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门户
  • 邮箱
  • EN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大学章程
    • 历史名人
    • 历任党政负责人
    • 现任领导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院系部门
    • 院系设置
    • 党政职能部门
    • 群团组织
    • 派出机构
    • 直属单位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学术会议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
      • 省部级
    • 科研成果
    • 学术期刊
    • 管理部门
      • 科技处
      • 社科处
    • 信息公告
  • 教育教学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留学生培养
    • 终身教育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终身教育招生
    • 就业指导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国内合作发展
    • 基金会
    • 校友会
  • 校园生活
    • 校园文化
    • 校园景观
    • 校园服务
    • 图书档案

部门网站群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行政机关
  • 专题网站
    • 新闻网

新闻网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2022 08.06
    河海大学赴石泉开展政产学研对接活动
    近日,河海大学常务副校长李俊杰一行赴陕西安康市石泉县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活动。安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泉县委书记陈莲接见了李俊杰一行。安康市副市长周康成,石泉县委副书记、县长梁鸿,副县长黄冬梅、董涌波参加相关活动。在政产学研对接会上,李俊杰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在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他表示,河海大学将充分发挥高校职能,围绕应用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就业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纵深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贡献度和显示度。周康成希望,双方能够继续深化合作领域,将政产学研合作协议落实落细,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充分发挥河海大学的优势,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以及人才的培育;强化项目合作,共同在项目谋划、包装、落地上下功夫,积极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优化服务保障,为来石专家和教授提供良好的环境,共同为安康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梁鸿要求各有关部门加强与河海大学之间的合作,力争将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地方经济提质增效。通过建立健全长效对接联络机制,促进企业需求、科研成果、生产转化有机融合,密切配合做好服务保障等,全面提升县域自主创新能力
  • 2022 08.02
    河海大学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7月28日至3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河海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冷飞代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团队,以江苏赛区特等奖成绩晋级全国赛,最终斩获二等奖(部属高校中级及以下组)。同时,我校作为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江苏赛区省赛承办单位获优秀组织奖。《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团队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持续强化教学改革创新,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取得包括1部国家优秀教材奖和2门国家一流课程在内的显著教学改革成效。赛前,省高教学会、学校、学院三级联动,对冷飞老师的备赛进行了全方位辅导。同时,学校成立专门工作组,全员投入保障省赛顺利开展,克服疫情影响精心组织工作培训和模拟演练,做好省赛赛事组织和服务工作,并积极协助做好多轮国赛集训备赛工作。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唯一一项纳入《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清单》,面向各学科、各专业、各职称的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本次大赛自2021年10月启动以来,全国31个赛区1195所普通本科高校的18407名教师参加省赛,406名
  • 2022 08.02
    我校信息学部水利大数据研究所在多媒体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信息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水利大数据研究所的论文“Incremental Few-Shot Semantic Segmentation via Embedding Adaptive-Update and Hyper-class Representation”被CCF A类国际会议ACM Multimedia 2022(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接受为长文,该论文由硕士研究生师广琛等人共同完成,巫义锐副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这是我校作为第一单位首次在该会议发表长文,也是我校硕士研究生以一作身份发表的第一篇CCF A类国际会议论文。该论文聚焦增量小样本条件下的图像语义分割问题,通过增量地学习不同类别的语义知识,在获得对新类图像像素级分割能力的同时,保持对旧类的分割能力。论文分析了在增量小样本学习模型中,易出现的旧类遗忘和新类过拟合问题。为此,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表示自适应更新和超类表示策略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EHNet),前项策略用于避免旧类的特征漂移,解决旧类遗忘问题,后者基于已学习类别的语义知识,为新类别的超类嵌入表示提
  • 2022 07.31
    【百年百“禹”】刘光文 ——闪光的水文人生
    刘光文行仁倡义,公私分明,生活俭朴,待人宽容厚道。他的家面积很小且简陋,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卧室兼作会客室,紧靠墙边放着一排一人多高的旧书柜,摆满了国内外出版的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因柜子不够用,床边的地板上也堆放着书籍。在生活上,刘光文一向节俭朴素,几件旧衣服一穿就是几十年。不为人所知的是,刘光文一辈子疏财仗义,看淡身外之物。早在抗战胜利之初,为了资助几位困难朋友,他去天津卖掉一幢豪华祖宅,剩下的钱还不够买一副义齿。刘光文刘光文(1910—1998),字博如,浙江杭州人,水文学家、教育家,新中国水文高等教育的奠基人,水文学科的开拓者,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光文于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几年后赴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学习,获水利工程科学硕士学位,后转赴德国柏林工业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习水利工程及应用数学,1938年回国。1939年起,刘光文在广西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任教授,并在重庆中央水利实验处任专员,从事黄河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授,同时兼任复旦大学教授。1952年,我国高等教育实施院系调整,集华东地区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校
  • 2022 07.29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第六届理事会2022年年会在我校召开
