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 | 滴水远征 河海青春奔涌

一滴水,能映照怎样的山河?能承载何等的青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10月12日在河海大学举行。活动以网为媒、以水为介,串起一座学府的百年治水史诗,更掀开一代青年与江河共呼吸的壮阔篇章。

“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河海精神,铿锵誓言,镌刻代代水利人心。自张謇先生播下第一粒水利种子,河海便与水结缘,与国同航。百十载光阴流转,一脉清流汇成百川浩瀚,河海成为国家治水兴邦的“智囊之海”“人才之渊”。青春在此积淀,理想在此生根,皆化作江河深处的守护无言。

百年来,河海人秉持“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学风,一履一印、一步一心,始终围绕国家水利需求,破解江河治理难题。李仪祉先生擘画“关中八惠”,令秦川沃野重焕生机;钱正英院士主持论证三峡工程,奠定长江安澜之基;赵人俊教授创“新安江模型”,成为全国流域水文模拟的标杆;朱非林教授研发三峡区域洪水预报及预演系统,为长江防汛装上“最强大脑”,河海人脚下有泥、心中有光,以科技之力要得风波宁、护得江河安。静水流深,不语沧桑,从来丹心如故;波澜壮阔,万舸争流,尽是奋斗足音。那一滴水的初心,早已化作浸育山河远阔的浩荡清流。

缘水而为,志涌成涛,汇成江海千川。水,柔能克刚,静可润物。河海所授,不止于治水之术,更在于育水之德、铸魂之志。波涛万顷上,河海青年习得流体力学之理、水文模型之律;浪滚千重间,河海青年更悟得“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赤诚情怀。投身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润乡野、泽丘里,致力于让每一滴水滋养更多的土地;创新微波降雨监测技术,为大江大河装上“千里眼”“顺风耳”,许得一池浪恬波静、满眼海晏河清;攻克泵站运行技术瓶颈,实现“水往高处流”,让清流直抵北国千家。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治水是技术,更是使命;是工程,更是国脉。青春志涌,不舍昼夜,终是百川归海,浩浩汤汤。

顺水而长,奋楫不息,共赴时代新程。浦口江风,抚遍百年河海。看今朝深水,迎明日激流,还应多维发力,激荡青年担当。榜样引航,塑先锋之象。挖掘当代水利青年标杆,塑造可感可学的先锋群像,构建传帮带成长生态,强化青年精神引领。历史沉锚,溯智慧之源。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深入提炼传统水利工程中的智慧结晶,一锤一钎一双手,系统梳理红色水文化中的精神谱系,引导青年在历史深处读懂水中哲思。创新作桨,开跨界之局。让水文化与科技共舞,打造“水文化+”平台,构建青年参与的水问题解决方案,激活青年实践动能。传播搭桥,扩参与之域。强化新媒体矩阵建设,塑就水文化仪式感,构建全域化宣教网络,扩大青年参与半径。无畏风高,踏浪而歌,正当催人奋进;击楫中流,知难而进,正是无边光景。

河海奔涌,青春赴远。那滴初心之水汇入时代洪流,映出万里山河浩荡,承起一代青年远征。江澜不息,青春何止?新时代青年当以梦为舟,以志为楫,在民族复兴的浩荡航程中,做一朵永不沉没的浪花——无问西东,只向苍茫。

原文链接:https://www.rmlt.com.cn/2025/1014/7409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