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门户
  • 邮箱
  • EN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大学章程
    • 历史名人
    • 历任党政负责人
    • 现任领导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院系部门
    • 院系设置
    • 党政职能部门
    • 群团组织
    • 派出机构
    • 直属单位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学术会议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
      • 省部级
    • 科研成果
    • 学术期刊
    • 管理部门
      • 科技处
      • 社科处
    • 信息公告
  • 教育教学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留学生培养
    • 终身教育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终身教育招生
    • 就业指导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国内合作发展
    • 基金会
    • 校友会
  • 校园生活
    • 校园文化
    • 校园景观
    • 校园服务
    • 图书档案

部门网站群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行政机关
  • 专题网站
    • 新闻网

新闻网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2023 02.09
    吴中如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2月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杰出盟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专家、河海大学吴中如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市殡仪馆举行。吴中如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5日14:00时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吴中如院士生病住院期间,中国工程院,江苏省委、省政府、民盟江苏省委,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委市政府,鼓楼区委、区政府,江宁区委、区政府,兄弟高校、有关单位及领导、两院院士等通过多种途径表达慰问。吴中如院士逝世后,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江苏省和有关地方领导同志、老领导,对吴中如院士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中国工程院领导以及67位两院院士亲临或以唁电、敬献花圈等方式对吴中如院士的逝世表示哀悼。中共中央组织部,民盟中央,教育部,水利部,中国工程院,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水利部各大流域机构,江苏省委统战部,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民盟江苏省委,江苏省教育工委、教育厅、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天津市、山西省等省市水利厅局,南京市鼓楼区委、区政府,南京市江宁区委、区政府,绍兴市委、市政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大
  • 2023 02.05
    沉痛悼念吴中如院士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杰出盟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专家,河海大学吴中如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5日14:00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吴中如院士祖籍浙江绍兴,1939年9月9日出生于江苏宜兴。1958年至1963年就读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系,1963年至1969年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所、豫北试验站工作,1969年至1975年在河南省济源市铁山河水库、新乡地区电业局工作,1975年至1979年在江苏省徐州电厂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1979年起任教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至2004年连任三届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和建筑学部常委。曾担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智能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学会理事等。吴中如院士长期从事水利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973项目课题等,创造性地提出大坝安全监控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三峡、龙羊峡、丹江口、
  • 2023 01.30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来校开展科技交流
    1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许海清副主任一行来校技术交流,国网江苏电力公司总工程师王肃、中国电科院院士郑玉平、河海大学郑金海副校长等参加交流。郑金海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并介绍学校的总体科研情况。许海清高度肯定河海大学在与国网公司合作创新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希望未来能够加强合作。会上还介绍了能源与电气学院和电气学科的情况,以及拟开展的风-光-水协同运行与调控特色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及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参会专家对双方科研工作及未来的合作途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通过本次技术交流活动,双方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的研究特色和工程需求,为深化未来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东莉)
  • 2023 01.20
    我校教师团队在气候变化生态水文响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水文院王卫光教授团队在生态学与全球变化领域顶级期刊《GlobalChange Biology》(IF:13.211)上发表题为“Climate-driven vegetation greening further reduces water availability in drylands”的学术论文。全球气候变化(如气温升高、水汽压差增大、降水减少/增加等)对水文循环和区域水资源的直接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识。然而,气候变化通过改变地表植被结构与生理而产生的间接水文效应目前尚不明确且缺乏系统性的定量研究。针对以上科学问题,王卫光教授团队综合利用多组陆面模式控制试验结果和多套遥感植被数据,提出数据-模型融合新方法,定量解析了气候变化对植被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结合多套蒸散发产品,建立普适的多元回归模型,估算了陆地蒸散发对LAI和气象要素变化的敏感性,并评估多重共线性、非线性响应、输入气象数据差异等因素对敏感性估算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量化了全球尺度上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植被LAI对陆地蒸散发和可利用水量的间接影响。图1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期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研究发现
  • 2023 01.17
    国家又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
