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2025年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研讨会

4月27日-29日,2025年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研讨会(IWNAOE2025)在南京举行。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出席会议并致辞。

郑金海表示,本次研讨会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领域提供了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学术平台,对于推动该领域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期待与会专家充分交流、深入探讨,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围绕“海洋科技高质量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教授阐述了海洋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学科重构与人才重塑的跨域协调引擎作用。里斯本大学Carlos Guedes Soares教授介绍了全球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中国船舶集团陈刚教授介绍了中国船舶设计能力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并论述了大学在其中的历史贡献和应有作为。

围绕“海洋可再生能源与海工结构物基础”议题,英国思克莱德大学Atilla Incecik教授介绍了浮动式海上风电如何在“能源转型”时代为满足全球能源需求做出贡献。日本长崎应用科学研究所Takeshi Kinoshita教授论述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对缓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政治冲突的作用。江苏科技大学嵇春艳教授介绍了我国浮式防波堤海上测试和实际工程应用的情况。上海交通大学付世晓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围绕深海立管安全优化设计开展的系统性工作。河海大学张继生教授介绍了复杂海洋环境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在单桩基础加固与防冲刷中的应用。

围绕“船舶流体力学与极端海洋环境动力学”议题,哈尔滨工程大学张阿漫教授介绍了统一形式的气泡动力学方程以及气泡动力学实验方法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示范。四川大学林鹏智教授分享了Fluid-PID-Solid(FPS)主动控制方法及其在液体减晃中的应用效果。法国船级社陈小波博士分享了其在船舶适航性求解方法中开展的系列工作。大连理工大学张桂勇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船舶碎冰阻力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武汉理工大学李廷秋教授介绍了界面多相流高间断性锐利分辨率的新一代对流建模算法。

围绕“智能海洋系统与无人装备技术”议题,河海大学陶龙宾教授介绍了一种浮式制氢平台与无人驾驶运输的创新集成方案。河海大学韩光洁教授分享了其团队针对UASN的信任管理机制开展的系列研究工作。

本次会议由河海大学主办。来自葡萄牙、英国、日本、法国和中国等5个国家、45家单位的15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