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门户
  • 邮箱
  • EN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大学章程
    • 历史名人
    • 历任党政负责人
    • 现任领导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校长    
  • 院系部门
    • 院系设置
    • 党政职能部门
    • 群团组织
    • 派出机构
    • 直属单位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学术会议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
      • 省部级
    • 科研成果
    • 学术期刊
    • 管理部门
      • 科技处
      • 社科处
    • 信息公告
  • 教育教学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留学生培养
    • 终身教育
  •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终身教育招生
    • 就业指导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国内合作发展
    • 基金会
    • 校友会
  • 校园生活
    • 校园文化
    • 校园景观
    • 校园服务
    • 图书档案

部门网站群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行政机关
  • 专题网站
    • 新闻网

新闻网

首页  部门网站群  专题网站  新闻网
  • 2024 12.10
    我校参加水利部水利科技工作会议
    12月9日,水利部召开水利科技工作会议,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部长朱程清主持会议。校长郑金海代表学校作交流发言。李国英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深刻认识水利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牢牢把握水利科技创新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引领推动、科技进步,查漏补缺、急用先行,夯实基础、行稳致远,聚焦重点领域集中力量、集智攻关,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先进、实用的水利科技支撑体系,提升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能力。李国英要求,要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健全水利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协同机制。要完善水利科技创新力量支撑体系,优化各类水利科技创新力量的定位和布局,形成系统研发合力。要完善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创新链、产业链、应用链精准对接、融合发展,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要完善水利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攻关模式,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
  • 2024 12.10
    我校学子在2024“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 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获得佳绩
    12月9日,2024“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在北京圆满落幕,我校学子在国际传播综合能力赛项、笔译赛项、短视频赛项中共获得银奖3项、铜奖3项,学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大赛设置英语组、多语种组和国际中文组三大组别,覆盖11个语种,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2024年大赛历经校赛、省赛、国赛三个赛段,来自1300多所院校的近70万学生参加。此前,外国语学院承办江苏赛区演讲、口译、短视频三大赛项选拔赛。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赛事牵引作用,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自校赛启动以来,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对参赛选手进行全方位全流程指导,提升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着力培养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 2024 12.09
    河海大学足球队获2024“省长杯”江苏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12月8日,2024“省长杯”江苏省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暨闭幕式在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举行。河海大学以4:0战胜南京大学,夺得高水平男子组冠军,连续16次获得江苏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省长许昆林为河海大学颁发高水平男子组冠军奖牌、奖杯。比赛中,队伍采取进攻策略,以超强的整体实力和流畅的脚下配合,牢牢掌握住比赛的主动权。通过点球1:0领先对手,并在上半场结束前再下两城,半场取得3:0的比分优势,最终以4:0战胜对手。此前,队伍小组赛第一出线,并在半决赛3:1战胜东道主南京农业大学进入决赛。此外,学校获得2024“省长杯”江苏省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高水平女子组季军、体育道德风尚奖,普通本科男子组亚军等,是全省唯一一所参加三个组别比赛且全部登上领奖台的高校。“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于1997年正式启动,历经27年的蓬勃发展,已实现对大中小学全学段的广泛覆盖,成为推动全省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与提升的重要平台,在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等方面有效发挥了示范推动作用。2024“省长杯”江苏省大学生足球联赛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体育局主办,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协办。
  • 2024 12.09
    我校科研团队在多孔介质微塑料迁移机制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土壤和地下水中广泛检出微塑料污染物,阐明微塑料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对于准确评估和防控土壤-地下水微塑料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孔隙尺度微塑料迁移过程中的微观运动及滞留模式尚不清晰,微塑料及其衍生物的协同迁移行为亦不明确,因而难以深入阐释微塑料的迁移和沉积机制。我校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董姝楠研究组和合作团队针对上述问题,长期开展科学研究,在多孔介质微塑料迁移机制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1)揭示了孔隙尺度多形态微塑料迁移的微观行为团队在国内外率先研发了孔隙尺度显微观测及定量分析系统,通过视频观测,发现微塑料围绕介质表面具有滚动、滑动、跃动的运动行为,其速率远低于以悬着方式迁移的微塑料。纤维状微塑料表现出更为复杂的迁移行为。长纤维微塑料在迁移过程中倾向于相互勾连形成微纤维团,短纤维多独立迁移,且轴向与流线平行。纤维状微塑料更容易堵塞在孔喉中,沉积的纤维状微塑料能够在水流剪切力的作用下出现摆动、屈伸等原位柔性变形行为。图1 孔隙尺度微塑料的运动及滞留机制图图2 孔隙中纤维状微塑料滞留的微观照片(2)剖析了微塑料及其防老剂衍生物6PPD-Q的协同迁移机制6PPD-
  • 2024 12.05
    我校学子获得世界羽联超级300系列赛男双冠军
    12月1日,世界羽联超级300系列赛印度莫迪国际赛落幕,我校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2023级本科生刘阳获得男双冠军。决赛中,刘阳与队友黄荻作为中国队组合对阵印度队组合普鲁特维/普拉泰克。比赛过程跌宕起伏,黄荻/刘阳在首局以21-14先声夺人,但第二局却以19-21遗憾落败。进入决胜局,刘阳与队友调整状态,以4-0的开局占据优势,并在之后逐渐拉开分差,最终以21-17拿下决胜局,大比分2-1战胜对手,夺得男双冠军。这也是中国队在本次赛事中斩获的唯一一枚金牌。刘阳2019年入选国家羽毛球青年队,2021年入选国家羽毛球队,曾获2024年中国(宝鸡)国际羽毛球大师赛男双冠军、2024年全国单项锦标赛男双冠军。2024年赛德莫迪羽毛球国际赛(SYDE MODI INTERNATIONAL BADMINTON CHAMPIONSHIP 2024),是2024年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的其中一站,属于第二等别第五级赛事(超级300赛)赛事。
