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水情的认识以及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态度是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决策、实施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根据水利部调水局的安排,河海大学经济学院南水北调工程社会心理与公众意愿调查分析课题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根据用水情况设计了3类问卷:城镇居民问卷(生活用水)、农户问卷(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和企事业单位问卷。2000年7、8月,通过访谈员,在中线、东线工程沿线地区的湖北(汉江下游地区,没有包括丹江口库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江苏(苏北运河沿线)7省市共发放问卷1722份,回收问卷1511份,回收率87.7%。经过逻辑检验,最终有效问卷为1341份:其中城镇居民855份,农户385份,企事业单位101份。此后课题组进行了访谈研究。
城镇居民问卷回答者对兴建南水北调工程表示支持的达84.2%,其中“坚决支持”的为41.9%,“比较支持”的为40.6%。有两类群体与总样本有比较大差异:公务员的支持率偏高,为90.4%;其它人员(包括失业、下岗及离退休人员等)支持率较低,为67.4%。从分省的情况看,调出水的湖北(样本偏小)、江苏两省的支持率低于总样本,分别为66.7%和77.4%,但也超过了60%。
企事业单位和农户问卷与城镇居民问卷相似,支持率分别为80.2%和79.2%。
总体看,公众对南水北调工程有较高的支持率,但工程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具体情况比较复杂。问卷的开放性和访谈显示,当涉及到具体的利益时,利益相关者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态度就不是一般地支持或一般地反对了。
北方受水区是一个缺水区,目前所维持着的供水-需水平衡,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平衡,是以牺牲环境和挤占农村用水为前提的。公众对当地水资源状况认识是不清晰的,城镇居民认识尤其模糊。但是,公众对用水问题,诸如对节水、治污、污水处理回用等方面的认识是客观的,对解决用水紧张的看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经济社会(非技术)因素是影响用水的基本因素。因此,解决北方地区用水紧张的局面应从管理体制入手,改变目前不合理用水状况,建立节水型社会,再辅以工程调水。解决管理体制的问题,不仅是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的根本所在,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真正能起到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状况的制度条件。
项目区大部分回答者支持南水北调工程上马,这是一个很好的群众基础。但是,当涉及到具体利益时,利益关系十分复杂,需要通盘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