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河海

【新华日报】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大学科技园加码

发布时间:2025-11-03浏览次数:10

找项目、看项目是创投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而项目在哪里呢?记者从日前举办的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发展战略研讨会发现,大学科技园正在悄然变身,左手孵化项目,右手招引项目,构建专业服务平台、嵌入成果评价体系、灵活运用资本力量,成为融通政策、资金与技术的资源整合者,精准培育创新幼苗,夯实从“论文”到“产品”的转化路径,让最前沿的科技发现,能以最快的速度,与最活跃的产业力量相结合。

拥有诸多科研成果,是孵化项目的天然土壤。如何让高校科研人员从“不想转”到“积极转”、从“顺手做”到“我要干”,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时常出现的难题。河海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出,根据不同的转化模式,科研团队可获得80%—90%的收益分配,而专兼职技术经理人还可向成果完成方收取额外服务费。

西北工业大学用“转一批”“扶一程”“帮一把”的理念,对科技成果进行单列管理,同时把知识产权职能纳入科技园,目前已经成功转化专利1896件,其中有82家企业参与到高校的成果转化,多为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在创投市场、资本市场等对硬科技的支持之下,大学科技园也纷纷尝试直接投资,与孵化企业从“服务与被服务”变为“利益共同体”。上海交通大学打造“一站式”概念验证平台,已建6个分中心并筹措1.7亿元基金,主要聚焦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算力替代以及新材料等领域。西安交通大学形成了高校+创新港+大学科技园联盟+校友会+科技园的成果转化体系。

“一省一方案,一园一特色。”江苏省教育厅科技产业处处长韩叶祥认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搭建了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桥梁。“打造江苏特色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体系,与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协同统筹,才能彰显大学科技园服务高校师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核心功能。”他表示。

“常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基础扎实、资本市场活跃,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介绍,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启用以来,紧扣常州新能源、智能装备、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需求,已与近百家常州企业开展科研合作200余项。

研讨会上,河海大学和金坛区签署共建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协议,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制造等领域,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生态闭环。同时,河海大学-华能江苏新能源中心、河海大学-长江电力高坝深隧检测与修复中心、河海大学战略性新兴材料创新中心、河海大学低空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创新平台正式揭牌,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科兴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科技企业、创投资本正式入驻。

原文链接:

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511/03/node_9.html#content_1498969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