  • 2024 12.03
    第五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在我校开幕
    11月30日,由我校承办的第五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开幕式在江宁校区举行。校长郑金海,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组委会副主任、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教授Lodnia Viachaslau,江苏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河海大学教授钱向东,竞赛专家组组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建平出席开幕式。郑金海表示,本次竞赛的举办是力学领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机会,更是亚洲地区高校师生比拼智慧、传递友谊、共同发展的盛会,学校将积极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力学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Lodnia Viachaslau介绍了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的情况,对河海大学的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表示感谢,祝愿参赛选手在竞赛中展现才能、突破自我。本次竞赛分为个人赛、团队赛,出题答题均为英文,来自69所高校的700余名学生参加,角逐出不超过12所高校参加在白俄罗斯举办的国际竞赛。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是由俄联邦多所高校在2005年共同发起,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8届。河海大学自2019年起连续5年主办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是学校响应国家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力举措,对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发
  • 2024 12.0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刘坚一行调研河海大学
    12月2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刘坚一行来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调研交流。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出席会议并讲话。郑金海对刘坚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河海大学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援疆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河海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都是学科特色鲜明的行业性高校,学校将继续发挥办学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和学科优势,加强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深度合作,以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等为契机,扎实推进援疆事业,为其克拉玛依校区高质量发展增效赋能。刘坚对河海大学长期以来给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希望两校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将向双向合作的“2.0版”推进,重点在联合研究生院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平台共建、科研项目、学科建设、面向中亚地区的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强拓展合作,提升对口支援工作成效。会上,双方围绕联合学生培养、援建与银龄教师选派、“主专业+微专业”培养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交流期间,刘坚一行参观了河海大学校史馆。两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
  • 2024 11.30
    河海大学接受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11月11日至29日,河海大学接受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带领20位专家组成员,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了评估考察。29日下午,专家组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意见交流会。组长冯夏庭代表专家组交流了审核评估整体意见,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杨树兵作交流讲话,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作交流发言。会议由冯夏庭主持。冯夏庭表示,河海大学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目标不动摇,聚力创新、志在超越,全校上下呈现出锐意进取、奋勇争先、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一是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二是遵循学生中心,建立了具有行业特色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河海模式。按照“六有”标准、“六链”质量闭环治理体系,建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质量共同体”,覆盖人才培养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三是围绕“中国灵魂、全球视野、河海特质”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为突破口,强化优质资源供给。创设了全国具有广泛影响
  • 2024 11.29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经济大学一行访问河海大学
    2024年11月24-28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经济大学副校长谢尔佐德·辛达罗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教育发展科学与方法中心主任多尼约尔别克·艾哈迈达列夫一行访问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会见来宾。郑金海对访问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河海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在国际教育领域取得的成果。他强调,河海大学始终致力于推动国际交流工作走深走实,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中亚国家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谢尔佐德·辛达罗夫介绍了塔什干国立经济大学的基本办学情况,希望在学生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与河海大学开展广泛合作。多尼约尔别克·艾哈迈达列夫介绍了教育发展科学与方法中心的基本情况,希望在创新教育方面寻求与河海大学的合作机会。访问期间,代表团就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方面与相关学院进行深入交流并签署合作备忘录。代表团还参观了牛首山科技园。塔什干国立经济大学成立于1931年,是中亚地区经济学领域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在乌兹别克斯坦高校中综合排名前五,经济类排名第一,约有45000名学生和2500名教职员工,是中亚最大的经济大学之一。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教育发展科学与方法中心创
  • 2024 11.27
    2024年(第二届)流域地理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河海大学举行
