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门户
  • 邮箱
  • EN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大学章程
    • 历史名人
    • 历任党政负责人
    • 现任领导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院系部门
    • 院系设置
    • 党政职能部门
    • 群团组织
    • 派出机构
    • 直属单位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学术会议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
      • 省部级
    • 科研成果
    • 学术期刊
    • 管理部门
      • 科技处
      • 社科处
    • 信息公告
  • 教育教学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留学生培养
    • 终身教育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终身教育招生
    • 就业指导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国内合作发展
    • 基金会
    • 校友会
  • 校园生活
    • 校园文化
    • 校园景观
    • 校园服务
    • 图书档案

部门网站群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行政机关
  • 专题网站
    • 新闻网

新闻网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2025 07.27
    APEC气候变化背景下渔业海洋灾害防灾减灾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近日,“APEC气候变化背景下渔业海洋灾害防灾减灾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陈陟出席会议。陈陟表示,加强APEC经济体的交流与合作,助力提升APEC区域渔业海洋防灾减灾的能力,对海洋渔业的韧性建设及APEC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研讨会上,来自韩国国立水产科学研究院、秘鲁海洋研究所、马来西亚渔业局、印度尼西亚海洋事务与渔业部、天津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河海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的专家,聚焦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技术、风险评估方法在渔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气候变化影响下海水温度变化对渔业产业的深层影响等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会上还报告了基于人工智能和数值模拟技术的预报模型,展现了AI技术在海洋灾害预警中的应用前景。与会代表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新形势下海洋渔业防灾减灾的发展态势、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区域合作前景,形成了广泛共识。本次会议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办、河海大学承办,此次会议获得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授权,来自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秘鲁、泰国等8个APEC经济体的专家学者参会。
  • 2025 07.24
    我校师生在空间数据不确定性评价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王增利副教授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IJGIS)》上发表了题为“Differential effects of data omissions and positional errors on the minimum acceptable geocoding hit rat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探讨了地理编码过程中的两类常见不确定性:地址遗漏和位置误差,对最小可接受地理编码匹配率(Minimum Acceptable Hit Rate, MAHR)的差异性影响,并揭示了点密度与聚集程度对MAHR的显著调节作用,为高质量空间数据获取及空间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地理编码是将地址信息转换为空间坐标的关键过程,广泛应用于城市犯罪、流行病学、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空间分析。然而,受限于街道网络复杂性、地址库的时效性和匹配算法精度等因素,地理编码结果常常存在匹配失败和位置偏移等问题。这些不确定性不仅会降低数据利用率,还可能引入空
  • 2025 07.24
    我校举办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与资源会计专业委员会 2025年工作会议
    近日,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与资源会计专业委员会2025年工作会议在我校举办。校长助理宋翔洲、中国会计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国强、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与资源会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周一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宋翔洲表示,环境与资源会计是依托自然资源环境领域开展研究的交叉学科,学校始终致力于多学科发展,在水资产价值核算、流域生态补偿、绿色投融资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研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深入探讨和推动环境与资源会计领域发展。主旨报告阶段,环境与资源会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聚焦中国可持续发展会计知识体系的先进性,对“知识体系”立意的“顶天与立地”、逻辑的“国情与特色”、内容的“求真与务实”进行了讲解。会议还设置了主题报告环节,并组织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本次会议由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与资源会计专业委员会主办,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海大学社科处承办。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与资源会计专业委员会全体成员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参加会议,共计30余所高校及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 2025 07.24
    我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库湖泊疏浚淤泥低碳高质利用的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
    7月22日,我校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水库湖泊疏浚淤泥低碳高质利用的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河海大学召开。校长郑金海出席会议。郑金海表示,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学校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各参与单位优势互补;加强过程管理,确保研究质量;推动成果转化,促进技术应用,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全方位保障。同时,学校也将以本项目为纽带,深化与兄弟单位的合作,共同探索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新技术、新模式。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水利部运行管理司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均提出,希望项目组全面推进项目实施,按时高质量完成项目各项任务指标。项目负责人、河海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永辉教授及各课题负责人进行了项目及课题的实施方案汇报,重点阐述了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进度安排、预期成效等。会议成立了包括张建云院士、唐洪武院士、刘加平院士和刘汉龙院士在内的项目咨询专家组。来自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技术
  • 2025 07.21