    7月26日至27日,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第六届理事会2022年年会在我校召开。会议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主办,河海大学承办。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主任王新跃,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会长张明俊、副会长王韶华,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冬生,水利教育协会副会长、水利高教分会会长、河海大学校长徐辉,河海大学常务副校长李俊杰、副校长董增川以及来自全国63所院校、单位的26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形式召开。大会开幕式由董增川主持,主题报告阶段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副会长、三峡大学李建林主持。会上,王新跃作了题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探讨》的主题报告,他详细解读了新阶段水利部党组关于水利人才工作的新部署以及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围绕着强化行校协同培养机制、促进学科优化融合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服务行业、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基于行业需求的高校水利人才培养建议。张明俊在讲话中从立德树人、提升质量、内涵发展三个方面对水利高教分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希望高教分会聚焦水利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持续加强水利学科专业建设、加快水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新气象对
  • 2022 07.29
    我校教师在第十一届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获佳绩
    7月26日至28日,第十一届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在江苏科技大学举行。我校力材院参赛的四位教师全部获奖,其中,朱飞鹏老师获材料力学组特等奖,李民老师获理论力学组一等奖,孙立国、胡丰老师分别获基础力学实验组一等奖和二等奖。本竞赛受江苏省教育厅委托,每两年举行一次。本次竞赛采用全新赛制,从课程所有知识点中随机抽取讲课主题,同时增加了笔试环节,大大提升了竞赛难度,对参赛老师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力材院制定实施了《力学与材料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青年教师传帮带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和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组织在职教师教学培训与研讨、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等活动,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和教学能力。此次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良好风貌,加深了青年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为建设高水平的教师梯队、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力材院)
  • 2022 07.29
    2022年全国水利工程学科联盟大会暨全国水利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宁召开
    7月26日至28日,由我校承办的2022年全国水利工程学科联盟大会暨全国水利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全国工程教指委秘书处、江苏省教育厅、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0余位领导、专家和学者出席大会。全国水利工程学科联盟理事长、河海大学校长徐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河海大学常务副校长李俊杰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张兆臣出席大会并致辞。开幕式由副校长董增川主持。徐辉在开幕式讲话中对水利工程学科的建设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新时代水利工程学科的交叉建设要在服务中巩固地位、在交叉中拓展内涵、在交叉中显示特色。二是各联盟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协同合作,共同谋划、协同发力、交流互进,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全球水治理要。三是要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持续扩大水利人才培养规模,探索人才培养有效模式,立足特色持续建设好一流专业。开幕式上还宣布了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选结果。大会主题报告由武汉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谈广鸣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罗喜胜
  • 2022 07.28
    河海大学与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7月26日,河海大学与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合作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河海大学校长徐辉和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主任王新跃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副校长徐卫亚,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孙学勇出席签约仪式。唐洪武指出,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作为“科教兴水”和“人才兴水”两大战略的实施机构,在水利人才工作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水利人才工作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水利行业领军人才培养选拔作出了突出贡献,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国家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河海大学作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围绕水利部相关指示精神,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智慧水利等新兴交叉学科,服务水利行业发展。学校与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将持续加强交流,在河(湖)长制培训、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务实有效的合作,确保协议中的有关合作事项落地见效。王新跃介绍了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的基本情况。他指出,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是水利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实施和支撑单位,肩负着助推水利人才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人才中心将继续强化教育培训、人才评价、考试招聘、政策研究以及人力资源服务等工作职能
  • 2022 07.27
    校领导慰问暑期在岗的一线教职员工