    11月22日,2024年(第二届)流域地理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中国地理学会流域地理研究工作组组长杨桂山,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杨桂山介绍了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及地理学科建设情况,希望此次大会以推动流域地理学高质量发展为目的,促进流域过程与流域遥感的交叉对话,为促进我国“江河战略”和流域水安全贡献力量。张国友介绍了流域地理学的发展背景,强调其作为地理学分支学科的重要性,并在扩大人才队伍、组织高端学术研讨、凸显特色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学术报告和圆桌论坛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流域水土过程智慧感知与模拟、流域系统气候变化响应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等流域地理学前沿主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流域水土过程需要遥感技术做些什么”“遥感技术能为水土过程做什么”“遥感如何与水土过程交叉融合”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为流域水土过程与智能感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次研讨会以“流域水土过程与智能感知”为主题,由中国地理学会流域地理研究工作组主办,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流域水土过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承办,为推动流域地理学的发展和流域治理实践提
  • 2024 11.27
    《Nature Food》揭示亚洲稻田灌溉优化新模式
    水稻灌溉用水占全球灌溉总量的30%以上。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水稻灌溉需水与供水的矛盾日渐突出,制约水稻的可持续生产。干湿交替灌溉(AWD)是国际水稻研究所推荐的高效节水模式,但大量试验表明,该模式存在水稻减产风险,阻碍了该模式的推广应用。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开展全球稻田干湿交替灌溉控制试验的数据挖掘,发现灌溉间歇的最低土壤水势是决定AWD如何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深度学习、过程模型与控制试验数据,绘制了亚洲稻田干湿交替灌溉土壤水势阈值图(图1)。与国际水稻研究所推荐的AWD模式相比,该团队提出的新模式实现水分利用效率在全球37%的水稻灌溉面积显著提高且保障水稻稳产,其中印度、孟加拉和中国长江下游等国家或地区是优先推广区,为进一步优化亚洲稻田(约占据全球88%稻田面积)的水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图1 干湿交替灌溉土壤水势阈值空间分布(a)及新灌溉模式的优先推广区(b)图a柱状图下方数字为土壤水势阈值范围(在空间栅格中以不同颜色区分),柱状图上方数字为相应阈值范围水稻灌溉面积占全球水稻灌溉面积的比例(%)图b橙色区域为新灌溉模式优先推广区该研究以“Impr
  • 2024 11.26
    第九届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国际会议(ICCSIP 2024)在我校举行
    11月22日至23日,第九届认知系统和信息处理国际会议(ICCSIP 2024)在我校举行。校长郑金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出席会议。郑金海指出,当前学校正致力于搭建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智能技术在行业产业中的应用潜能。希望本次大会推动具身智能与认知系统领域等人工智能研究前沿探讨,为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新的视角和契机。孙富春表示,大会有力地推动了前沿科学理论研究和技术探索,对凝聚行业力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起到了关键引领作用,并分享了未来具身智能发展趋势的深刻见解与独到思考。会上,郑金海为孙富春颁发了河海大学兼职教授聘任证书。主旨报告中,孙富春对具身智能发展脉络的梳理及形态智能与多智能体通用行为进化框架的提出,为智能体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与学习效率提升提供了创新思路;曼彻斯特大学Angelo Cangelosi教授关于认知机器人跨学科融合概念的阐述,以语言学习案例展示了多学科协作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范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力教授聚焦软体机器人的关键挑战,通过仿生结构与机理探索及关键技术研发,呈现了其
  • 2024 11.26
    河海大学代表团出访越南和老挝
    近日,陈达副校长率河海大学代表团出访越南和老挝,进一步加强我校与澜湄国家高校的交流合作。访问越南期间,代表团参加了越南水利大学建校6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在越南水利大学合作伙伴论坛中,陈达代表学校向越南水利大学致以诚挚的祝贺,并回顾了我校与越南水利大学自2005年起建立的深度合作关系,期待未来在人才培养、师资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密切合作,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代表团还访问了河内土木工程大学,续签了校际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科学研究和未来合作进行了深入商谈。访问老挝期间,代表团拜访了老挝教育体育部,并与老挝教育体育部部长普·西玛拉翁进行了深入交流。陈达表示,河海大学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澜湄国家高校的教育合作交流,希望与区域合作伙伴共同深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促进沿岸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和促进地区持续发展和繁荣。随后,代表团访问老挝国立大学,两校签署经济管理领域硕士学位联授项目合作协议。出访期间,代表团分别与越南和老挝校友见面座谈,并举行了学校110周年校庆校旗传递活动。同期,学校越南校友会成立。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
  • 2024 11.26
    我校直伟教授在《PNAS》发表基于水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面源污染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直伟教授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题为“Increasing phosphorus loss despite widespread concentration decline in US river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面源污染治理的复杂性与长期性。磷是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元素,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土地向水体的磷流失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损害水生生态系统健康,并危及粮食安全。由于传统水质监测数据匮乏、时空分辨率不高以及数据不一致等限制,在国家尺度上系统分析总磷的长期变化趋势和驱动因素一直极具挑战性。研究团队借助流域水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模型,在逐日尺度上模拟和重建了430个流域过去40年(1980-2019)的总磷浓度和通量数据(图1)。研究发现,尽管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河流的总磷浓度却显著下降,充分体现了点源污染治理的成效;然而,农业地区的总磷浓度呈普遍上升趋势,反映了非点源污染控制相对不足。总体而言,虽然60%的流域总磷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在气候变化导致的河流径流增加的影响下,河流总磷通量以每十年6.5%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一发现凸显了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840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5/775 跳转到 
  • 人才招聘
  • 招标采购
  • 校园服务
  • 校友会
  • 思源网
  • 校长信箱
  • 教育发展基金会
  • 信息公开

西康路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邮编:210024

江宁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佛城西路8号

邮编:211100

常州校区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海大道1915号

邮编:213200

Copyright ©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36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185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