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门户
  • 邮箱
  • EN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大学章程
    • 历史名人
    • 历任党政负责人
    • 现任领导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院系部门
    • 院系设置
    • 党政职能部门
    • 群团组织
    • 派出机构
    • 直属单位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学术会议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
      • 省部级
    • 科研成果
    • 学术期刊
    • 管理部门
      • 科技处
      • 社科处
    • 信息公告
  • 教育教学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留学生培养
    • 终身教育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终身教育招生
    • 就业指导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国内合作发展
    • 基金会
    • 校友会
  • 校园生活
    • 校园文化
    • 校园景观
    • 校园服务
    • 图书档案

部门网站群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行政机关
  • 专题网站
    • 新闻网

新闻网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2025 04.08
    我校陈涛教授在《社会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陈涛教授在《社会学研究》发表了题为《内生性关联与乡村环境治理中农民主体性的建构》的学术论文。伴随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持续推进,我国乡村生态环境的整体面貌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作为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一环,河道治理还面临着“最后一公里”难题。近年来,陈涛教授及其学术团队围绕如何破解乡村河道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开展了大量的田野调查,该文是这一议题下的最新研究成果。当前,乡村环境治理面临如何处理好与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关系及激活农民主体性的难题。研究从构建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及政府与农民互益协作的内生性关联这一分析框架出发,基于“河道自管”的研究发现,融入农民生产生活、吸纳农民智慧和关照农民意愿的实践激活了农民主体性和乡村环境治理活力。研究认为,“由谁来治”和“如何善治”在环境治理中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激活农民的主体性不仅要构建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关系,激活农民的生态智慧和治水护水经验,还要处理好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的关系,推动政府与农民的协作共治。这种重建人水互利共生的治理实践,对于突破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对立关系以及走向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索契合乡村社会的
  • 2025 04.03
    河海大学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校领导班子读书班集中学习
    4月3日,河海大学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校领导班子读书班集中学习,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共识、激发担当。校党委书记杨桂山主持会议并发言。他指出,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学校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坚持政治引领,进一步增强在新征程上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全面提升干部队伍作风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师生急难愁盼问题。要坚持务求实效,带头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健全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河海实践取得实效。校长郑金海发言时强调,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要带头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和发扬河海先辈的优良作风,以良好作风凝聚事业发展正能量。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坚持人民立场,要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维护好师生利益。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重要保障,要带头真抓实干,强化使命担当,敢于改革创新,勇于攻坚克难,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其他校领导分别结合工作实际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学习是对党
  • 2025 04.02
    江宁区委书记林涛一行来校调研
    3月31日,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一行来校调研,就深化合作共建和安全稳定联防联治工作召开座谈交流会。校党委书记杨桂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爱军,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金业友参加调研座谈。会议由杨桂山主持。杨桂山对江宁区委区政府长期以来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回顾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介绍了江宁校区启用二十多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他表示,江宁校区的学科专业与江宁区的产业发展高度契合,校地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学校将继续发挥科教、人才、创新资源优势,为江宁全域水环境治理、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等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更好助力江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他希望,校地双方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共同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校地融合发展新样板。林涛指出,河海大学学科优势明显,办学成效显著,为江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希望,校地双方继续探索融合发展新机制新模式,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交流工作机制,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阵地共用、活动共办,重点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新兴产业培育、校友
  • 2025 04.01
    我校两个项目入选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近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发布了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项目遴选结果。学校报送的“书馨·述心·树信——大国工程叙事提升以水育人实效”入选“2025年度她始终把握党的教育理论方针和相关教育理论基础,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名单,刘取芝老师入选“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名单。“书馨·述心·树信——大国工程叙事提升以水育人实效”案例,从解决科技难题、讲述奋斗历程、践行水利精神等维度深挖水利大国工程中的育人元素,采编出版发行《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河海人》《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中的河海校友》,为学校开展“以水育人”的思政育人实践提供精品辅助教材,为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提供范例支撑。刘取芝,教授,现任学生处副处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完善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荣获全国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指导案例等省部级以上荣誉20余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近20篇。学校一直以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 2025 03.28
