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门户
  • 邮箱
  • EN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大学章程
    • 历史名人
    • 历任党政负责人
    • 现任领导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院系部门
    • 院系设置
    • 党政职能部门
    • 群团组织
    • 派出机构
    • 直属单位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学术会议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
      • 省部级
    • 科研成果
    • 学术期刊
    • 管理部门
      • 科技处
      • 社科处
    • 信息公告
  • 教育教学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留学生培养
    • 终身教育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终身教育招生
    • 就业指导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国内合作发展
    • 基金会
    • 校友会
  • 校园生活
    • 校园文化
    • 校园景观
    • 校园服务
    • 图书档案

部门网站群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行政机关
  • 专题网站
    • 新闻网

新闻网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2021 08.01
    我校出版社出版的《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系列2019》(5卷)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7月29日,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会上对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123种出版物、50家先进出版单位和69名优秀出版人物进行了表彰。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系列2019》(5卷)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该丛书由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和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联合推出,张建云院士、唐洪武书记、徐辉校长等任编委会主任、副主任,张兵、史安娜任丛书主编。此外,《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系列2019》还入选了“2020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和“2020年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并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礼赞全面小康 致敬建党百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发布会亮相。中国出版政府奖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是我国出版行业的最高奖项,旨在通过奖励、表彰优秀出版物和在出版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优秀人物,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多年来河海大学出版社一直致力于把河海大学的专业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优质的出版资源,出版了很多学术精品图书,逐步形成了河海专业出版品牌,这也是河海大学出版社首次获得该奖项。(张砾)
  • 2021 07.31
    我校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3项特等奖
    7月19日-21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94所高校在内的254组作品报名参加比赛,大赛网络评审选拔出72所高校的126组作品到现场参加决赛。我校斩获三项特等奖和优秀组织奖,三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经过实物展示与两轮现场答辩环节,我校共有3项作品获得特等奖。其中,水利水电学院学生牵头完成的《兼有消浪功能的多级波浪能发电装置》《一种基于气阻原理的大流量智慧分层取水塔》,农业水利工程学院学生牵头完成的《大珠小珠出玉盘——一种基于立体化布置的灌溉授粉喷药一体化装置》获得了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已成功举办七届,大赛旨在激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创新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为我国水利事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本届大赛以“新阶段,新水利”为主题,注重节水优先、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文/黄显峰、姜帆、高冀颖)
  • 2021 07.28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优化整合评价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整合结果。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优化整合评价,成为第一批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整合工作,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18年-2020年的运行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学校高度重视优化整合评价工作,成立由徐辉校长担任组长、郑金海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整合评价工作组,制定优化整合评价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优化整合评价专家咨询会,多次召开优化整合评价专题办公会、工作研讨会。在共建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及学校相关部门、学院的全力配合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按期提交评价资料,顺利通过教育部初评答辩,最终通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优化整合评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近年来积极扩展创新领域,完善平台建设,凝聚核心竞争力,服务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和三峡、小湾、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重点工程建设,研发并攻克高坝大库建设和运行、水动力重构、水文预报、水环境
  • 2021 07.27
    我校施国庆教授再次当选国际水电协会可持续性评估理事会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委员会轮值主席
    2021年3月-5月,国际水电协会(International Hydropower Association, IHA) 举行了水电可持续性评估理事会各委员会竞选活动。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主任、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施国庆教授再次当选该理事会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委员会轮值主席和管理委员会委员。国际水电协会水电可持续性评估理事会是负责《水电可持续性评估规范》和《标准》研究、应用、推广、评估质量监控、培训等能力建设等的管理机构。目前,由来自国际组织、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水电开发和咨询公司、水电建设与设备供应企业、高等学校与研究机构、环境与社会方面非政府组织的100多名成员组成,7个委员会的轮值主席和1名观察员组成管理委员会。河海大学施国庆教授是亚洲地区的代表之一。(公管院)