    1月13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海岸侵蚀防护与活力海岸构建关键技术”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王文涛处长,责任专家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吴怀春教授等专家出席会议。河海大学徐辉校长、项目负责人龚政教授,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课题负责人、技术骨干等参加会议。徐辉在致辞中表示,“典型海岸侵蚀防护与活力海岸构建关键技术”项目研究成果可有力支撑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和“双碳”等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河海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将为各有关协同单位积极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为高水平、高质量完成项目预定目标创造良好条件。王文涛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管理的总体情况和要求,并强调海岸侵蚀防护与海岸带保护相关工作在国家海洋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工作。项目团队基本涵盖了国内在岸线防护、海岸带保护的科研主力军,希望项目团队能潜心开展理论研究、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达到项目预期目标。戴民汉、吴怀春主持了项目实施方案论证。龚政及各课题负责人分别就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专家组成员认为,项目
  • 2023 01.16
    河海大学与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1月14日,河海大学与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淮河”)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长周虹,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出席签约仪式。唐洪武对中水淮河公司领导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学校与中水淮河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围绕淮河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联合科技攻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希望通过此次协议签订,双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进一步强化科学研究的组织行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好的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推进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周虹对河海大学长期以来给予中水淮河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中水淮河与河海大学有着源远流长的精诚合作历史。近年来,公司在EPC、水资源应用系统、数字孪生等业务开展了新的探索,期望双方以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为契机,进一步发挥高校与企业的不同优势,不断挖掘合作潜力、提高合作层次,继续为中水淮河的科技工作提供指导、为中水淮河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河海大学郑金海副校长和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赵永刚签署《河海大学中水
  • 2023 01.15
    国家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我校召开
    1月10-11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区水动力优化再构与自然动能高效利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学校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王磊处长,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金旭浩处长,由张建云院士、胡春宏院士、邓铭江院士及来自行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参加了会议。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河海大学校长徐辉、副校长郑金海,以及各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等出席会议。王磊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管理的总体情况和总体要求。他指出,项目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要切实增强完成国家重点专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创新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培育和凝练标志性成果,切实解决水利工程领域核心科学技术问题。金旭浩表示,项目要坚持问题导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研究;水利部将大力支持项目管理,按照科技部要求和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做好落实、跟踪与服务。徐辉对与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项目取得高水平成果,希望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方案和研究工作安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专家组组长张建云主持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项目负责人唐洪武和各课题负责人就
  • 2023 01.14
    校领导走访慰问坚守一线的教职员工
    1月14日,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一行深入一线检查寒假工作,走访慰问了寒假期间坚守岗位的教职员工,向他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各分管校领导分别检查指导寒假相关工作。校领导逐一走访了各校区门卫值班室、监控室、宿舍管理站、校医院、学生食堂、高压配电房等场所,详细了解寒假期间相关工作的运行情况,与一线教职员工进行了深入交流,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校领导对寒假期间坚守岗位、辛勤工作的教职员工表示感谢,嘱咐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确保安全。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学校的期望,认真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全力保障学校寒假期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 2023 01.14
    三峡大学来我校调研
    1月13日,三峡大学校长王炎廷、副校长李东升一行来河海大学调研。河海大学校长徐辉、副校长郑金海出席座谈会。徐辉对王炎廷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河海大学与三峡大学都是以水利为特色,在学科建设与发展、学生培养与就业以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会遇到相同的问题与瓶颈,希望两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资源共享,强化务实合作,在学科建设、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平台、协同创新,实现双方高质量发展。王炎廷对河海大学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三峡大学发展情况。他表示,三峡大学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希望与河海大学在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为双方的学科实力提升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共同努力。三峡大学和河海大学相关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文/柴志尚 图/朱昊)
  • 2023 01.14
