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西康路校区举行。110年来,河海始终与水相伴、与国同行,从这里走出了30多万名河海毕业生,他们产出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创造了我国涉水领域若干个第一,为守护江河安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第一部水利史专著、第一批水利中文教材、第一个水文系等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史上的诸多第一,折射出学校立德树人的奋斗初心。”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介绍,从河海,走出了一大批治国栋梁、两院院士、学术大师、强军之将和业界翘楚。在他们当中,有张闻天、沈泽民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有汪胡桢、须恺等水利工程专家,有“三峡之子”郑守仁院士、“中国大坝安全的守护者”吴中如院士等,还有30多万名河海校友如奔腾的江河般流向四方,书写着“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传奇。
百十年风雨兼程,河海大学以水为脉,以工为骨,在奔腾的江河湖海间,写下一所高校的水利“答卷”。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白鹤滩水电站……这些享誉世界的项目里,都有河海师生的身影。提出大亚湾核电站港口取排水“一堤两用、避深就浅”总体布置方案,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人独立承担完成核电站海工规划的研究;创立“新安江模型”,填补我国流域水文模拟的空白,为全球水文科学作出重要贡献……“学校服务国家江河战略的半径始终向前沿塔尖延伸,从长江黄河的治理智慧,到亚洲水塔的生态探索,在三峡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工程等‘大国重器’中,奏响河海人的科技强音。”郑金海说。
“教育强国,河海何为。这个时代命题如同闪耀苍穹的‘河海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郑金海表示,新征程上,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抓好“十五五”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培植新优势、增添新引擎、积蓄新动能,以百十年积淀的厚重笔触,刻画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河海愿景,建设水利科教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
原文链接:
http://njrb.njdaily.cn/njrb/h5/html5/2025-10/28/content_52_23415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