  • 2021 07.25
    【中国河湖的红色记忆】淋漓鲜血战旗红,数万英雄唱大风——赣江纪事
    提起江西,人们往往冠之以红色二字,这不仅是说江西的土壤是红色的,更是说作为中国革命策源地的江西具有深厚的红色基因:赣北南昌城头,曾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毛泽东在赣西的井冈山,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方志敏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坚强的苏维埃阵地”;赣南的瑞金,曾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于此,而被改称“瑞京”。由于这些革命活动大多发生在赣江流域,因此可以说,赣江就是一条“红色之河”。一赣江是长江的八大支流之一,也是自南向北纵贯江西省的最大河流,江西因此简称赣。赣江源头历来众说纷纭,根据专家实地考察的成果,并于2001年8月经江西省科技厅评审处确定,赣州市石城县境内“石寮河为赣江的源河,石寮河1号泉为赣江源头”。石城县坐落于武夷山西麓,有“碧水丹山,人文荟萃”[1]之称。石城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2]而得名。赣江河源称绵水,流经瑞金,在会昌县与湘水(江西)汇合,称贡水。此为赣江正源。贡水流经于都、赣县,与发源于江西省崇义县聂都山张柴洞的章水(赣江西源)在赣州市八境台汇合,始称赣江。有此一说:左“章”和右“贡”构成“赣”字。赣江自南向北流
  • 2021 07.22
    河海大学教授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全英文采访谈洪涝灾害影响及对策
    近日,河南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7月22日,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张珂教授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专访,对此次河南多地遭受的洪涝灾害影响及政府采取的防洪救灾措施和后续政府、民众如何应对洪涝灾好后的次生灾害和潜在疫情防护等问题进行了解读。
  • 2021 07.22
    【中国河湖的红色记忆】烟雨楼台风乍起,红船泊处听惊雷——南湖纪事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视域里,人们常把湖泊称作“天上遗落的明珠”“大地的眼睛”。在我国东部浙江省的大地上就镶嵌了不少这样的“明珠”“眼睛”,其中以嘉兴南湖、绍兴东湖和杭州西湖最为著名。一南湖因坐落于嘉兴城南而得名。南湖原名滮湖、马场湖,又名东湖。嘉兴城西南有西南湖,因与东湖相连似鸳鸯交颈,故南湖(包括东、西湖)又称“鸳鸯湖”。上古时期,南湖一带还是个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后来由于长江和钱塘江经年累月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陆地不断向东向南延伸,海水逐渐退出,形成低洼地带,运河沿线的多条支渠遂汇流于此而成湖泊,上承长水塘和海盐塘,下泄于平湖塘和长纤塘,流注黄浦江。南湖形成初期面积较广,由于长期缺乏疏浚,湖滨不断被泥沙淤积,湖面日渐萎缩,今日南湖仅占初期的三分之一左右,水域面积90.83公顷,水深2~5米。南湖周围地势低平,河汊纵横。据史籍记载,五代后晋天福年间(约936—944),这里芦蒿丛生,一片荒凉景象。后来吴越王钱鏐第六子广陵王钱元璙任中吴节度使时,在湖滨筑楼作为“登眺之所”,取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烟雨”一词为楼名。南湖从此渐成名胜。北宋以降,湖畔陆续
  • 2021 07.20
    我校举办第十一届校友分会负责人会议
    7月17日,河海大学第十一届校友分会负责人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校长徐辉、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出席会议。徐辉首先代表学校及校友会向参加会议的校友代表们表示欢迎,并对安徽校友会的辛勤筹备与精心组织表示感谢。他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的成绩以及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与思路。他指出,近年来在海内外校友、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化水平、办学条件改善等各方面不断赢得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未来学校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在深度参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学校将在广大校友关注支持下,围绕“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郭继超表示河海校友在各条战线上努力拼搏、贡献卓著,彰显河海的自信与底蕴。学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希望未来进一步总结、凝练校友工作特色经验,健全校友网络,规范组织管理,创新校友工作方式,丰富校友工作内容,发挥校友组织作用,为服务校友、服务
  • 2021 07.19
    感悟长征精神 建功伟大时代 ——河海大学机关党委举办青年骨干党史学习教育研学班
    7月12日至17日,河海大学机关党委在泸州和遵义成功举办青年骨干党史学习教育研学班,来自机关各部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三十余名骨干代表参加研学。研学班特邀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四渡赤水分院李莹莹副校长就《回望历史,不忘初心,走好新世代长征路》进行专题授课。机关党委书记、组织部副部长王炎灿作《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领袖的确立与启示》的专题党课。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前往泸州老窖党建馆学习企业党建文化;前往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青杠坡战斗遗址、苟坝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娄山关战斗遗址等红色遗址遗迹和纪念地,亲身体验长征的艰难困苦、感悟长征的伟大精神;前往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感受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的累累硕果。结业仪式上,各组代表作学习成果交流发言。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把握机关工作特性,立足岗位实际,将初心使命落实在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的行动上,不负党和人民对青年的殷切期望。
  • 2021 07.18
    以河海大学足球队为班底的江苏大学生男子足球队夺得历史上首个学运会冠军
    7月17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以下简称学运会)足球赛(大学男子组)决赛中,以河海大学足球队为班底的江苏大学生男子足球队2比0战胜广东队,夺得江苏大学生男子足球队历史上首个学运会冠军。在决赛中,在半决赛中战胜上海队的江苏队迎战广东队。广东队此前在半决赛中战胜以北京理工大学为班底的北京队挺进决赛,队中拥有多名富力、恒大梯队队员。比赛开始后江苏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河海学子张子贤、肖泽岛分别在上半场各进一球,并保持到终场哨响,帮助江苏队2:0战胜广东队,夺得全国冠军。在本次代表江苏征战学运会的大学生男子足球队24名队员中,河海人占了20名,其中,领队、主教练也均为河海人,并贡献了总决赛的全部进球,全部比赛的7枚正式进球中,河海人包揽了其中6枚,带领江苏队在全部比赛中以未丢一球的好成绩取得了全国冠军。河海大学足球队在2008年首次闯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14年来,九次闯进决赛,斩获1个冠军,8个亚军,也曾多次代表江苏以及中国出征,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久前,在2021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高水平组的比赛中,河海大学足球队也取得了全国亚军的