    第七届全国风能科学研讨会暨教育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7月17日,第七届全国风能科学研讨会暨教育教学研讨会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举行。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华能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庆伟,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翟恩地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郑金海介绍了学校在新能源与风电领域的发展历程、专业建设、科研平台及校企合作成果。他强调,风电在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期待各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强化合作,更好地推动风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高质量提升和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大会报告环节,来自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内蒙古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和河海大学等专家教授对风电技术瓶颈、海上风电融合、风机尾流控制及学科建设等展开了交流研讨。本次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风能助力双碳”为核心主题,由江苏省能源研究会风能利用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河海大学)、河海大学新能源学院和河海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专家学者260多人与会,共同探讨风能领域的前沿课题,为推动我国风能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智慧与力量
  • 2025 07.19
    河海大学举行迎接天安门国旗仪式
    7月19日,在学校建校110周年倒计时100天之际,学校举行迎接天安门国旗仪式。校长郑金海出席活动,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宣读国旗赠予证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主持仪式。郑金海在讲话时表示,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具有唯一性,十分珍贵,这面国旗必将成为全体河海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旗帜。他希望,全体师生校友以此次迎旗仪式为契机,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做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者。学校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向110周年校庆献礼。要依托水利特色,聚力深化改革,勇担时代重任,以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在传承中扛牢使命,在创新中突破攻坚,在奋斗中展现作为,用守护江河安澜、破解治水难题的实干担当为国旗添彩、为强国添力。河海大学深圳校友会会长龚南作为校友代表发言时表示,这面旗帜跨越千里,激励着河海人薪火相传、矢志报国。河海大学深圳校友会将继续发挥服务校友、凝聚力量、反哺母校、贡献社会的作用。国旗护卫队代表高晔发言时表达了自己的激动心情,表示要守护好这份红色荣耀,切实将“爱国情 强国志”转化为“攻克水利难题 守护江河安澜”的实
  • 2025 07.19
    河海大学开展2025年暑期一线教职工慰问活动
    7月15-19日,河海大学开展三校区“夏日送清凉”教职工慰问工作。校党委书记杨桂山,校长郑金海,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及学校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慰问。校领导分别走访了三校区门卫值班室、学生食堂、高压配电房、校医院、宿舍管理站、本科招生录取现场、基建处等,为在酷暑中仍坚守岗位的教职工送去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校领导详细了解暑假期间相关工作的运行情况,并与现场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嘱咐大家在高温工作期间要时刻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注意防暑降温、劳逸结合。教职工对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慰问表示感谢,纷纷表示将把这份关怀转化为工作动力,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负责的态度,确保暑期校园各项工作的平稳运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2025 07.19
    河海大学110周年校庆公告(第二号)
    秉上善若水之意,引华夏水利之先。2025年10月27日,河海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自校庆一号公告发布以来,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朋友热切响应、热情参与、热忱支持学校各项校庆筹备工作。在此,谨致以诚挚感谢和崇高敬意!风雨传薪,人才蒸蔚。河海大学以“大哉河海百十载,兴水育才创一流”为主题,秉持“简朴、务实、特色”原则,举办以师生校友为主体、回归学术本真、面向未来发展的系列校庆活动,回顾展示学校在党的领导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成果,激发师生校友爱国荣校情怀,弘扬历久弥新优良传统,谋绩效优先之实,聚内涵发展之势,蓄行稳致远之力,携手绘就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画卷!目前,校庆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相关安排公告如下:一、校庆日主体活动10月26日下午 河海大学高质量发展校友论坛10月27日上午 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10月27日下午 大学校长论坛二、校庆专题网站河海大学11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网址:https://hhu110.hhu.edu.cn。欢迎关注、收藏,及时了解校庆工作动态,送上校庆祝福。大哉河海,新程肇启。建校1
  • 2025 07.18
    水利部重点建设教材(智慧水利专业)编写研讨会在河海大学举行
    7月16日,水利部重点建设教材(智慧水利专业)编写研讨会在河海大学举行。水利部人事司副司长王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李丹颖,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夏润亮,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副校长沈扬出席会议。会上,首批立项的8种教材编写组汇报了教材建设情况,与会的智慧水利行业专家、教材编写专家、技术专家和出版编辑人员,从不同角度围绕教材内容、逻辑框架、章节安排、格式体例等开展了交流研讨。第二批立项的7种教材主编单位汇报了编写进展、大纲修改情况及后续工作安排。会议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要增强做好教材编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对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要求,全力以赴完成好这项重要任务。二要抓紧修改完善,确保教材质量。编写团队要认真梳理专家意见建议,进一步梳理知识脉络,完善内容体系,调整教材内容,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满足教学要求。要成立综合协调组,加强各种教材之间的内容统一和协调联动,增强知识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三要严守进度安排,按时完成任务。各主编单位要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对书稿进行精心打磨与完善,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教材编写出版工作。来自水利部信息
  • 2025 07.18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水利与生态环保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在河海大学召开