    校长郑金海一行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调研交流
    3月26日,校长郑金海带队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调研交流,就加强双方人才培养、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等进行座谈,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冬顺,党组成员、副主任吴道喜,河海大学副校长陈达,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吴峰参加座谈。郑金海向长江委长期以来给予河海大学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河海大学与长江委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多年来持续保持密切合作,共同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河海大学始终坚持水利特色、依托水利行业办学,不断推动水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服务构建先进实用的水利科技支撑体系,致力培养水利创新领军人才,希望长江委一如既往给予支持关心。河海大学将继续与长江委密切交流合作,落实落细战略合作协议各项举措,集聚用好平台资源,共谋重大科技项目,积极对接行业发展需求,优化升级专业学科设置,拓宽人才交流渠道,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水利人才,携手推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刘冬顺感谢河海大学一直以来对治江工作和长江委改革发展的关心支持,多年来持续为长江委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人才,并对学校即将迎来11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他表示,自长江委与河海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聚
  • 2025 03.27
    河海大学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大会
    3月27日,河海大学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2025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和十四届省纪委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通报剖析校内外典型案例,部署安排2025年重点任务。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全体中层干部及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兼职纪检员、部分教工党支部书记、职能部门科级干部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杨桂山作题为《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引领保障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行稳致远》的讲话。他指出,2024年学校党委聚焦“绩效优先,内涵发展”,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成效有力推动学校改革发展跃上新台阶。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更高标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办行业最好的高等教育提供坚强保障。强化政治引领,深化党建和业务融合,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
  • 2025 03.27
    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3月26日,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江汉大学举行。校长郑金海,副校长陈达,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吴峰一行出席会议。作为核心共建单位代表,郑金海在致辞中阐述了学校百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深厚积淀,回顾了与江汉大学20余年科研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介绍了两校科研团队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爆破开挖、白鹤滩水电站基岩控制爆破等国家重大工程中的联合攻关事迹。他表示,实验室的创建标志着两校战略合作进入新阶段,未来将通过共建学科交叉研究院、互聘双聘专家、联合申报国际科研项目等方式,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力争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爆破领域研究高地。会上,颁发了实验室顾问及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聘书。土木与交通学院高玉峰教授受邀领取。会后,召开了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与会院士和专家委员就实验室建设方案、年度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展开深入讨论,并建议下一步应持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时代科技前沿和行业技术难点,充分发挥两校共建优势,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打造融合开放的环境,汇聚行业优质力量和资源协同创新,将实验室建设成精细爆破领域先进
  • 2025 03.26
    于贵瑞院士主讲“成熙地理大讲堂”
    3月25日,由地理与遥感学院主办的“成熙地理大讲堂”(第四讲)在西康路校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员作学术报告。校党委书记杨桂山出席并向于贵瑞院士颁发纪念牌。于贵瑞以“地球系统科学视野下的宏观生态系统科学”为题,介绍了人类社会为解决区域及全球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推动了宏观生态系统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使其成为指导人类社会保护自然资源、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生态环境、减缓自然灾害的重要基础科学,并系统地阐述了宏观生态系统科学的学科发展、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为区域及大陆尺度生态系统状态变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报告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引发了参与师生的踊跃提问和积极探讨,于贵瑞院士从思路到措施做出了细致、全面的解答,为广大师生后续开展地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指引。线上线下近500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 2025 03.26
    越南校友会会长陶文兴向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汇报我校越南校友情况
    3月24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访问越南水利大学。交流会上,河海大学越南校友会会长、2006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博士留学生校友、越南水利大学副教授陶文兴作为代表发言。陶文兴向李国英汇报了河海大学越南校友会及越南校友的基本情况,结合自己的中国求学生涯和个人事业发展,表达了对中国为越南学子带来成长机遇的感激,并希望继续投身两国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合作,为增进两国友谊作贡献。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河海大学为越南培养了近200名专业素养强、跨文化交流能力高、国际视野宽的来华留学生,其中许多留学生回国后投身越南水利行业,成为增进两国友谊、推动双边合作和发展的桥梁。河海大学越南校友会2024年成立至今,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定期组织校友活动,开展教育、科研、经贸对接等工作,促进了河海校友之间的沟通协作,推动了越南高校与河海大学的进一步合作,为深化两国教育交流贡献力量。(来源:校友会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
