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陈一铭,男,汉族,中国共青团员,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13级学生。曾获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江苏赛区三等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甲醇智能燃气灶”结项证书;河海大学第26届校园科技节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创新类)校一等奖;第十五届河海大学创业大赛(创业实践类)校一等奖;2016年校区十佳学生创新创业类提名;现已考取苏州大学。
个人事迹
陈一铭,男,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17届毕业生。自2013年进入河海大学以来,便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不断地自我认识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我有幸参加魅力毕业生的评选活动,感到无比喜悦,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院里老师的悉心栽培,感谢同学们的帮助。
作为即将告别母校走向新的工作和学习岗位的毕业生,回首我这四年的生活,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我明白仅仅本科的文凭很难让人蜕变和成熟,所以从进入大学,当大家还沉侵在大学生的兴奋当中时,我就把四年的规划定义为“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我想从不断的尝试中,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正如有位智者所说“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有多深,成就就可能会有多大”,我在不断认识自我的道路上前行,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帮助了身边的道合者,因此我大学中第一次转折出现的时机成熟了。
2015年6月1日,陈一铭同学开始担任河海大学创业协会会长一职,这段时间的窗口让我有了一个能把“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变成实际的舞台,我开始了“登台表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对“创行”理解的不断深入,我的行为导向具体可分五个阶段:
刚开始我以技术为导向创业:2015年6月,我和师兄合办“道听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基于互联网的专做文化旅游线上开发、景区景点实时讲解的APP平台,我兼任产品经理。这次初尝试虽未能成功融资,但借此获得第十五届河海大学创业大赛(创业实践类)校一等奖;
第一次的经历告诉我,做任何公司性质的事,都必须要以“活下去”为目的!我开始以Money为导向创业:2015年7月我在徐州开办“易学堂暑期培训基地”,成功运营并获得“特色办学”称号,营销总额近10万元,获利2万多。2015年9月、次年3月我陆续成立了“企业外包工作室”“大学生团体出游工作室”两个工作室,陆续服务大圣通智媒体平台、特奢汇、中国移动、分期乐等公司平台,组织人员参与地推等市场工作,获利7万元。
在掌声与泪水中,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作为创行者我的角色扮演类“游戏”从学士晋级成硕士,但大学的生活点滴中太多感情,无以言表。回忆我的大学生活,收货了很多很多:学习,思想,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思考,书籍和社会实践使我不断走向成熟,为自己能尽快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对人际关系的扩展,对积极思维方式的变更,造就了我更加沉稳的性格,让我更有勇气面对未知的挑战。感谢我的河海大学,我终于在这离别伤感之际,体会到你的胸怀和博爱,我以“我是一滴水”而自豪!
如果我没有来这场谢幕赛,会是一个永久的遗憾。
渐渐地,我的所作所为能够影响身边的人,我意识到,我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从此小我成就大我,带动团队创业成为我的精神支柱:2015年9月-2016年1月,我摸索出一套高校创业类团队的发展模式,带领团队涉及集体服饰;别墅聚会;户外素拓、校园物流等项目,实现5个月营销总额过50万的目标。
【a、集体服饰:“易杉”,专做团体文化衫、毕业衫;特色:众筹制度
b、别墅聚会:租赁独栋别墅,装修后给学生、白领,提供聚会、DIY场所(10校市场联合)
c、户外素拓:常州附近景点团体出游、西太湖、太湖湾、淹城遗址露营素拓,虽未注册公司,但基本上相当于自己独立经营。(10校市场联合)
d、校园物流:萌C物流,采用“校园物流+服务”模式,现开拓出物流+送餐、物流+送餐+广告位、物流+干洗、物流+鲜果、物流+桶装水。】
当做事积累到一定量时,我发现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导向创业让我更有动力:2015年10月,我联合常州10所高校创业团体代表于河海商务大厦2楼成立常州高校创就业联盟,我希望共建立合作平台,帮助联盟里兄弟院校,把“创业的精神”传给每一个想尝试的人,我开始着力打造轻资产互赢生态圈,让高校间共享变得容易。
当踏出河海时,已发现自己已经身在江湖中!我开始创办公司,自主尝试:2016年3月,高校创就业联盟与江苏思成投资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合力成立Hunt&city服饰外贸公司,我带领团队自主运营管理。采用“以线上——微店+淘宝为工具,线下——特卖+双层大巴(餐茶+试衣,专利)”为方式,想将3200万品牌服饰变现。
2016年9月1日,陈一铭同学在经历了诸多创业实践后,好高骛远、心浮气躁的问题俞发明显,心性的不成熟让自己吃亏无数,短期的成功无法长期的复制,可持续、高产出的杠杆一定是由一个人的内心作为支点的。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我的内心也在渐渐强大!沉淀自己的呼声越来越响,这时我的大学第二次转折的时机也成熟了!
但,它并不是很容易被抓住!所以,考研也可以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
我的这次决定,伴随着太多周围的不解和嘲弄,我开始时还是信誓旦旦,但随着时间的推荐和压力的梯级增长,说我从未动摇,那是骗人的。我也开始崩溃了。。。我怀疑自己的选择,思考是否值得,但我却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到了最后!考前的那几天我还在没日没夜的背诵,可能是因为我心太大了吧,我没有任何的紧张,我走进考场之前所想的一切都是,我不可能考上的,我就把能做的做完,能准备的准备了,管他能考几分,一切都到此为止吧。
随着2017年2月15日的一声欢呼,我的初试以372分画上句号。作为跨专业考研者,的确不易,但接踵而来的不是“亲亲抱抱举高高”的欢迎仪式,而是“你的分数是边缘分数,很难被录取的”一盆冷水。很不幸我是第十名共计6人被录取,很万幸第八、第九、第十同分,我理论上还有一线可能。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对儿子的告诫,跨越时间的长河直击我的内心!即使没有可能我也要试试,更别说还有一线可能。创行的精神在我不经意间淋淋尽致的体现出来,最终我以初试倒数第一,复试正数第一,总评第一的成绩被苏州大学录取。