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河海

【环球网】以“水”育人,让青春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5-10-03浏览次数:10

走进河海大学,在百年学府中见证河海学子“治水报国”的青春华章;漫步江滩湿地,感受“长江入苏第一洲”的生态之美;驻足百年站台,在浦口码头的江风中重温朱自清《背影》里的温情,触摸“水脉”串联起的历史记忆……9月22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首站来到南京,领略“水韵江苏”的时代风采。

治水强国,其要在人。作为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河海大学自1915年诞生起就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在江河湖海的淬炼中,河海锻造出水利行业“黄浦军校”的金字招牌,一句“天下有溺犹己溺,此志毋稍驰”,道尽学校百余载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一代代河海学子聚焦国家水利战略需求,在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智慧水利等领域取得科研突破,在推动全国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留下了生动注脚,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治水报国”的青春担当。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牵头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地表水水质评价、海岸带资源调查;成立世界首个工程移民研究机构;建成国内最大3向6自由度模拟地震水下振动台系统,破解高坝大库抗震难题;创制我国首个流域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1981年精准预报葛洲坝洪峰,广泛应用于七大流域并成为国际洪水预报核心参考……一代代河海学子为全球水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河海方案。广大青年要以他们为榜样,争当开拓进取的排头兵,敢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争做先锋、劈波斩浪勇当闯将。

家国情怀是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追求。在河海大学治水兴邦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河海学子投身国家水利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涌现出以张闻天为代表的一大批成就卓越的治国栋梁、学术大师、行业精英,深刻诠释了“饮河海一滴水,献祖国一生情”的家国情怀。广大河海学子赓续“红帽子大学”的红色基因,将“天下有溺犹己溺”的济世情怀融入血脉,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勇担“河海使命”。广大青年要以他们为榜样,厚植爱国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青春历程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以河海大学张安若、叶茜等7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学生团队扎根云南省昭通市开展田野调研,助力昭通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和后期扶持,探索跨县搬迁移民返贫风险防范路径。河海大学“图审事”团队主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水利的深度融合,成功研发了“图审事”水利AI审图系统,通过科技赋能水利,提升审图效率和质量,为水利工程建设保驾护航……新一代的河海青年立志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指引,正在为我国水利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添砖加瓦。时代需要青年主动作为,为人民带去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大青年要以主人翁姿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思想弦歌不辍,青春芳华待灼。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对广大青年来说本身就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这是一堂引发共鸣、传递思想、引人回味的思政课。广大青年要从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中汲取奋进力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争做使命担当的强国先锋,让青春在奉献祖国、服务人民中更加熠熠生辉。

原文链接:https://m.huanqiu.com/article/4OSN5uqgl3g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