    水利部水循环与水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月9日,水利部水循环与水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在河海大学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副司长武文相、王洪明处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建云院士、副主任胡春宏院士、邓铭江院士、许唯临院士,委员吴吉春教授、傅旭东教授、夏军强教授、吴浩云正高级工程师、钱名开正高级工程师、张金良正高级工程师、姚仕明正高级工程师、陈文龙正高级工程师、严登华正高级工程师、陈求稳正高级工程师、陈东研究员、郑金海教授、杨涛教授,以及实验室主任、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院士,河海大学校长徐辉等出席会议。武文相对实验室筹建以来取得的积极进展表示祝贺,对河海大学长期以来对水利科技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实验室后续建设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验室建设的全过程;二是要对接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科和团队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四是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咨询指导作用。同时希望河海大学继续支持和强化实验室建设,确保实验室各项筹建目标如期实现,早日进入水利部重点实验室序列。徐辉向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和感
  • 2023 01.14
    我校青年教师团队在水文模型参数优化算法领域取得新进展
    日前,我校水文院青年教师秦友伟副教授联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郑州大学等单位在水文水资源领域TOP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连续发表了包括“Can Gauss-Newton Algorithms Outperform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When Calibrating a Highly Parameterized Hydrological Model? A Case Study Using SWAT”在内的多篇水文模型参数优化方法相关的学术论文。水文模型的参数优化是水文模型建模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水文模型模拟要素的增加和模拟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待优化的参数数量及模型复杂度逐渐增加。由于水文模型的复杂性,包括非连续性、不可微性及多极值等特点,当前高维度参数空间上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在水文模型参数优化中的应用效果受限。研究首先针对水文模型参数优化中的难点问题,引入了三种梯度优化算法全局收敛性的提升手段,包括差分步长自适应技术、最优采样点技术以及零空间跳跃技术,分别解决了梯度优化算法易受局部
  • 2023 01.13
    深切悼念我校杰出校友茆智院士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河海大学杰出校友、双聘院士、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3日7时3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1932年9月20日出生,祖籍江苏南京。1953年7月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起在武汉水利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武汉大学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担任国家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水利学会理事,湖北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茆智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农田水利学专家,长期致力于农田灌溉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在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方面有出色成就,为我国节水灌溉科技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茆智院士曾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7项,全国科普作品二等奖1项。2000年获得“国际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革新突出贡献奖”,该年度全球仅他一人获此项殊荣。2019年获得中
  • 2023 01.13
    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建设初见成效
    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以“四个一流”建设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融合为核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建好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培养链深度融合,更好地支撑和引领“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四个一流”建设为目标,齐心奋斗砥砺前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以“助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研一流技术、创一流产业”的“四个一流”建设为目标,围绕“数字水利与水安全、低碳环保与新能源、智能建造与新装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四大领域,承担“人才培养、企业孵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四大功能,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河海特质、江南底蕴”的苏州研究院。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校长徐辉,副校长郑金海等走进苏州院,调研苏州院运行情况,视察过渡场地及大楼建设情况。常务副校长、苏州院院长李俊杰多次指导并布置工作。日前,在地方政府的努力下,苏州研究院顺利推进载体建设,预计2024年交付使用。苏州研究院基本完成了建章立制,搭建高效运行的四梁八柱,谋划未来发展思路,理顺各方关系。承担国
  • 2023 01.10
    我校多个项目获评2022年度江苏省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
    近日,2022年度江苏省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评选结果公布。我校获评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4门、优秀教材3部、优秀教学案例2个。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入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要求,实施“河海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蓝钻计划)”,积极开展校级研究生优秀课程、优秀教材、优秀教学案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建成一批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研究生优秀教学资源是彰显学校研究生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有力抓手。学校将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建设,着力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我校研究生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842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63/775 跳转到 
  • 人才招聘
  • 招标采购
  • 校园服务
  • 校友会
  • 思源网
  • 校长信箱
  • 教育发展基金会
  • 信息公开

西康路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邮编:210024

江宁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佛城西路8号

邮编:211100

常州校区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海大道1915号

邮编:213200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185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