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力学专业

发布时间:2011-12-21浏览次数:30

二级学科码 080102 学科门类 工学
一级学科 力学 一级学科授权批准年月  
学科授权码   二级学科授权批准年月  
培养层次 硕士 所属部门 土木院
博士点授权年月 -   硕士点授权年月 1984-4  
博士后站点状况 重点学科状况 - 
学科点简介

一、学科总体概况 1958年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徐芝纶院士在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创建了工程力学系,1959年正式成立固体力学专业。1984年获批设立了固体力学硕士点。 固体力学学科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如三峡、葛洲坝、龙滩、南水北调、刘家峡等)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部、省纵向项目,进行了固体力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解决了许多重大工程问题,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方向。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破坏力学; 2、实验力学与结构健康诊断; 3、工程材料的断裂与损伤; 4、工程结构的数值模拟与计算机仿真; 5、热应力原理及其工程应用。 三、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本学科拥有水利部、教育部及江苏省批准的试(实)验中心、实验室3个,具有Summit结构无损检测系统、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磁带记录机等多套先进试验仪器设备,同时配备了高性能机房和MARC。ANSYS、NASTRAN等高性能计算软件等。 1996年以来,主持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重大工程等科研项目60余项,经费总额890余万元。发表论文265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出版教材10部,获省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9项。 本学科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学术水平尤为突出:开展了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与岩石等断裂与损伤的理论和测试研究,用细观力学方法研究混凝土材料损伤本构关系,并应用于大型水工结构的分析计算中,多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部级科技进步奖;在混凝土II型、III型和三维复合型的虚裂缝模型及相应的断裂能测试,二维(三维)断裂临界曲线(面)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特大型全级配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试样的测试,基于概率数学的断裂参数的尺寸效应研究及混凝土损伤模型、混凝土大坝损伤机理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基础梁板研究成果被专家评审为,整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水平;结合具有纵、横缝大坝的弹塑性摩擦接触问题开展的数值仿真分析研究,提出的变分不等式有限元迭代格式和界面元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在理论上论证了降低现行规范温控标准的可能性,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随机有限元、失效模型、体系可靠度、灵敏度分析和动力可靠度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在固体材料参数识别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二次开发国外引进地质雷达无损探测设备,有效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四、学科队伍情况及人才培养 学科点现有教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教授14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在职博士4人。现有在校博士士生12人、硕士生18人。形成了以张子明教授、武清玺教授、周建方教授、朱为玄教授和黄淑萍教授等为学术骨干的优良梯队。已培养输送硕士研究生60余人,现有在读研究生18人。 五、学科发展前景 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和健全的配套设施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经过长期发展和积累已具备的雄厚的科研基础,是今后学科建设的强大后盾。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是研究固体力学机理及现象的重要途径,这对固体力学中复杂的力学现象和物理概念的建立起着深刻的作用,同时必定能够进一步促进固体力学新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固体力学理论和学科的继续发展。 

信息来源 研究生院 信息负责人 曲永岗
责任编辑 吴爱华 更新时间 2007-9-28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