  • 2025 03.25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昌俊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3月21日,院士专家报告会在常州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东华大学原校长蒋昌俊受邀作题为《智能三脑与智能算网》的学术报告。蒋昌俊以智能三脑(人脑/数脑/电脑)为引,讲述了他扎根网络计算领域,利用智能电网助力我国实现网络交易风险防控的科研历程。他从三脑智能的角度出发,展示了三种智能的异同及应用,阐述了智能的融合与发展,分析了逻辑与数据在人工智能中的结合以及未来智能系统的发展状况,并在国家东数西算重大战略背景下介绍了方舱计算的架构和特点,借助视频演示了同济智能算网系统,内容详实,引人入胜,使现场师生深入了解了与东数西算固定网形成的舱网融合智能算网系统的创新优势。互动讨论环节,蒋昌俊与现场师生围绕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展开交流,并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经历,对河海青年学生提出“知识在积累,勤问为什么”的寄语: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专业知识,勤动脑思考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构建自己的逻辑链条。近500名研究生、本科生参加报告会。
  • 2025 03.24
    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一行调研河海大学
    2025年3月21日,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一行调研河海大学。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倪文进、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副司长曾向辉,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校长郑金海、原校长徐辉、副校长陈达和教师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会由杨桂山主持。朱程清听取了学校工作情况汇报,充分肯定了学校在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她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落实到教育教学各方面,持续推动以水利特色为牵引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六条实施路径”和“四种能力”提升,强化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水利人才培养,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要强化水利科技攻关,积极参与水利科技问题凝练,深化“产学研”协同,紧密结合实践应用场景推动研究成果不断迭代升级。要加强文化传承与国际合作,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治水文化上不断深耕,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她表示,水利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河海大学事业发展,希望学校在构建先进实用的水利科技支撑体系方面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共同
  • 2025 03.20
    河海大学第四届水文化节开幕
    3月20日,在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河海大学举办第四届水文化节开幕式。校党委副书记陆国宾、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等出席开幕式,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加活动。陆国宾在致辞中说,河海大学以保障国家水安全为己任,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有机融入学校水文化建设,希望以此次水文化节为契机,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为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注入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河海智慧。专题报告阶段,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作了题为《长江与长江文化》的报告。贺云翱教授从独特的地理优势、悠久的历史发展、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重要的经济价值等角度讲解了长江文化产生的深远逻辑,并结合长江文化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关系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指出长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应推动“长江经济带”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高质量协同建设,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长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时代贡献。河海大学崔广柏教授作
  • 2025 03.19
    河海大学党委启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3月19日,学校党委召开常委会,传达学习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有关要求,启动部署学习教育工作并审议通过实施方案。校党委书记杨桂山主持会议并讲话。校领导、党委常委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指出,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刻认识开展本次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有力保障。会议强调,开展学习教育要紧扣目标要求,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学习研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确保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查摆问题要全面深入查找学校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集中整
  • 2025 03.16
    河海大学召开智慧水利教材建设推进会
    3月15日,河海大学召开智慧水利教材建设推进会,系统部署推进教材编写工作。校长郑金海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沈扬主持会议,相关职能部门、专业学院负责人及教材编写组成员参会。郑金海指出,各编写组要结合新时代水利行业发展背景和智慧水利专业建设,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原则,加强与行业、企业单位协同联动,明确教材应用对象和使用范围,强化教材编写的规范性、适配性、逻辑性和先进性,打造全国领先的行业领域精品教材,满足新时代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求。职能部门、相关学院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供给,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全力以赴确保教材建设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会上,《水利信息感知与传输》《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水利概论》教材编写组成员作为智慧水利系列教材代表汇报了编写思路与进展,水文院、水电院、港航院、农工院、计算机院和教务处、研究生院、终身教育学院等专业学院和职能部门围绕教材建设展开了专题研讨。河海大学是全国首批设立智慧水利本科专业的高校。智慧水利教材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涉及多个学科专业且应用性强,建设难度大。为建设一批高水平智慧水利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839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0/775 跳转到 
  • 人才招聘
  • 招标采购
  • 校园服务
  • 校友会
  • 思源网
  • 校长信箱
  • 教育发展基金会
  • 信息公开

西康路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邮编:210024

江宁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佛城西路8号

邮编:211100

常州校区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海大道1915号

邮编:213200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185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