  • 2021 07.12
    河海大学召开监督工作联席会议
    7月11日,河海大学召开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主持会议,相关监督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唐洪武指出,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抓好监督工作,将其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加强监督力量整合、促进监督贯通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探索和实践,为营造学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他强调,要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校内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协同抓好监督工作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拓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固化形成监督工作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协作联动,提升治理效能。坚持落实监督工作协作联动机制,相关监督部门要结合发现问题,加强联席会商,研究协同措施,合力破解障碍梗阻,有效发挥监督治理效能。三是强化跟踪问效,促进改革发展。组织、纪检、巡察、审计等部门要坚持成果导向,加强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切实以协同监督工作成效推动学校治理能力提升,为学校“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提供有力支撑。孟新对后续如何强化监督
  • 2021 07.12
    学校召开统一战线人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7月11日,学校召开统一战线人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与会人员共同学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负责人围绕庆祝建党百年、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分别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大家表示,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的深刻理解,更加坚定了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并肩、同心同行的信心使命,要立足本职岗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广泛汇聚力量,为学校事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唐洪武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振奋人心,是一篇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要迅速行动,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一是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二是要坚持学做融合,坚决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将总书记“七
  • 2021 07.12
    光明日报:在张闻天事迹激励下搏击青春、实现梦想
    【一线讲述】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此前,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他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并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近年来,众多高等院校纷纷依托革命旧址、红色文物等宝贵资源,开设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引导青年学子树立崇高志向、坚定理想信念。我们特邀四位高校红色展馆负责人,讲述他们传播革命史实和红色文化的生动故事,并请专家就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高校红色资源作出阐释、提出建议。在张闻天事迹激励下搏击青春、实现梦想讲述人:河海大学张闻天陈列馆负责人,河海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卞艺杰“真没想到,中学课本里讲过的张闻天,竟然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几天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博士生党支部在学校张闻天陈列馆上了一堂实境党课,通过体验式学习,学生们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1917年
  • 2021 07.09
    我校举行校领导班子务虚会
    7月9日,我校举行校领导班子务虚会,就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进行专题研讨。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会议,全体校领导、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出席会议。会议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科技评价改革,研讨如何抓关键、定举措、破难题,全面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各项任务落细落地,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副校长董增川、副校长郑金海先后作专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和副校长张兵作重点发言,与会校领导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相关单位做了交流发言。唐洪武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科技评价改革,是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的重中之重。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重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加强专业建设,培育优秀教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突出质量导向,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完善科研绩效管理机制,强化科研育人功能,建立有利于潜心研究和创新创造的评价制度,激活科技创新活力。他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兼顾,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形成整体合力,把工作抓实抓好。徐辉校长指出,要充分认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897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08/779 跳转到 
  • 人才招聘
  • 招标采购
  • 校园服务
  • 校友会
  • 思源网
  • 校长信箱
  • 教育发展基金会
  • 信息公开

西康路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邮编:210024

江宁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佛城西路8号

邮编:211100

常州校区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海大道1915号

邮编:213200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185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