    近日,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副校长陆国宾、校长助理周语明在学校部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慰问暑期坚守在岗位一线的教职员工,并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校领导逐一走访了各校区的门卫值班室、监控室、配电房、校医院、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场所,看望慰问江宁校区本科招生录取现场、西康路校区室外地坪改造施工现场等工作人员。校领导每到一处,都与一线教职员工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工作情况。在本科招生录取现场,校领导一行听取了2022年招生宣传、生源质量、录取工作安排与进展等情况。在门卫值班室、校医院、学生食堂、宿舍等地,校领导们对他们在酷暑之中坚守工作岗位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嘱咐大家要严格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举措,叮嘱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时间,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校领导要求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切实做好一线教职员工和暑期留校学生的服务保障工作,保证坚守在一线岗位上辛勤工作的职工和留校学生的安全健康。(毕娟)
  • 2022 07.27
    我校学子蝉联全国“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7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举行。本次大赛以“小桥筑大爱,实践创真知”为主题,采用“线上答辩+线上评审”的模式,来自26所高校的53支队伍线上参与了决赛。由我校土木与交通学院本科生组成的河海大学代表队取得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河海大学也成为全国唯一蝉联三届该赛事一等奖的高校。其中,由雷笑、刘荣老师指导,土木专业2019级张璟桓、薛小萌、何心仪、2020级董子昂和交通专业2019级古剑同学组成的河海大学1队设计的以镀锌波纹钢混凝土组合拱为结构主体的“慈安桥”获一等奖。由谢发祥、卢漫老师指导,土木专业2019级晏彬淇、李炳志、吕霖、袁华青、2020级张轲同学组成的河海大学2队设计的具有人车分流特征的飞燕型无吊杆中承式拱桥“蝶彩桥”获二等奖。两队学生均以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为社会实践基地,深入现场进行踏勘、调研,将创新实践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公益小桥,旨在为儿童架起安全求学之桥,为当地人民开通致富之路。此外,河海大学师生组成的土木交通类社会实践团队积极
  • 2022 07.25
    我校农工院博士后在河流水沙界面氮素迁移转化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两年,我校农工院博士后姜启豪开展了河流水沙界面氮素迁移转化机制以及中间产物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减排调控的系列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在水文领域《Journal of Hydrology》和《Hydrological Processes》、地学领域《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以及环境领域权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该系列论文揭示了不同河流环境因子影响下水流—泥沙—碳氮反应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不仅为农田确定适宜施氮量、提高氮素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对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准确评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早在2019年10月,就有来自35个国家的150多名科学家呼吁“对河流氮污染采取紧急行动,以解决它对人类、野生动物和地球造成的广泛危害”。近5年来Nature和Science等期刊相关研究也表明: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流氮循环过程已经超出了地球安全运行所对应的行星边界。氮循环中间产物N2O在百年尺度上的增温潜能是CO2的298倍,预计到2050年河流
  • 2022 07.22
    新校区教职工住宅第一批楼主体封顶
    7月18日,我校新校区教职工住宅2#、3#、4#楼封顶仪式在项目建设现场举行,这也是新校区教职工住宅第一批楼主体封顶。长荡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金坛建设,中建八局等参建方负责人和代表以及我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此次活动,并查看项目建设情况。教职工住宅项目共计52栋楼宇,截止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2#楼、3#楼、4#楼已完成主体工程,计划2022年12月底完成全部主体工程施工。(王璐莹)
  • 2022 07.21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理学院夯实理科支撑 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理学院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探索构建“五个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全面提高理科支撑水平,谱写出人才培养新篇章。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培育一流师资。学院坚持以本为本,回归初心,把师德师风作为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性工作,努力培育一批一流师资。2018年以来,学院每年组织“最美教师”评选,树立起以朱永忠、杨永富、郑苏娟等一批德艺双馨的模范教师为代表的“最美教师”队伍,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比学赶超的良好风尚。除此以外,学院以讲课竞赛为抓手,着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组织专家组和教练组对参赛教师给予悉心指导,提供充分的资金和政策保障,近5年,在校内外讲课竞赛中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包括国家级4项、省级13项,其中向圆圆老师获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第三届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特等奖;何湘老师获第二届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顾华和朱露两位老师分获第四、五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第四、五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以课程建设为切入
  • 2022 07.21
    我校研究生张艳丽获评2022年江苏省“最美大学生”
    近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2年“最美大学生”评选结果。我校商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艳丽荣获“最美大学生”称号,这也是我校学生首次获此殊荣。张艳丽同学深入践行河海“水之子”的责任与担当,将善行和奉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得知一名血液病患者与自己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后,她义无反顾决定捐献。经过连续5天注射动员针以及捐献当天5.5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3.6次全身血液体外循环,最终分离出280ML造血干细胞悬浮液,并成为南京市首位女大学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事迹被新华日报、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广泛报道。本次评选工作采用“选手线上公开展示、评委线下线上同步评审”的方式进行,最终评选出2022年江苏省“最美大学生”10名。(商学院、研工部)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843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76/775 跳转到 
  • 人才招聘
  • 招标采购
  • 校园服务
  • 校友会
  • 思源网
  • 校长信箱
  • 教育发展基金会
  • 信息公开

西康路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邮编:210024

江宁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佛城西路8号

邮编:211100

常州校区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海大道1915号

邮编:213200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185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