    2025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水利与生态环保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在河海大学召开。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副主任方伟,就指委副主任委员水利部人事司副司长王健,就指委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屈文谦,就指委副主任委员、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参加本次会议。方伟强调,就指委要强化战略引领,深化协同联动,夯实基础保障,共创水利与生态环保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王健表示,水利人才培养工作应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供需对接,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行业人才建设双提升。屈文谦表示,未来将锚定方向、精准发力,以更高站位谋篇、更实举措落实,持续推动行业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陆国宾表示,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校企衔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会议审议了就指委2024年工作总结,通过了就指委2025-2026年度工作计划,为“水利与生态环保行业高校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授牌。会议还设置了行业发展形势分析研讨和座谈交流环节。会后,就指委组织成员高校联合开展访企拓岗活动。
  • 2025 07.18
    中国水利报社来我校调研交流
    7月16日,《中国水利报》社长李国隆一行来我校调研。校党委书记杨桂山参加座谈,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主持。杨桂山代表学校对李国隆社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中国水利报社长期以来给予河海大学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他表示,双方有着因水结缘的深厚友谊和紧密合作关系,希望共同推动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宣传,筹备中国共产党治水成就展,进一步讲好河海大学兴学育才的百十精彩故事。李国隆介绍了报社的整体情况、宣传主题以及未来方向,表达了与学校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的期待,并就中国共产党治水成就展、水利高等教育、河海大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宣传进行了深入细致交流,希望河海大学为水利行业输送更多的一流专业人才,为水利新闻宣传提供更加立体丰富的人才供给。中国水利报社下属相关部门单位、江苏省水利厅相关处室、河海大学相关部门参加了活动。
  • 2025 07.18
    《Nature Food》揭示食物系统间接排放的健康风险
    我国食物系统供应链向机械化、产业化加速转型,其污染物排放(如氨、氮氧化物)不仅源于作物生产环节的“直接排放”,还来自于机械使用、能源消耗、食品加工、运输流通等环节的“间接排放”。然而以往研究聚焦前者,缺乏对后者的健康风险开展系统研究,阻碍了我们对食物系统健康风险的责任归属、减缓策略的全面认识。针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基于自主开发的高分辨率排放清单(GEMS),结合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MAQ-Adjoint)、全球暴露-死亡风险评估模型(GEMM)以及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量化了1981至2017年间中国食物系统的“间接排放”及其健康效应。结果表明,1)1981至2017年间,中国食物系统“间接排放”导致相关过早死亡人数从1.1万人上升至6.8万人(见下图),占中国食物系统健康风险的1/4,成为继粮食种植、畜禽养殖之后的重要排放途径;2)“间接排放”的健康风险存在区域和人群差异,华北平原(不包括北京)是“热区”,低收入群体所承担的空气污染健康风险比其消费责任高出58%;3)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运输排放控制等措施可使“间接排放”的健康风险减少50%左右,尤其是华北平原具有显著减排潜力
  • 2025 07.15
    河海大学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近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率团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访问。在墨尔本大学访问期间,双方重点讨论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实施进展和未来规划,并在中外合作办学、师生互访及科研合作等方面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陆国宾表示,两校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领域已建立坚实合作基础,期待在优势学科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成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期间,双方围绕人才联合培养、师生交流及科研合作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推进“2+2”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在高水平专家互访、学生短期交流及暑期学校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在奥克兰大学访问期间,双方回顾了长期友好合作历史,商讨了双博士、双硕士及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等项目的工作计划,同意拓展“3+2”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合作。代表团还参观了该校工程学院实验室,就科研合作达成初步意向。访问期间,还举办了全球人才招聘宣讲会,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校友进行交流座谈,开展建校110周年校庆校旗传递活动,举行新西兰校友分会理事会换届会议。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随团访问。
  • 2025 07.15
    校长郑金海一行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调研交流
    7月14日,校长郑金海带队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调研交流,就进一步深化双方全面合作进行座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祖雷鸣,副主任徐雪红,党组成员、副主任、黄河工会主席李群,河海大学校长助理吴峰参加座谈。郑金海对黄委多年来给予河海大学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发展近况。他表示,河海大学与黄委友谊源远流长、合作成果丰硕。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水利特色、依托水利行业办学,聚力推动水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致力于培养水利行业领军人才,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学校将精准对接黄河保护治理需求,不断优化升级专业学科设置,希望与黄委持续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项目攻关等方面深化合作,携手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祖雷鸣感谢河海大学长期以来对黄河保护治理工作的大力支持。他表示,黄委与河海大学多年来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多个方面持续开展务实合作,学校为黄委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黄河保护治理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黄河保护治理大有可为,黄委聚焦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加快推动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期盼河海大学更多优秀学子和科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831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774 跳转到 
  • 人才招聘
  • 招标采购
  • 校园服务
  • 校友会
  • 思源网
  • 校长信箱
  • 教育发展基金会
  • 信息公开

西康路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邮编:210024

江宁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佛城西路8号

邮编:211100

常州校区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海大道1915号

邮编:213200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185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