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2
04.07
水,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然而,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为2163立方米(世界银行1998年统计数据),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汛期降雨集中,非汛期干旱少雨。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水资源丰富,长江水量的94%以上东流入海,而长江以北水系流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3.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北方地区长期干旱缺水,黄淮海流域尤其是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据2000年数据统计,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46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其中北京、天津地区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3%。黄淮海流域总人口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5%,在国民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由于资源性缺水,即使在充分发挥节水、治污、挖潜的基础上,黄淮海流域仅靠当地水资源已难以支撑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南水北调工程
-
-
-
-
-
-
-
-
-
-
2022
03.30
千秋长江水利与千年长江水患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大长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自西向东,途经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一路跌宕而下浩浩荡荡涌入东海。长江干流总长6300公里,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1],和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尤其在广袤的中下游地区,水热条件好,土地肥沃,资源再生能力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也是蚕桑、茶叶、油料、经济林木、亚热带水果、淡水鱼类的主要产区。长江“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2]。长江上游到下游分别有着“天府之国”“鱼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美誉。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长江流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流域地理、地质环境复杂,自然资源丰富而多样化。这里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有我国第二大林区,有很多珍稀动植物物种和丰富的矿藏资源,还有着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