰雅丹区开展野外考察研究,系统采集了各种地层、表土、植被样品,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首次在小河墓地附近的沙漠里发现了一座汉魏时代的古城;在楼兰地区发现并证实了大面积的农田耕地和完善的灌渠系统。这是近百年来中国科学家对楼兰古国的重大发现。经研究,课题组提出,气候变化和人类过度用水,是导致罗布泊干涸、楼兰古国灭亡的根本原因。这些发现和研究成果为揭开古楼兰消失之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009年3月,第一课题组向项目组汇报了对楼兰古国的新发现及相关研究成果,受到钱正英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在钱正英的支持下,刘嘉麒、夏训成、秦小光等研究提出了《关于尽快开展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调查、建立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和博物馆的建议》。建议认为,罗布泊地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广博悠久,整个罗布泊西岸地区都保留着楼兰古国的遗迹,除已知的楼兰古城等几处遗址外,还存在大量未发掘遗迹,古国面积之大、内容之丰富、保留之完好、历史之久远,古今中外绝无仅有,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并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尽快组织大规模、多学科、高水平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近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几乎没有间断过对罗布泊的考察,但许多考察都是民间组织的,由国家层面组织的大型考察只有一次,还因人员失踪而夭折;而且过去的考察深入罗布泊腹地的很少,即使到了腹地,也往往因环境恶劣、条件差、技术手段落后、工作时间短等,很难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致使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发现,目前仍存在许多空白区。建议从国家层面组织大规模、多学科、高水平的综合性科学考察,集中各方面力量,对罗布泊地区的地质地理、气候环境和资源开发,尤其是楼兰古国的众多遗迹,进行系统调查研究。

第二,设立罗布泊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区。罗布泊地区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仅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还亟待抢救和保护,否则将会在风化剥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严重损失,乃至荡然无存。现有的管理能力和保护措施,很难达到保护的目的。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实施罗布泊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设立罗布泊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对全区进行全面评估,划分出各个区块的功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第三,建设罗布泊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博物馆。罗布泊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受世人瞩目,许多人向往去那里观光考察,但是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能身临其境者很少,即使能进去,能看到的也有限,为此建议建一个大型的高水平博物馆,把主要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移植或复制到室内。这样既保护了遗产,也为人们设立了一个文化交流场所,便于观赏和研究。在建立罗布泊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同时,建议尽早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第四,积极有序推进旅游业发展。在做好上面三件事的同时,建议积极有序推进带有科学考察和探险色彩的旅游事业发展,借以吸引外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相关研究、开发和保护。

2009年5月,钱正英认真审阅了这份建议后,随即给温家宝总理写了一封亲笔信,说明有关情况,与建议一并上报国务院。

2009年6月1日,温家宝作出批示,请刘延东国务委员和科技部研究。刘延东和科技部部长万钢分别于6月2日、3日作出批示,要求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指示精神,主动听取意见。6月18日,科技部根据批示精神,听取了刘嘉麒院士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了初步实施方案。此后,相关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向国务院紧急呈报项目研究成果

正当“新疆水资源”项目组在对综合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时,2009年7月5日,新疆发生了暴乱事件。10月28日,钱正英得知,中央将于11月初派出强大的调研组赴新疆调研时,强烈的责任感使她感到,有必要将项目研究成果及时上报国务院并转新疆调研组,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于是,项目组决定,不再向国务院作口头汇报,而改用书面报告的形式上报国务院;对书面报告不便反映的问题,由钱正英给温家宝总理写信。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工作,10月29日,中国工程院的报告和钱正英的亲笔信同时上报国务院。

老院长接受笔者采访

“新疆水资源”项目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1)新疆与世界上同类干旱区的一些地方相比,水资源相对丰富,可以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新疆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用水效益不高。

(3)无序开荒,灌溉面积过度扩张造成了农业用水量过大、用水比例过高,是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的根本原因。

(4)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减少农业用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战略转移。

项目研究的主要建议有:

(1)新疆的耕地政策应与其他省份不同。新疆目前水资源已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新疆的耕地总量需适当压缩。新疆的粮食应自给有余,不宜作为国家粮食基地。

(2)对新疆森林覆盖率的考核,应与其他省份有所不同。新疆的山区,要严格执行天然林和天然草地的保护政策。新疆平原的水资源有限,人工绿洲面积不能过大,林木覆盖率相对于整个广袤的平原区比例非常小,不能笼统地要求提高平原森林覆盖率。

(3)采取扎实措施,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建议国家和自治区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2020年全疆基本实现节水农业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建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食品加工业与纺织工业;加强小城镇的基础建设,壮大县域经济。

(4)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有序安排水利建设。当前水利部门的要务,是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建议水利工程建设优先安排民生水利工程、节水工程、生态保护工程、引额调水工程等。建议改变中央投资用于开源、地方投资用于节水的状况。积极有序地安排山区控制性水库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应向南疆三地州倾斜,减少地方分摊配套资金的份额。建议在吐鲁番、哈密、昌吉进行农业用水的水权置换,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5)统筹规划吐哈、准东和伊犁煤田的开发。吐哈煤田水资源紧缺,不宜发展煤化工。准东煤田应在国家统筹下,有序、分期地进行综合开发,防止一哄而起,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伊犁煤田的当地水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煤化工。建议国家统筹审定三大煤田的发展方向和近期开发的综合规划。新疆煤炭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铁路,建议纳入全国铁路网规划。

(6)加强对非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新疆是我国最具潜力的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但已有勘探工作薄弱,建议加强对非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7)大力加强对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的指导和支持。新疆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新疆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的指导和支持。

(8)加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研究。新疆具有极为丰富的太阳能,建议建立国家级的太阳能研究基地。

(9)研究兵团的发展方向。兵团在新疆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建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专题研究兵团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问题。

(10)加强人才培训。新疆提升经济层次的关键是人才,建议国家加大对新疆教育的支持和人才的培训。

以上项目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其主要结论和建议均已作为主要参考,纳入了新疆工作规划并在积极实施中。

2010年12月1日,受钱正英委托,石玉麟、雷志栋院士等项目组成员专程赴乌鲁木齐,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任党委书记张春贤全面汇报项目研究成果。张春贤指出:“报告立足新疆实际,资料翔实,视点开阔、起点较高,符合科学发展观。报告与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是一致的,为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我们要将报告提出的战略性建议运用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在编制‘十二五’计划时要充分吸纳,用好这一研究成果。”

“新疆水资源”项目研究成果专集为中国工程院内部资料。

(钱恂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